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子今天也宠妻如命(88)

“是,妾身去去便回。”

林苒未作他想,应下萧照的话,先离开去寻自己父亲。

如她猜测,定远侯得知太子受伤的消息,听罢女儿的一番解释才真正放下心。见女儿受伤,知她向来淘气,却不忍心指责,叹气之下,低声道:“终究不是在家里,万事谨慎为上。”

“是女儿疏漏。”

林苒垂下眼,“下次定不会这般任性。”

从定远侯的外书房出来,在回荼锦院的路上,回想起近日大大小小的事,她心觉自己在太子面前多少骄纵。不如趁这次太子受伤一事,表明态度。

林苒下了决心,行动上亦有所体现。

用晚膳时,她格外自觉,不要宫人伺候,不假手于人,主动为太子布菜。

“殿下多喝点儿汤。”

林苒替萧照盛碗鸡汤递过去,“这庄子上养的炖出来的汤最鲜美。”

萧照被她喂得饱饱的。

尽管如此,当鸡汤被放在面前,他还是老老实实喝了。

“太子妃也喝。”

萧照取过一只干净的瓷碗,替林苒盛上一碗。

“谢殿下。”

林苒猜他差不多吃饱了,因而乖乖接受他的好意,取过瓷勺,慢慢喝汤。

夜里,底下的人备好热水。

林苒不忘叮嘱萧照:“殿下的伤口不能沾水,须得小心一些。”

“还以为太子妃要来服侍孤沐浴。”萧照打趣一句,见林苒愣怔,笑着起身,“正所谓无事献殷勤,太子妃太过热情,孤瞧着反而有些不安了。”不等林苒说什么,他径自去往浴间。

直到萧照的身影消失在门后,林苒才撇撇嘴。

她明白是她多少反常,让太子不适应,因而被认为“无事献殷勤”。

这份殷勤却不能不献。受伤一事,太子不计较归不计较,叫朝臣知道,定要抨击她这个太子妃。若叫陛下知晓,有心发作,也不是不能借此罚她。

林苒想一想,太子不适应与她往日骄纵态度息息相关。

她往后更该有所克制。

再接再厉的林苒第二日没有收敛自己的殷勤小意,且在太子换药时自告奋勇,要替他换药包扎。萧照本不欲令她做这事,可太子妃异常坚持,便未能拒绝得了。

毕竟不过是换药包扎而已。

拒绝得太彻底,在林苒看来不免奇怪,他怕她起疑心。

林苒动作轻柔、仔细小心替萧照处理起伤口。

她很专注,所有的注意力皆落在萧照手上这一道伤,于是,在上药时,她忽而觉得有些许不对。

太子手上这道伤口……

不,应当说,这个地方,似乎有两道伤。

第43章 第43章她不知他为何生气。

林苒对受伤不陌生,对不同的伤口亦是如此。

她甚至可以分辨得出部分伤口情况。

萧照手上的伤称得上常见。

严重的那道伤毫无疑问是被利刃划伤的,被匕首所伤并无蹊跷。

只是在更明显、更严重的这道伤之外似乎有一道小伤。两道伤的伤口虽有重叠,但细细看,那道小伤的情况依稀可辨——不似利刃划伤的平整,伤口更粗糙些。

对太子的关心有些少,林苒不能肯定他手上原本是没有这样一道小伤的。

可哪怕不过是小伤也不该出现在太子的身上。

是与二哥切磋时不小心留下的?

念头闪过,很快被林苒否决,二哥不会不知轻重,当真发生过此事,亦不可能故意瞒着她。

是弄错了吗?

林苒一面为萧照上药一面暗中观察,然而没有推翻自己的判断。

无论怎么看都像有两道伤。

却也无论怎么看,都令人弄不清楚为何这样。

林苒没有开口问萧照。

尽管有自己的判断,可一样担心多思多虑,她不想闹出笑话,叫太子以为自己对他的忧虑与关心到如此地步。

她只字不提,短暂的思索无果之后,暂且将念头抛开。

上过药,小心包扎好伤口,林苒方道:“殿下,我们今日便回东宫罢。”

太子受伤许多事情难免不便,回去东宫无疑能被照顾得更精细。

回府小住她心满意足,提前两日回去也无碍。

“孤一受伤便匆匆回去,太子妃以为大臣们会怎么想?母后父皇又会怎么想?”萧照看一看自己被林苒包扎过的手掌,徐徐道,“这点小伤过几日便能痊愈,太子妃不必担心怠慢了孤,且安心住下,待伤口愈合再回去也不迟。”

太子所言不无道理。

林苒将念头打消,一颔首认同了他。

不多时,陈安送来些亟待休息过两日的萧照批阅的奏疏,萧照便借了林苒的书房自去忙碌。外祖母今日未再登门,林苒亦变得无比清闲。她闲来无事,在里间坐得片刻,到底是坐不住从闺房里出来了。

萧照在林苒的小书房批阅奏折。

坐在她的书案前,举目皆是与她有关的事物,连批阅起奏折也是松快的。

萧照在这里,闲杂人等自然不得靠近,四下里静悄悄的,针落可闻,什么声响也传不进来。

直至奏折被批阅完大半,外面的院子里忽而传来笑声。

笑声来自于林苒。

萧照一下认出来是她的声音,不紧不慢抬头,凝神听院子里的动静。

“太子妃在做什么?”

一阵阵笑声传进书房,萧照嘴角微翘问陈安。

留下伺候笔墨的陈安当即去打探。

他离开片刻又折回来禀报:“回殿下的话,太子妃在荡秋千 。”

荡秋千?

这个回答出乎萧照意料,随之而来是一股浓浓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