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利用阴鸷少年被缠上了(129)+番外

作者: 银锭子 阅读记录

还有娘亲名下的雀楼。

看来之前的计划到底无法实施了,不过在前段时间,那雀楼的楼主派人传了信来。

她本想着将雀楼转给傲玉,可如今的雀楼是个烫手山芋,李相也绝对不会让她去接触此事,只能暂时作罢。

她回信给雀楼楼主后,对方并没有失望反而给她送来了一块玉佩。

是楼主令。

只要她在,雀楼便永远等着她。

当时的裴玉荷拿着雀令,出神了许久,将它挂在了腰际。

冰冷的玉佩隔着衣物,却让人有种莫名的心安。

除此之外,她并未忘记之前给周怀砚许下的承诺。

可自从那日从暗道回来后,两人见过一面外,便再也没有见到他。

她没有办法去找他,只能写下了一封信,以及一沓记忆中《游湖记》的诗集。

写好之后,她将其放在信封中。

鼓鼓囊囊的信封上,她犹豫了片刻,只落下了亲启二字。

原本她是想放在桌案上,可想着少年并不一定会来,便让人带去了宫外。

不知道他们如今是否还在官驿。

只不过在等了一夜,都没有等到人前来,原本玄乎提起的心落了下来,却莫名有些空落。

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她便需要出发了。

在离开之前,她最后看了眼这座陪伴了她数年的宫殿。

开得正烈的银桂下,随风微微摇晃的秋千。

半开的窗后,是被整理得干净的桌案,平日里用过的毛笔被细心放好,日后她却不会再握起那支用惯的笔了。

还有床边挂着的丑萌丑萌的草编兔子,想到昨日整理的时候,她对上草兔子的豆豆眼,又被丑笑了。

她笑着戳了戳,并没有把它解下来,而是继续留在了这座宫殿当中。

裴玉荷抬头,看向高升的红日,碧蓝的天空。

是个极好的天气。

一只飞鸟从远处飞来,落在绿瓦上歇脚,很快又在少女的注视下,扇动着翅膀逐渐消失在视野内。

再也不知去向,只有它自己知晓。

在身旁人的催促下,裴玉荷收回了视线。

“走吧。”

这些被禁足的日子来,阿骨打将早便准备好的千匹马以及带有匈奴特色的饰品兵器等作为聘礼献于帝王。

曾经的她觉着宫中的路很长,怎么也出不去,可今日却短极了,不过片刻功夫便到了宫门口。

外面是骑在马背上人高马大的匈奴青年,后面浩浩荡荡的队伍除了匈奴使臣外,便是礼部官员、护卫队、侍女工匠等,一眼望不到尽头。

她在众人注视下从容地上了马车,便听见禁兵列队,高声厉喝着“毁门扩道”!

很快,这庞大的队伍便开始逐渐地离开京城。

裴玉荷掀开帘子,看向城门上站着的人。

有皇帝和他身边的王贵妃,有裴兴朝,还有许久未见同样被禁足的李傲玉。

年轻的挚友正在朝她不断挥手。

裴玉荷眼眶忽地一热,头上的金钗随着马车的起伏微微颤抖。

直到众人消失在她的视野,直到马车外有人提醒,她才缓缓地放下了撩帘的手。

她不知道这一别何时才会再见。

但她很清楚,若是真到了匈奴地界,恐怕此生都不会再度相见。

娘亲的事她无法再跟进,不过根本的原因她已然知晓。

在离开之前,她可给皇帝和王贵妃二人留下了一份大礼。

裴玉荷坐在马车里,只能听见马车缓慢前行的车轮滚动声,以及随行队伍沉默的呼吸声。

城墙上的人目送着送亲队伍的离开,直到彻底消失在视线范围内。

“公主真是好福气,如此大的送亲队伍,本宫可从未见过,陛下——”王贵妃话音未落,身旁人转身便离开了。

她连忙追了上去。

皇帝一走,其他大臣们也相应地离开,只留下还不愿离开的李傲玉父女及裴兴朝三人。

“父亲,昔日和亲选的都并非真公主,为何这次却要玉荷受此罪?”

李相沉默。

而李傲玉也并不需要他的回答,毕竟大家都明白原因。

无非是国力渐弱,外强中干,想要稳固边疆,那么和亲无法避免。

而身为匈奴大王子,左贤王且是下任大单于的阿骨打,他亲自选了自己想要的公主,那么必然都不能博他的面子。

“我们明明才重逢没多久,还有好多有意思的事情没有做……”李傲玉喃喃自语。

两人也离开后,裴兴朝的目光仍然落在城外。

想到了他将冷宫中已无人的消息传递给皇姐后,对方眼眸中闪过的一抹厉色。

如今的这个时间,应当也开始了。

他转身离开了城墙。

回到宫中,就听见了来来往往匆匆的宫人,嘴里喊着:

“走水了!”

“冷宫走水了!”

等他赶到之际,那些摇曳生姿的尸水花早已夷为平地,而在他们的刻意安排下,在火势即将舔舐房屋前便被控制了下来。

那跳跃的火光被浇灭,只留下一地的灰烬。

裴兴朝的眼眸中倒映的女人身影仍然不敢置信,脸色发白。

而在王贵妃身侧的帝王早就震怒,势要讲此事探查究竟。

他在一片混乱中上前,用手轻轻地别过那些灰烬,手往下一按一拨,看向那暴露出来的残袖,嘶哑的声音从口中发出,“这里……好像有什么东西?”

与此同时,登闻鼓骤然被敲响。

响彻京城上空。

登闻鼓一响,便得上朝。

那是前朝留下的规矩。

登闻鼓有令,若所敲之案非大奸大恶,千古奇冤,那击鼓者将受到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