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170)

如果说安丘在保证主粮的同时,更注重油菜。

那沾桥则保证好粮食,就更重视棉花。

等到当地平民都能穿上棉衣,以及种植规模,种植产量增加。

到那时候,沾桥的棉花产业,就能发挥作用。

这也是纪楚急需蔡先生的原因,有他在,以后的纺织棉业,便能快速推进。

所以说沾桥县的事情,不比安丘县轻松。

更别说安丘的水利道路,同样要提上日程。

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都安排好,只等新县令过来了。

不过还有一件事,是沾桥县独有的。

那便是县丞以及主簿的任命。

之前的主簿跟县丞,早就跟当年的王县令一起,被拉出去砍头了。

纪楚兼任本地县令之后,一直让马典吏暂代县丞职位,以及成捕头在做典吏的职位。

那傅康傅书吏,则是主簿一职。

纪楚在州城时,也为三人请了职务。

对于县里小官,州城吏司并未过多考虑,直接点头了。

本以为自己回来之前,能拿到正式任命的文书,却没想到,一直到他回来,吏司都说年底事多,让他等等。

纪楚认真跟三人解释:“吏司那边已经答应,只等走了文书就好。”

马典吏稍稍松口气。

成捕头跟傅书吏连连感谢。

要说不想当正式的官,那是假的。

他们同样知道,纪大人既然这样说,那便一定没问题。

纪楚还道:“最迟到年后,任职一定能下来,特别是新县令要来,大概率会一起办好。”

三人点头,齐声向纪大人道谢。

按理说大人以后不是本地县令,其实不用为他们考虑。

但临走之前,不仅把事情安排妥当,更是替他们以后着想,哪能不感动。

纪大人救沾桥于水火当中,他们哪个人不是无比感激。

而且这种感激的话,说多少都不觉得多。

当年沾桥什么样,大家心里还没数吗。

单匪贼的劫掠,就够大家日子难过的。

现在完全不用担心。

两地衙门抓紧做事,终于赶在衙门封印前把事情做完。

剩下就是等着新县令上任了。

纪大人离开已经是事实,就算再不舍也没办法。

大家一边觉得难过,一边期盼新县令是个好人。

不过再看看纪大人在曲夏州州城,好像又没事了?

只要纪大人在本地就好!

话是这么说,纪楚再回安丘时,不少百姓偷偷在后面相送。

就连白家村的白婆婆都过来了,她穿着厚厚的衣服,眼角带泪,可又不敢上前,生怕自己阻拦大人的脚步。

大家都知道,纪县令是升官的,他们不能打扰。

跟在纪楚身后的纪振明显发现了,纪楚却道:“往前走吧,别看。”

都别看了。

大家都要往前走。

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纪楚甚至希望,再来的县令可以比他厉害,甚至可以把他忘记,那就说明大家的日子一直在往上走。

大雪茫茫,直到纪大人身影彻底离开,聚在城门前的众人才散了。

还是傅书吏道:“放心,大人还会回来的,不管是年后新县令交接,还是以后棉花的事,他会经常来的。”

就算大人在州城当官,同样会来看他们。

不只是安丘沾桥,其他各县,都是大人的百姓,所以不要担心他离开,他一直都在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

因为整个冬日,纪楚他们都在准备交接的事。

再加上临近年关,以及他马上升迁,关系比较好的村民,大户,还有魏家镇镇长,甚至连沾桥的大户们,都在频繁登门。

因为人人都知道,纪大人升迁之后,依旧能管着他们。

再说跟着纪大人是有好处的。

各家行事确实不能肆无忌惮,同时却也有相应的好处,比如各家子弟明显上进不少。

趁着各地发展,他们也从中赚到不少好处。

当然了,还有欢天喜地送走纪县令的。

这人管得太多了,而且明显偏向普通百姓。

他一走,岂不是痛快了?

这种想法的人再看看纪楚留下的其他官吏,瞬间把心思压下去。

这些官吏都是纪大人提拔,真要有什么,难道他们还能跑得了?

以前纪楚还需要略施小计。

现在升到州城衙门,只要一封文书即可。

算了算了,还是老实点吧。

大家也算明白,纪大人愿意接受拜见的原因。

哪里是真要见他们,是给他们这些人提个醒。

他纪楚没走!

是升官了!

以后管的更宽!

大家老老实实的,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要有旁的心思,他这人的手腕,大家心知肚明。

所以在正月十六,安丘县新县令到的时候,只觉得这安丘县真如传言一般。

百姓安居乐业,民风无比淳朴。

虽是边关小城,商业却比一般县里还要发达些。

真是个好地方啊。

新县令身后跟着两位师爷跟数十仆从。

师爷念念叨叨:“那纪县令能把安丘县治理成这般模样,必然是厉害的,一会见了必然要以礼相待。”

还有一师爷道:“没错,听说他出身贫家,也只是个举人,少爷千万不要以进士身份自居,也不要提这回事。”

新县令认真点头:“放心,我好歹也在翰林院待过一两年,这点人情世故还是懂的。”

师爷们知道少爷不是这样的人,只是担心罢了。

他们在家中便是老爷的幕僚,以前还当过少爷的夫子,所以才这般絮絮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