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史:冯清(9)
她道:“我在一村中住下,考察孩子的资质,发现无论男孩或是女孩,聪慧的寥寥无几,大多数沉默木讷,便是教导经书,也不会有很大出息,如此,我便教些实用的,这样也可以让她们长大后过得好些。我开办女学,教导她们识字,还要教导刺绣针织,辨识草药,还有数算和烹饪。她们学会谋生的本事,还认了字,将来就会过得很好。”
冯清知晓,这的确可行。
可是这女学,仍旧只有十余个学子。
这条路,任重道远。
冯清回去想了很久,又来到了女学。
郑山长微微讶异,冯清一身布衣,笑道:“清愿为山长守门敲钟。”
第33章
孟玉对冯清辞官去给郑山长看门这一行径很不满。
她的本意是让冯清把家里事安抚住了,然后回来干活。
结果冯清直接辞官去当个门房。
她整个皇帝都懵了。
冯清笑的很温柔:“既然夫人愿意,我自然要鼎力相助。前半生夫人为我付出良多,如今我也该回报一二。”
陛下:......
好在冯清的几个学生也能顶事了,他的离开也不出大乱子。
孟玉气不顺,要把他儿子叫回来顶他的班,被冯清拼了老命留下了。
那小子资历尚浅,还不够格入朝堂,在外历练历练比较好。
于是孟玉要求郑山长,十年内给她培养出三个女官。
要那种聪明的,寒门出身的,丁点家族底蕴都没有的女孩,十年内出三个,能入朝做官。
郑山长:......
郑山长:“夫君,要不你回去接着给陛下尽忠?”
冯清:……
第34章
事实证明,人总是能逼一逼的。
并不是每个女孩都能够做官,但总有女孩能够做官。
而且是冯清给讲学。
即使是梅执风,也不得不承认他的确是个很好的老师。
他的长女开蒙便跟着祖父读书,祖父临终前把她托付给冯清,请他教导这个天资不凡的女孩。
后来那女孩成了大梁第一个女状元。
那时已经是新君继位。
储君敲定孟辞时,孟玉和自己的老友喝了场酒。
桃花落了又开,陛下潜邸,也聚不来多少人了。
梅公在几年前与世长辞,无病无灾,梅执风哭了又笑,说老父有福。
许信之也死了,打仗落了一身旧伤,寻遍天下名医无济于事。世人对他议论纷纷,毁誉参半,可临死却有了几分英雄豪气,痛快饮酒,拉着陛下说和先帝征战沙场的往事,说着说着,就没了声。
孟玉坐在火盆前,和自己亲近的臣子有条不紊安排着立储的事。
梁薇问:“陛下认准了?”
她没说话。
陛下不满意孟辞,陛下谁也不满意。
孟辞是个不错的孩子,可她不是孟玉。
孟辞合适,所以是帝王。
孟玉想要,她就成为帝王。
孟玉有着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去做,她甚至想去求仙问药延长寿数。
在冯清劝谏前她便停下了,将炼丹炉丢弃,将所谓的仙师赶出了皇宫。
她叹息道,天不怜我!
她只是加快了许多事情的步伐,并安排好了自己想要做的所有事情。
她给了冯清丹书铁券,女帝道:“先生,请为我儿护上一程!”
冯清跪伏在地,竟是泪满衣襟。
她叹息道:“冯先生啊!”
帝王下了高高在上的阶梯,对他一拜,道:“请为大梁护上一程!”
第35章
孟玉成了先帝。
孟辞继位。
她微微笑着,清秀干净。
不少朝臣扼腕叹息。
高祖皇帝乃是枭雄,先帝自不必提,便是今上的生父,皇陵中的那位废太子,也不是什么等闲人物。
一家子豺狼虎豹,怎么就生了个兔子?
冯清老了,站在朝臣中微微闭眼,高深莫测。他躬身,默认了先帝的圣旨,拥护孟辞登上皇位。
有人提出将她尚活在人间,守皇陵的阿父带出来尽孝,孟辞微笑着否了。
那些人不死心,偷偷联络守陵的废太子,想要拥护他继位。
世上没有女儿当皇帝,老子是庶民的道理。
废太子答应了,反手就把事情捅给了冯清。
孟辞以谋反的罪名处置了那些人。
后来冯清也熬不住了。
临终前,他强撑着不肯闭眼,儿子跪在床前哭的悲伤,说:“阿父,您放心去罢,儿定不负您的志向。”
他睁着眼睛,连句话也说不出来。
孟辞亲自来探望他,道:“冯先生,您放心,大梁嗣位之君,必定效仿先帝白龙鱼服之举,若有忘本,天下人可共击之!”
冯清老的手都抬不起来了,他想对孟辞说,这不够,你是帝王,你的子孙是帝王,帝王要深入民间,帝王要和百姓同甘共苦,帝王可以受不住百姓的苦,但帝王不能让百姓一直受苦。
可他没法说了,孟辞做的一直很好,可是她不是他的主公,做不到那么好。
老妻几年前积劳成疾,病逝了,他那妻妹跪在床前,对他道:“先生啊,您去罢,妾替您看着人间,妾管着书院,妾去完成阿姊和您的志向。”
冯清眼角落下一滴泪。
妻妹说:“您快去,阿姊等着呢,别让她等着急了。”
眼前是白光,他觉不出病痛,却是暖洋洋的,说不出的舒服。
他恍惚着去看,是他早走几年的老妻,抱着他夭折的孙孙在等他,老妻絮絮叨叨,拉着他要去拜访几位旧友,去看看几百年后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