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子今天也宠妻如命(117)

听见皇后娘娘语声平静,林苒这才走到床榻旁。靠近床榻,把延兴帝的狰狞模样看得更为清楚,他嘴巴大张着,双目猩红,喉咙一直发出粗喘的声音,费尽力气,但未能说出半个字。

林苒移开视线,复看向王皇后。

只听皇后娘娘徐徐开口说:“苒苒,有一件事,母后想求你。”

这尚且是皇后娘娘第一次这样喊她,言辞之间比往日任何时候都更亲密。

林苒知道,这亦是来自皇后娘娘最后的恳求。

两个人默契不去多提宫变之事。

“母后但说无妨。”林苒很快出声接下了王皇后的话。

王皇后道:“无论如何,你同阿月的感情不是假的,你应也了解她,晓得她单纯懵懂,心地善良。故而,母后想求你给阿月一道赐婚的旨意,保她平安无虞。”

这一道旨意如今已不是谁都能给了。

皇后娘娘的旨意势必无人买账,因而在王皇后真正开口之前,林苒猜出或许与阿月的去处有关。

不过,在她进宫之前,当确认宫变与皇后娘娘有关时,徐大人已经先对她提过这件事。徐大人认真而严肃同她说,愿意娶乐安县主为妻。

徐大人是英国公府世子,与太子殿下关系亲密,前途不可限量。

林苒觉得,求娶一事徐家定不知情。

是以,对于徐大人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十分轻易的事情。

却也因此更看清他的真心。

林苒很难不答应。

他们都知道,阿月与这些事情不会有太深的纠葛,她确实是无辜的。

“好。”

“母后请放心,阿月不会有事的。”

林苒给出自己的承诺。

她如此爽快,哪怕开口之前晓得她不会拒绝,王皇后依然生出些许恍惚。

多余的话便已然不必再问。

相信她不会将阿月随随便便嫁了的。

“好,多谢。”

王皇后点一点头,话才说罢,王怀仁又一次从外面闯进来里间。

林长洲拦下他,没有允他继续靠近。林苒看过去,但见他涨红着一张脸,仪容不整,满头大汗,眉眼满是急切之色,气喘吁吁说:“姑母,快救救萧婵,她、她寻短见冲进偏殿了!”

林苒与王皇后闻言皆一怔。

冲进偏殿?偏殿的大火尚未扑灭,何况处处浓烟滚滚,在这个时候闯进去只怕是凶多吉少。

但林苒一时不明白为何王怀仁来求皇后娘娘去救阿婵。

再去看王皇后,见

她面有惊讶,眼底闪过不忍之色,俨然知晓缘由。

王怀仁却顾不上林苒与林长洲在这里,一味恳求着王皇后:“姑母,过去的那些事情对她还不够残忍吗?除了你,还有谁能救她一命?”

“母后……”

林苒的话才出口,王皇后兀自长吁一气,站起身说:“我去寻她。”

王怀仁隐隐不忍:“姑母,对不起。”

王皇后摇头,反而自嘲一笑:“仁儿你说得对,终究是我亏欠她太多。”

林苒不知王怀仁所说究竟是什么事,唯一能感知到内里复杂,且皇后娘娘须得亲自入火场救人。

此事她终究有所顾虑。

王皇后看出林苒心思:“仁儿会陪我进去,其他的事太子妃无须在意。”她瞥一眼床榻上的延兴帝,补上一句,“命人请太医来罢,陛下恐是要不行了。”

未等林苒多言,王皇后与王怀仁便先行离开。

林长洲见妹妹无意阻拦,与他们放行,而后上前关心一句:“还好吗?”

“二哥,无事。”

林苒轻轻叹一口气,“只不曾想,最后是这个样子。”

她知道皇后娘娘不会逃。

当真要逃,在他们赶过来之前便离开了。

只方才听皇后娘娘与王怀仁之间那一番对话,她有种不祥预感。但已没有阻拦的必要……或许,尊重皇后娘娘的选择,亦是给了彼此最后的体面。

几名太医被请至蓬莱殿时,蓬莱殿外的厮杀已经结束。

来来去去的将士正在清理残酷厮杀过后的痕迹,地上躺着的一具具尸首被搬走,遍地血痕来不及冲刷,空气里氤氲扑鼻的浓重血腥味道。

被请来的太医背着药箱穿过满地狼藉,入得蓬莱殿,甫一瞧见床榻上躺着的延兴帝俱是脸一白。

他们互相看得两眼,齐齐跪下哀泣道:“陛下,微臣来迟了!”

皇帝陛下的情况一看便知不对。

身体僵硬、口不能言,又已然进气多、出气少……只怕半日都撑不过去。

“尽力救治便是。”林苒将他们的反应看在眼里,晓得皇后娘娘那话不是虚言,也无意为难这几个太医,但总归不能放任皇帝陛下不管。这话让几名太医心安两分,纷纷领命,放下药箱开始救治皇帝。

蓬莱殿的厮杀结束了,另一边,太极殿的大臣也被林长庚率兵救下。

皇宫连带皇城各处风波逐渐被平定。

消息接连来报,意味着这一场宫变骚乱即将被平息。

可这场骚乱带来的后果、对朝局的影响,却远远不止这么简单。

皇帝陛下不知能撑多久,皇后娘娘以及王家与此事牵扯巨大,永宁公主似也参与其中,太子伤重未醒,沈妃腹中的龙嗣更不可能挑得起大梁……若太子有个三长两短,朝堂风波不会真正消停。

太子,难道不知吗?

林苒想起萧照,越是被迫面对眼下局面,越无从真正理解他的行径。

太子不会想不到今日局面,因而他安排得极为妥当。

可最终将一切交付于她……他为何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