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公主驭犬手札(153)

作者: 面包火锅 阅读记录

“啊、啊。”胡将军愣了愣,略有些尴尬地将面具还给了朱辞秋,虽对他们仍有疑虑,但如今却要以护送公主遗体回燕京为要紧任务,便不再在此耽搁,只对顾霜昶略作地主之谊,“顾大人舟车劳顿,不如随我等一同前去吃一顿便饭?”

顾霜昶摆手道谢:“多谢将军美意,在下还得回京交差,且需尽快将殿下之事告知京中,便不多留了。”

胡将军巴不得他这样说,便道:“这样啊。我看大人周围无可靠武将,不如由我手下的兵护送殿下回京可好?放心,我擅自调兵护送公主的折子定会在大人之前到京城,大人不必担心我等擅离职守,连着大人一同受责罚。”

“这……”顾霜昶不动声色地用余光看了一眼朱辞秋。

朱辞秋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顾霜昶这才点头:“那便多谢将军了。”

胡将军仔细的挑挑拣拣,挑了三十名精锐护送顾霜昶一干人等。

朱辞秋不忍看,因为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发现自己尽心护送的只是一桩木头罢了。

辽东跟燕京是反方向,从山门关往前走到柳州还是顺路的,但过了柳州便是两条不同的路。

朱辞秋知道胡将军手下的兵骁勇善战不亚于穆家之军,且胡将军虽说看着大大咧咧,但心思却细腻。想来早已派人暗中盯着她和西琳。

如今离柳州还有半个多月的脚程,还并不急。

西琳这几日总找使团里的译官令学中原话,译官令到了自家地盘便耍起派头来,不是今日水喝少了就是明日午饭吃少了没力气,总是教一会儿便不教了。西琳倒是个好脾气的,总是哄着他,不是给他看自己独创的糖丸,便是给他烤有南夏特色的鸭子吃。

朱辞秋用中原话问西琳,为何总要迁就他。

西琳听得一知半解,但也大概知道意思,便磕磕绊绊地回答她:“他、他知道秘密。”

朱辞秋愣了愣,忽然想起来,那夜穆照盈与乌图勒对峙时,使团的人都在不远处。

她昏迷太久,脑子一时不太灵光。再次看向西琳时,眼中是真切地感激:“多谢。”

这两个字是译官令第一天就教她的字,西琳很轻松便听懂了。她微微怔住,随即笑着摇了摇头:“不客气。”

听顾霜昶说,这译官令是个世家子弟,年过十八了还一事无成,家中人便让他去学一门手艺,谁料他常年去逛黑市里的外族摊子,竟让他学会了南夏话。正巧朝廷要个不怕死的译官令,他为了让家人看得起便自告奋勇投到顾霜昶门下。

“我十日学成南夏话,敢一人逛黑市闯斗奴场,自然是不怕死的!”

顾霜昶回忆着译官令当日的话,嘴角不免升起一丝嘲讽。

朱辞秋知道顾霜昶为何嘲讽,当日他斥责乌玉胜时,无一人替他出来说话,这译官令说是不怕死,到了生死存亡之际连一句译话都说得磕磕碰碰,在他眼中自然全是一群贪生怕死之辈。

她问顾霜昶,译官令知道乌玉胜是穆伯鸣的外孙,会不会告诉京城。

这段时日,她一直避免与顾霜昶谈及此事,一是不知该从何说起,二是穆伯鸣毕竟是明面上为了大雍战死沙场的老将军,即便将骇人的往事说给顾霜昶听,他也未必会信。

但总要说的。

顾霜昶沉默须臾,才道:“正因为他怕死,才不会乱说话。”

不然他也不会选择他来当这个译官令。

顾霜昶没有问关于穆照盈的事,朱辞秋也就没有继续往下说,只是点了点头。

又过了十日,译官令突然变得勤快起来,可惜进展甚微,他今日还在教昨日教西琳的字词。

忽然可不知怎的,竟然还发起火来,南夏话和中原话掺杂着说出一句话:“这么简单的八个字,你怎么还不会读啊!算了,你再念出来,我听听。”

西琳皱着眉头,手中的树枝变得烫手起来,嘴里支支吾吾地不知道在说些什么:“白玉、白玉,女兰,女……青……”

“天呐!”译官令手扶额头,无力望天,缓了片刻后又立马开口:“是,白玉如兰,婉约清扬。白玉如兰——”

他看着西琳,示意她跟着他一起读。

西琳犹豫着开口:“白玉,如兰。”

译官令点了点头,又道:“婉约清扬。”

“婉、婉约,清扬。”

“对了!”译官令终于笑了一声,露出脸颊上的小酒窝,“你再自己试试。”

“白,白玉如兰,婉约,清扬!”西琳眼睛亮晶晶的,十分欣喜。

“对喽!晚上请你喝酒!”

“多谢!”

朱辞秋鲜少看见西琳这般欣喜的模样,果然跟同龄人在一起,即便是上课也会令人变得有生气起来。

顾霜昶却面露古怪,犹豫着看向朱辞秋,不知该不该说话。

“怎么了?”朱辞秋主动问道。

顾霜昶顿了顿,回答:“许是我想多了。”

“什么?”

“译官令,姓白,名兰扬,字如清。”

朱辞秋缓慢扭头看向顾霜昶,面色有些僵硬。

诡异的尴尬蔓延在两人周围。

晚饭时,朱辞秋把西琳叫到马车内,问她:“西琳,你觉得译官令如何?”

西琳如今虽然中原字还写不出几个,遇到诗词类的说出口还是得反应好久,但日常对话已经好了许多:“挺好的。就是吃得有些多,比我阿爷家的狗都吃得多。”

“你知道他叫什么吗?”

“白兰扬啊。”西琳正在复习今日教的诗词,随口一答,“不过他说我可以叫他如清。你们大雍人真奇怪,居然有两个名字。”

上一篇: 反派前夫的白月光 下一篇: 悔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