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171)

这一行人来的路上,纪楚已经接到提前打招呼的文书。

内容十分客气,就是说他们大概什么时候过来,一共多少人,以及对纪县令的敬仰等等。

也就是提前讲一句,接任的人要来了。

“朱吉胜,安建三十一年的二甲进士。”纪楚看着打听来的履历,“之后一直在翰林院做修撰。”

这些信息虽然简单,却能品出不少意思。

纪楚是安建三十年乡试结束,然后匆匆上任的。

证明他们其实是同一届乡试,不过纪楚是在老家原化州考的,朱吉胜则是在京城考的。

当时职位空缺,纪楚这种家里条件不好的,便匆匆上任。

而新县令则安心备考,甚至等到贪腐之案风波平了,这才被任派出去。

说明新县令家底不错。

但又没有格外突出。

因为安丘县再怎么好,也是边关小县,不算最好的选择,跟真正富庶地方压根没法比。

不出意外的话,新县令更像是依附大家族的新贵,处在上升期的家族。

纪楚分析之后,稍稍松口气。

这样的家族一般教育子弟都比较严格,看来他不用担心新来的人胡乱行事了。

再想想曲夏州的许知州,想来他也不会允许别人胡乱做事。

李师爷感慨道:“之前举人还有做县令的希望,如今这几年,又变成进士了。”

谁让中举中进士的人越来越多,职位却就那几个啊。

纪楚点头,时也命也。

纪楚他们这边对举人,进士的态度,并不像新县令他们认为的那般敏感。

以至于新县令特意来拜见时,只讲了自己的名字,一个字都不提进士身份。

让纪楚更加确定,对方是抱着善意来的。

纪楚笑着看向他们,笑着道:“本以为要正月底才能到,一路上辛苦了吧。”

新县令跟身后众人都松口气,连忙道:“年前知道要来曲夏州安丘县,家里便做了准备,所以正月初六就出发了。”

路上十天时间,昼夜不停地赶路,终于到地方。

因为推荐他们来安丘县的亲戚说,最好早点过来,趁着上任县令还没走,跟着他多学一些实用的事。

实际上,新县令朱吉胜今年二十八,跟纪县令刚好同岁,甚至功名也比纪楚厉害。

但那亲戚依旧让他向纪楚学习,他家不敢耽搁,所以赶紧出发。

要说来之前,新县令还担心之前的官员会不会为难他,当地官吏会不会难缠。

实际上到了安丘县半日,别说他了,两位师爷都被奉为座上宾,颇有些宾至如归之感。

还不是那种表面客气那种,而是实实在在想要做好交接,把安丘县之前的事情,以及接下来的安排,事无巨细交代。

纪县令甚至还带着他们一一见了下属,还讲了大家脾气秉性等等。

这让新县令一行人无比感激。

太好了!

本来忐忑的想法,终于放下了。

跟其他同族兄弟们不同,根本没有受到刁难。

两位师爷更是摸不着头脑,这里的人际关系,怎么那样简单?

他们之前学的钩心斗角都到哪去了?

纪大人真的不介意他们学习吗?也不介意他们全盘接手吗。

这就跟到了一个新环境准备工作。

本以为会被同事刁难,以为工作会有难题。

可突然发现,人家早就把交接事宜准备好了,而且有问必答,根本不跟你耍心眼。

你要做的事,就是好好工作即可。

这种良性健康的工作环境,谁不想要啊!

而且越相处下去,越知道亲戚为什么让他们早点来了。

纪大人身上的事情也太多了吧!

现在正是开年,要查问百姓各家农具又多少需要修缮,又有多少家准备买耕牛。

再加上春耕在即,检查各地水利设施,以及经过一个冬天,沟渠水渠要不要清淤等等。

甚至连各个村种什么都要管。

特别是不想种粮食,想多种油菜的,一定要严厉打击。

其中原因不难想明白,新县令之前也学过。

但学过的东西,跟实际应用又是两回事。

而且真正应用,跟看到,又是两码事。

眼前一片哭天抢地的,让新县令于心不忍,可纪大人表情依旧,还带了些笑意。

如果换了不知情的人来,还以为两个县令在做什么恶事。

实际上是把德昌村某家想多种的油菜全都给铲了。

这家自以为粮仓存够了粮,所以今年打算只种两亩地麦子,剩下田地全都按照油菜的种法犁地。

被发现后,说什么都不让人动他们田地。

纪楚却冷淡道:“幸好还没真正种下,否则你们损失更大。”

“不种粮你们吃什么,若遇天灾人祸,你们那点东西,难道还能卖上价格?”

事实上,不是之前强力手腕,当地油菜价格早就崩了。

现在上赶着多种,却不管粮食,实在糊涂。

对方见纪大人开口,又是羞愧,又是心疼。

好不容易犁的地,要重新收拾了。

等回衙门的时候,新县令忍不住道:“想来时间久了,他们就不会办这种糊涂事了吧。”

谁料纪大人却摇头:“还会的。”

从百姓糊涂种经济作物,再到乡绅大户们又有兼并土地的心,甚至衙门出现恶吏,皆是春风吹又生的。

越是这样,他们越要警醒。

纪楚郑重对新县令朱吉胜道:“所以我们才要时时巡查,一枝一叶总关情,不能让之前的努力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