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纪大人来了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甚至有人算过,纪县令从不征调劳役,这三年来,从不滥用民力。
也正是这样。
安丘县才能变成现在这般,才能家家有饭吃,家家有暖和的房屋住。
今年的棉花更是如此。
前朝用来上供的白叠子,被纪大人稍微改造,就成了穷苦人保暖的东西。
大冬天的,有了这东西,都敢出门走动,晚上更是暖和。
往日会死人的冬天,在一点点改变。
看着家里满当当的粮仓,再看着新盖的房子,以及足够使用的油脂,还有随时能吃到的糖,以及身上的棉衣。
安丘县的每个人,心里都闷闷的。
知道纪大人一定会离开,但又知道他们真的舍不得。
这种复杂的心情,在见到纪大人那一刻尤为明显。
纪楚他们照例在童家茶馆休息,那童家夫妇欲言又止,但来往的人不少,又不能说明,只能一个劲给他们上茶上点心。
童家老板娘还强硬道:“您一定不能给钱,您若给钱,我们真不知道要说什么。”
想到今年匪贼试图劫掠安丘县的事,他们还一阵后怕。
作为进入安丘县的第一个村,若不是纪大人守卫得当,不仅粮仓会被毁,命可能都会没的。
那样大的恩情,只用这些茶水点心相报,都是他们占便宜。
纪楚反而看了看他们身上的棉衣,笑着道:“都穿上棉衣了?我记得你家没种棉花。”
童家开着茶馆,家里有老人有孩子,所以腾不出手。
但是亲戚家种了,所以私底下用茶叶交换了一些,给全家都换上棉衣。
特别是他们两个,在道路旁开茶馆,更需要保暖。
老板娘感激道:“没有种,但是亲戚家种了,给了我家一些。这棉衣可真好穿啊。”
那么好的东西,也就他们纪大人能发现!
纪楚看着也觉得高兴,茶馆不少本地人同样穿着棉衣,忍不住分享穿了棉衣的经过,笑着道:“真的,穿上都不愿意脱下来。”
“大家甚至在想,往年冬日怎么过的啊,硬抗吗。”
由俭入奢易嘛,所有人都这样想的。
众人忍不住笑。
是啊,以前到底怎么过来的,自己怎么那样抗冻。
还有一人道:“我家小儿子刚满月,铺着棉花褥子,盖着棉花小被,你说他怎么那么会享福啊。”
“谁家小孩不是呢。”
这样轻松的氛围,让冬日的严寒似乎都散了些。
有人发现,茶馆引火的木材都是棉花秆,看来这东西是真的好,明年大家都有种。
纪楚听着他们说话,留下银钱带着人悄悄离开。
他就说嘛。
棉花非常好的。
而且棉花确确实实在改善所有人的生活。
一路回到安丘县衙门,这路上看到不少穿着棉衣赶路的人,还有穿着棉衣做买卖的,逛街的。
每个人身上都是崭新的棉衣。
安丘县发展得到底比沾桥县要早,各家竟然都买得起新布,专门做棉衣穿,有的人棉衣直接到膝盖,再穿一个棉裤。
这样一穿,下再大的雪也都敢往外跑啊。
如此变化,让蔡先生感慨道:“要是咸安府的百姓也能穿上棉衣就好了。”
虽说咸安府不如曲夏州这边冷,可冬日照样下雪结冰,很需要保暖的衣物!
富贵人家不穿,可穷人家肯定愿意穿。
可蔡先生又想想,曲夏州也就两个县百姓在穿,其他十五个县还没着落。
想到这,蔡老头看看纪楚。
他这下愈发明白,咸安府户司官员,为什么想让纪楚过去做官了。
他要是过去,那咸安府百姓,肯定能穿上棉衣,过上好日子。
如此办实事的官员,可太少见了。
要不然想办法把他拐过去?
纪楚察觉到目光,朝蔡先生笑笑,这笑得明显不对劲。
可惜也就前来迎接的李师爷看出来了。
不过李师爷没说话,跟往常一样,将纪县令不在这段时间,安丘县大大小小事情说个明明白白。
从本地油菜收购,成品油售卖,还有价格趋势。
再加上秋税跟油税等等的税收情况,以及什么时候运到州城,州城那边什么反应云云。
还有到了年底,本地人口户数再次统一上报。
弹花机送来之后怎么使用的,让人在管着弹棉花的事。
李师爷一口气说完,纪楚知道个七七八八,开口道:“辛苦大家了。”
“不辛苦,辛苦的是您。”
话音落下,范县丞跟谢主簿也出现了。
他们原本在当差,听到纪县令回来,立刻赶到。
而李师爷接下来的话是:“州城那边催您快些过去,说三年大考就要来了,请您务必早去。”
所以他说纪大人辛苦,因为不日就要出发前往州城。
现在都已经十月二十九,确实要赶紧过去的。
说实话,虽然经常跟州城打交道,可纪楚从未去过。
当初来安丘县时,他怕赴任的时间不够,便只托人送了书信过去,直接到任上了。
其实这会想想有些冒险。
不去见长官,直接去任地,换个小心眼的长官,估计就要问罪?
纪楚摇摇头,都是三年前的事了,不要再想。
范县丞跟谢主簿深吸口气。
就知道这天会来,可没想到还是到来。
他们对纪大人的感激不用多说。
若不是纪大人,安丘县大概率还是下县,还不会有什么县丞跟主簿的位置。
如今两人能做官,都是因为纪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