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公主驭犬手札(165)

作者: 面包火锅 阅读记录

他深吸一口气,往前走了一步,连袖中的手都握成拳头。

“三千黄金已到王府,为何王爷仍不愿与我们谈。难道就因为殿下是女人,就因为王爷不愿一个女人掌权,所以王爷就要让燕京终日被阴云笼罩,让朱煊贺谋朝篡位,再置天下百姓于不顾?”

北宣王微微愣住,不由直起身子看向顾霜昶。良久,他低声笑了两声,又扫看朱辞秋,道:“不过守了三年的边关,便能得顾家死心塌地。”

朱辞秋淡笑:“顾家只为天下,并不在乎谁为主。若王爷能亲自杀回燕京找到朱煊贺,收拾乱局,顾家也能对王爷死心塌地。”

“哼。你以为那些人想不到本王手中有兵?”北宣王冷哼一声,满口不屑,“要不是此时海寇横行,本王还真想杀回燕京,看一看皇上是否还健在。”

朱辞秋依然笑着:“是啊。王爷此刻,回不去。所以何不找一位可堪托付之人替王爷行此事?”

“王爷有藩王之实,手握重兵终日守在海关,可手中却只有微薄的俸禄,连兵都要靠百姓们养着。侄女能找出朱煊贺,能阻止燕京祸乱,也能让王爷如愿执掌海贸,再也不必求着朝廷施舍金银财帛。”

顾霜昶淡然面对北宣王,突然说了一句话:“辽东每年大朝会入燕京的使者,难道就没有对王爷说过什么吗?燕京一日不如一日,奢靡颓靡却更盛以往。王爷现下,可还有比怀宁殿下,更如意更好的人选?”

北宣王眉目凝重,仍在拒绝:“本王为何要相信你们的一面之词?燕京如何,自有燕京中人来报,又何须一个公主来借本王的兵回京除贼。若殿下真需要本王的人送你到燕京,便等半年后我彻底收复海贸,打退海寇再说。”

“王爷难道不好奇,为何被贬至蜀中几十年渺无音讯的人突然被我提及吗?我又为何知道朱煊贺这个名字。”朱辞秋没有理会北宣王的话,反而刻意提起朱煊贺,这个好似在北宣王心中是一根刺的名字。

北宣王无法忽略这个一直被提及的名字,他不愿开口只好沉默以对。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妥协般喃喃开口:“朱煊贺……”

他颓坐在椅子上,有些空洞的眼睛望向对面的书架,语气也变得惆怅追忆:“本王已经很多年没有听见过这个名字了。”随即又看向朱辞秋,问她,“你们想知道什么?”

第77章 “我为自己,也为大雍。”……

北宣王记不起大约是多少年了

,只记得自己当年才二十几岁,那年,各地未收服的多路君侯聚在辽东,意图反攻燕京。

内乱不断,战火纷飞,天灾竟也饶不过大雍。冬日里,寒城雪灾一日能冻死上百人,好容易挺到了春夏,江南一带却突然水坝决堤,洪涝冲垮一切,带来了瘟疫。

混乱又沉痛的一年里,燕京终日被阴云笼罩着。死于贪污受贿的官员数不胜数,从文德殿抬出去的尸首都染红了台阶。

先帝手腕虽强劲,在燕京雷厉风行地将眼皮子底下的腌臢都处理干净,但山高皇帝远,寒城与江南,仍需要信得过的人前去。

朱煊贺自请去寒城那样的荒凉边陲,与他一母同胞的哥哥——朱煊安,也要一起前往。

那时他们好像尚未弱冠,北宣王也被派往辽东收复君侯,重开海贸,一待就是大半年。

北宣王忙于战事,再次听说两位弟弟的消息时,已经春去秋来,又过了一个冬。

冬末,他刚处理完辽东的事,便收到燕京的加急密信,信中言明朱煊贺与兵部尚书共谋盗取战备物资,贪污送往江南与寒城的赈灾款,东窗事发后打伤朱煊安,夺走他手中的另一半兵符,意图攻向燕京。

北宣王受命前往寒城捉拿朱煊贺。

他记得朱煊贺站在大雪中,曾问了他一句话:“大皇兄,要喝一盏寒城的酒吗?”

北风呼啸,被打得半死不活的朱煊安竟然还能跪在雪地上为自己的亲弟弟求情,说了一箩筐的肺腑之言。

可北宣王只记得朱煊贺的那一句问话。

北宣王深知自己虽受先帝重用,但也只是为未来太子铺路的石头,他母家并不显赫,甚至低微到了尘埃里。他没有称帝的野心,只想得一处自己的封地,过完一生。

但有些人和他不一样。

出众的能力与显赫的母家让他有了争一争的野心,哪怕是剑走偏锋,棋差一招后会摔得粉身碎骨也要奋力一搏。

他们不在乎任何人的性命。

北宣王一直都觉得朱煊贺就是那样的人。

从幼时一处读书,一处习武时,他便不喜欢这个事事争强好胜,眼高一切的弟弟。

因为贪污谋反,又因为朱煊贺是皇子,朱煊安贵在文德殿前替他求了三天的情,所以他免去了死罪,被贬为庶人,流放至蜀地,非死不得回燕京。

“没有人喜欢他。除了,他的亲哥哥。”北宣王半垂着眼,追忆的语气里还带着对他的一丝嘲讽,“他被贬至蜀中后,先帝不准任何人再提起他的名字,消去了所有他存在过的痕迹。世上,再也没有朱煊贺这个人。”

朱辞秋摘下帏帽,露出淡然平静的双眸。她盯着北宣王,眉间带着微妙的不怡,问道:“在判他流放被贬前,王爷可有亲自查证过此事真伪?”

北宣王抬头,与朱辞秋眼神交汇,竟笑出了声:“查过如何?没查过又如何?本王收到的是一封早已板上钉钉的捉拿令,先帝说真相如何,那便是如何,又何须本王再多嘴去置喙半句。”

上一篇: 反派前夫的白月光 下一篇: 悔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