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皇妃李铁柱(5)
我甚至难以想象他会刨土抓蛐蛐儿。
同时我也得到了一个小道消息,据说魏业昭对这门婚事其实并不太满意,因为他有一个关系亲密,说得上两情相悦的姑娘。
第4章
魏业昭这个两情相悦的姑娘,名叫郑月姮,是陛下宠爱的郑美人的妹妹。
郑美人的父母早逝,她就把这个幼妹带在身边抚养。
郑月姮刚进宫的时候还不到十岁,和她姐姐一样,是个美人胚子。一日在御前,陛下指着她问一旁的魏业昭:「给儿做妇如何?」魏业昭当时十一二岁,处在比较纯洁羞涩的年龄,顿时就面皮通红,引得陛下哈哈大笑。
魏业昭和郑月姮的相处通常比较诗情画意。很多人都曾在无意之中,耳闻目睹他们在偏僻,但景色优美的角落里探讨文学和艺术。
据我目前掌握的信息,他们探讨的内容,已经涉及古往今来主要文学著作,以及多家流派的书法艺术,可以说相当丰富。
魏业昭对郑月姮各方面的素养显然是满意并支持的,因为在他的建议下,宫中开设了专门针对女性的文化辅导班,郑月姮也是其中的学员。
我所听到的小道消息,太子妃显然也听到了。
不同的立场对于同样的信息常常持有不同的态度,比如我的关注重点会不由自主地落在他两情相悦的姑娘身上,太子妃则比较在意他对这门婚事的不满。
作为一个孙子,或许可以对祖父的安排表示不满。但作为一个臣子,则不能表现出对皇帝旨意的不满。
太子妃显然不希望自己儿子「对皇帝祖父安排的婚事不满」这个谣言继续扩大。
谣言并不能止于智者,它很可能止于死者。
因此太子妃采取了积极的处理方式。
她在东宫举行了一次比较大型的茶话会,邀请京中多名重要女性参加,并在茶话会进行将半的时候,对我进行大肆表扬,然后指着一盘橙子对我说:「业儿喜欢这个,你给他送去!」
她手绢掩嘴微微一笑,用略微嗔怪的语气对众人说:「叫这丫头送,那小子不知多高兴!」
于是我在众人心领神会的笑声和目光中,端着一盘橙子,朝魏业昭的居所出发。
在见到魏业昭的同时,我也见到了两个女人。
一个坐在魏业昭怀里,大约四五岁。
一个站在魏业昭身旁,大约十四五岁。
通过我对人际关系的掌握,我很快将这两个女人对号入座——
小的这个是郑美人的女儿福庆公主,大的这个是郑美人的妹妹郑月姮。
即魏业昭两情相悦的姑娘。
我到的时候,氛围相当融洽,郑月姮正给魏业昭看一幅画,通过她的描述可知,这是一副她自己临摹的画。
魏业昭当时的反应是点头和赞美:「整体色彩掌握不错,字体笔法上也很有宣和之风。」
我的出现明显破坏了这份融洽,两人看我的眼神都透出惊讶,因此我放下橙子后,就决定礼貌的马上离开。
但出乎意料的是,魏业昭开口让我留了下来。
于是构成了两个明显的三角关系:一对未婚夫妻和一个第三者,或者一对两情相悦的恋人和一个第三者。
我很难理解作为两个三角关系唯一重合点的魏业昭,此时此刻具体的心理状况。
我只好坐下来,保持三角的平衡。
其实从伦理角度,郑月姮是福庆公主的姨母,福庆公主是魏业昭的姑母,客观来说他们之间差着辈份。
但皇室成员往往并不在意这种庸俗的定论,如果喜欢,庶母可以娶,儿媳妇也可以娶,更何况他们两人之间算不上特别正经的辈份。
所以如果魏业昭愿意,他大可以同这个姨奶奶建立婚姻关系。
我坐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三个人的言行表情都显得比较僵硬,但姨奶奶很快用自己的机智改善了这种僵硬。
她看到我送来的橙子,很快联想到一篇优秀的作品,《橘颂》。
她在进行全文背诵后,对其中心思想进行了详细分析,高度赞扬了作者「苏世独立」的美好品行,并表示这是自己为人处世的学习方向和参考标准。
和文化人相处是一件非常疲惫的事情。
他们学识渊博又口若悬河,让人无从置喙。同时也不能表现出没有兴趣,因为会显得你很没有文化。
因此我唯一的选择就是坐在椅子上,一边聆听,一边吃橙子。
大约因为我的在场,魏业昭并没有积极参与,而是和我一样,坐在椅子上,一边聆听,一边剥橙子。
喂给怀中的小公主,问:「小姑姑,好吃吗?」
经过此次大为受教的会面后,我开始思考我和魏业昭即将构建的婚姻。
我娘是一个性格坚毅的妇女,她对我的婚恋教育是:不要找一个有过深刻感情经历的男人。因为如果他能轻易放下过去,说明他是个薄情郎;如果不能轻易放下过去,说明他是个狗男人。
她举例我家隔壁巷子的张书生。
张书生的父亲张员外在世时,给他娶了房媳妇,但他不爱这个媳妇,因为有个不太门当户对的恋人。
这门婚姻对三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痛苦,以至于这个媳妇最终不能忍受丈夫的冷漠而投缳自尽。
最可怜的是,在她死后,被检查出成婚多年还是处子之身。
人们对这个媳妇表示了极大的同情,但张书生本人却并没有感到悔恨,他甚至在后来和终于守寡的恋人成了亲,从此过上了遭人谩骂却幸福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