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皇妃李铁柱(14)
但老辣的二叔立马反应过来,大声质问他私自矫诏忠孝何在!
魏业昭没有生气,他掩面痛哭了片刻,回忆小时候二叔曾抱过他,还让他在脖子上骑马。
然后他对二叔进行了劝说,说自己带来了二十万大军,但他并不希望看到骨肉相残的局面,所以他会给二叔几天的时间,希望二叔回头是岸。
二叔当即就表示绝不回头。
于是魏业昭叹一口气,不得不沉痛宣布,只要有人能将他二叔带到他面前,他一定重赏,生则千金,死则减半。
最重要的是,这些话全程都用了蒙语翻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二叔当天就遇到了数次帮他回头是岸的刺杀。
但二叔毕竟是二叔,砍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刺杀者后,大声在军中宣布,能助他成就伟业者,来日必封万户侯,世袭罔替。
然后他重整军容军纪,在次日对魏业昭发动了猛攻,猛攻才刚开始,他们却发现,城楼爬不上去。
好好一座平城,一夜之间变成了蜜雪冰城。
原来魏业昭趁着二叔被回头是岸的时机,命人不断用水泼向城墙,北地严寒的气候,很快就让墙面凝结成冰。
彪悍的蒙古骑兵茫然地看着这堵厚厚的冰墙。
二叔气得脸色发青。
在二叔思考新的战略规划时,魏业昭又命城内守军,兵分四路,趁夜从后门出了城,绕到宁王驻扎的营地周围,不进行正面交锋,而是大声呼喊:「回头是岸!」营造他已经被包围的假象。
宁王的军队里,很多人的想法发生了变化,他们认为这极有可能是真的包围,因为毕竟皇帝本人都到了这里,而史上没有不带大军就敢跑到前线的皇帝。
但宁王毕竟铁骨铮铮,他认为此番入京本就会经历残酷的战斗,于是他再次整顿军容军纪,不再跟魏业昭绕圈子,下令不惜代价攻克城门。
于是他们集中兵力冲向了城门,城门这时却自己开了。
真正的大军呐喊着蜂蛹而出。
魏业昭立在城头,再没有丝毫悲戚,只有无尽的肃穆和威严。
这是我们收到的前线最后的消息,我的婆婆昼夜跪在佛前祈祷,而我也不断在心中重复:
平安,一定要平安。
这个时候,我却得到了另外一则喜讯,我的父亲李康,他还活着,并且已经被找到了。
找到他的人,正是彭城伯。
外祖父在遭遇被绑架以及小李兄弟坠河身亡的打击后,大病了一场,等身体稍微恢复一些,他就无法克制对小李兄弟的缅怀,决定要给小李兄弟召魂。
于是他来到我爹坠落的河边,对着滔滔之水,悲痛地吟诵了我爹的作品《牢骚》:
「吾父打铁兮!
吾亦打铁!」
这时从旁边的树林里,突然走出一个野人。
野人蓬头乱发,衣不蔽体,却迈着沉稳的方步,一步步向他靠近,用深长的语调,接上了他的吟诵:
「朝也打铁兮,
暮也打铁!」
彭城伯激动得嘴唇颤抖。
没错,这就是他的小李兄弟。
彭城伯和小李兄弟含泪凝望,共同吟诵着诗句:
「余身之困于打铁兮,
非余心之所囿!
岂蜉蝣于天地兮,
愿鲲鹏以南游!」
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据我爹后来回忆,他坠落山崖后,湍急的洪流瞬间席卷了他,而他几乎毫无招架之力,随着意识的混沌,恐惧和慌张褪去,强烈的求生欲让他开始不断挥动起手臂。
是的。
他游回来了。
我爹耗尽了洪荒之力,终于游回了岸边,这时的他浑身虚脱,就这么昏了过去。
等他再度醒来时,发现自己失去了记忆,他不记得自己是谁,这里又是哪里?但他恍惚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高人。
他徘徊河边,见此处风水俱佳,于是在树林里搭建了一个草棚,开始了属于一个高人的隐居。
所以当我们为他的「死亡」悲伤欲绝时,当所有人都在焦急地寻找他的「尸体」时,他在静静等待一朵花开,认真欣赏一枚红叶,聆听鸟儿的清唱,感受生命的美妙。
直到他听到了《牢骚》。
我爹奇迹生还后,前方也传来了消息。
魏业昭大获全胜,打败了造反的宁王,已经拔营回京。
第12章(终章)
魏业昭践行了自己的承诺,用自己的勇气,避免了牵连更多无辜的人。
在战事最为凶险的时刻,他命人组织城中百姓朝后方有序撤离,而他面对二叔老练的布阵,面对朵颜三卫恐怖的杀伤力,始终保持着坚毅,没有后退一步,也没有让北军再前进一步。
战争结束后,他去见了被捕的二叔,问二叔是皇位重要,还是天下重要?
二叔没有回答他,只冷漠道,成王败寇。然后选择了自尽。
宁王死后,魏业昭宽容对待了他的家人,除了几个帮助宁王谋反的年长的儿子,其余人等都保全了性命。魏业昭只是剥夺了他们身上尊贵的特权,将他们降为平民,分给他们几亩薄田,像我们当初在临濠那样,让他们从此自力更生。
魏业昭回京的途中,春风过麦田,四野皆青青。
山河清宁,人事安闲。
他看到百姓在埋头劳作,有牧童骑在牛背,好奇观望着路过的大军。
这是属于他的景和元年春。
在入京之前,他去了一趟皇陵,于洪德陛下陵前独坐一宿,没有人知道他和祖父说了什么。
魏业昭虽然胜利了,但这份胜利是片面的,人们普遍还是怀疑他没有生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