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之把反派儿子养成乖宝宝/离婚再嫁,我成了糙汉老公心尖宠(22)+番外

作者: 燕三月 阅读记录

糖这种东西半夏不敢多进,他们这里气候本就潮湿,山多树也多,这要是一不小心给潮了,就砸手里了,毕竟这是半夏选的这几样中最贵的东西了。

白砂糖、冰糖按最低标准一样进了十斤,本来商场的员工还不怎么愿意,半夏和林姑姑说了好些好话,说着现在拿不走,以后的进货量肯定大,这才不情不愿的给称了重。

半夏看着都有些不好意思,本来人家是五十斤一袋扎得严严实实的,因为她要得少,人家只能拆了密封的口袋,给他们秤了散装的。

饼干就没办法按照散装的称重了,只能一箱一箱的买,这东西要是密封不好就得软了。

商店里的饼干有好几种,半夏只选了一种,长方形的饼干上撒着白糖和芝麻,半夏之前也吃过,又香又脆,一箱里面有二十斤。

至于价格,要票的七毛三,不要票的八毛,半夏的价能卖上一块钱一斤。

半夏又花了两毛钱买了两种透明的塑料袋,一种是四四方方的可以拿来分装白砂糖和冰糖和盐用,另外一种有耳朵可以提,用来装饼干。

还买了装酱油和醋用的一个漏斗,花了两毛。

再加上买塑料壶的一块钱,这一下加起来就花掉了五十一块五毛。

副食品商店的旁边紧挨着日用品店,半夏又进了一些火柴和肥皂,这两样也是个消耗品,虽然每件的价格只有只能赚到几分钱,半夏也不打算放过。

火柴一分三一盒,卖价两分,半夏一次性拿了50盒。

肥皂三毛一一块,可以卖三毛六,半夏进了二十块,毕竟这个东西也不是所有人都舍得用的。

这里花掉了六块八毛五分。

半夏的一次进货就花掉了五十八块八分。

林姑姑咋舌:“这看着一样样的没多少,加起来还真不少,快顶上我一个半月的工资了。”

半夏算了算,这些东西都卖了,她大概能赚个十八块多钱,要是一个月能进上两次货,她就啥都不愁了。

麦冬守着一堆的东西有点犯愁:“该挑两个担子来才对。”

半夏和麦冬都是空着手来的。

林姑姑想了想道:“你们等我一会儿,我去厂里借个板车来,拉到车站,上了车就好了。”

半夏点头,也只有这样了。

制衣厂离这儿并不算远,没过多久林姑姑和跟着一起去推板车的麦冬回来了。

几人一起把地上的东西装上板车,推着车去了车站。

路上林姑姑道:“要是有辆自行车就好了,一两百斤的东西拉着方便得很,县里离着也不算远,来来回回的都方便,不用老是等客车的时间,你们下乡也可以带货。”

林姑姑家倒是有辆自行车,但一般都是林姑父在骑,林姑姑回娘家都是坐客车。

半夏也是这样想的,但是买自行车要票,这一时半会的还真置办不上。

第18章 林父的竹编手艺

到了车站后,车到是在了,就是还不到发车时间,半夏几人顶着售票员的目光把东西往车上搬。

“这是干啥啊?买这么多东西?”

售票员还是那位给半夏提供石冬青信息的大姐。

半夏笑了笑没有过多的解释,嘴里只是说着麻烦了的话。

大姐人还不错,见东西多,就让半夏他们就坐前面,还让已经坐好的老乡往后面移一下,换个位置。

现在的人都质朴,乐于助人,老乡没有二话,赶紧把自己的背篓移到了角落,坐到了后面去。

而半夏他们的东西就放客车前面空旷点的地方,大姐和司机也没有嫌弃说他们占的地方大,让多交钱什么的。

林姑姑把半夏他们送上车后,说了两句话就走了,走之前还问半夏,要是有二手的旧自行车要不要?

半夏听闻后直点头,只要是能骑,管它是不是二手的,要是买个新的自行车,让她去上山下乡的骑着去卖货,她好心疼呢。

“那行,我帮你看着,我们厂里或是家属楼里肯定有人想换新的,等问好了我再通知你。”

说完后,林姑姑便挥了挥手离开了。

客车到了镇上,麦冬腿快,跑着回去拿扁担和担子,半夏提醒他,别忘了再背个背篓来,谁知他才走几分钟,就挑着一根扁担跟着林长生的背后倒了回来。

“爸。”

林长生把背上背着的背篓放下:“我就知道你俩马虎,空着手就往城里跑,快装上回家。”

半夏笑了笑,弯下腰就开始往背篓里放东西。

麦冬也拿绳子开始酱醋壶的耳朵上套,当东西都装好后,林长生弯腰就背起背篓。

半夏赶紧扶住:“爸,让我来吧。”

林长生刨开她的手:“行了,别推来推去的,没几步路。”说完提步便往出镇的方向走。

麦冬紧随其后,提着担子跟着。

半夏空着手真心的不好意思,只得快走几步,把背篓上横放着的那一箱饼干给抱了下来,自个抱着走。

林长生回头看了她一眼,没说什么就转过了头。

半夏却有话说,一路上和自个的爹说着都买了些什么,分别是什么价,每样东西能赚多少差价。

等到了家,半夏的手都酸了,赶紧跑进家门把饼干放台阶上。

张淑芬抱着小石头出来,“总算回来了,快给小石头喂喂,这小家伙哭了好几次了,给熬的米汤都不喝。”

小石头也见着了妈妈,委屈的伸着小手要半夏抱,瘪着小嘴,小脸上露出要哭不哭的神情。

半夏赶紧抱了过来,“妈妈的小石头饿了是不是,妈妈马上喂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