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172)

新县令终于知道,衙门为何那么多事了。

而且这是他们当官的职责,读着圣贤书,吃着天下人的米粮,在其位谋其事,否则不是白眼狼吗。

接下来的时间里,新县令更是日日跟着纪大人,恨不得什么都学,什么都干。

但很快,纪楚便接到沾桥县的消息。

沾桥的新县令已经到三日了,特意送信过来,想请纪大人过去。

信件并未避讳旁边的安丘县新县令。

朱吉胜人傻了,他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等会,一个县的事情就那样多。

纪大人之前管着两个县?!

来之前就觉得他厉害,真正接手之后,他都要给纪大人跪了啊!

纪楚看着安丘县的事,刚要说这里也差不多了,他确实要去沾桥一趟。

可是朱吉胜下意识开口喊道:“大人!别啊!您别走啊!”

他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您怎么可以走!

他甚至觉得,安丘县没有您不行!

旁边范县丞谢主簿内心点头,新县令学东西挺快,人也够聪明,跟他们想得一样。

只是他们早就被迫接受现实,一点办法也没有啊。

要是纪大人能留下,他们也不会接受你啊。

朱吉胜这边晴天霹雳一般,可他还是要把纪楚送走。

因为沾桥县的县令,就差自己过来请人了啊。

那边的县令朱吉胜认识,也是京城人士,家世比他还要好些。

也不知道为何,这两个县相比,明明是安丘县更富裕些,甚至县学的成绩也更好一点。

为何他家去了隔壁?

朱吉胜在纪楚面前毫无遮拦,把这些话都给说个干净。

他不了解原因,纪楚本人却明白过来。

沾桥新来的县令,也是京城人,家世甚至更好。

他去那边,只有一个可能。

看重棉花的潜力。

除此之外,应该没有第二个原因。

这么说来,京城那边明面上在说棉花不好,实际上早就有人知道其中利害关系。

纪楚对此微微松口气。

来个明事理的最好,知道棉花与众不同,那更好了。

看来沾桥县他真的要早点过去。

纪楚一下决心,谁都拦不住他。

不管朱吉胜如何难过,纪大人还是离开,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忙。

而那边沾桥县的新县令,早就翘首期盼了。

纪楚!

终于见到本人了!

实际上来沾桥县,是他自己找的机会。

因为他在冬日时,无意间知道一样东西,棉花。

甚至想方设法弄了一点点。

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他甚至认为,这是最好的保暖物件。

可惜京城人提起棉花,都说俗不可耐,只有最下等人的才会穿。

他家族里,对此更是不屑一顾。

正因这样,他心里才越叛逆。

你们这些人,懂什么啊!

棉花的好处你们了解吗?

就这么胡乱说话?

可惜就算是他,也不敢在其他人面前这样讲。

唯独在舅舅家吐露几句,还被人笑话了。

只是没过几日,周家舅舅问他对外放有什么想法。

之后拐到棉花上,舅舅才道:“有个地方种了不少棉花,为全国之最,正好缺个县令,你要不要去。”

“只是那地方艰苦,又是边关之地,若遇战事,更不安全。”

其他的话,他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唯独听明白,那里种不少棉花!为全国之最!

他要去!

必须要去!

走之前周家舅舅还道:“等种出来了,记得给我寄几床过来。”

这些事情自然秘密进行。

但沾桥新县令颜骥看到纪大人,不到三日时间,便把这事吐露干净。

不怪他嘴不严啊!

而是知道纪大人肯定也是喜欢棉花的!

这跟找到同好有什么区别!

“京城人人都说棉花不好,那是没眼光,还是您厉害,你发现的棉花。”

颜骥说完,纪楚扶额道:“没那么夸张,这东西本就在这,大家也知道它的好处。”

但听完这些话,纪楚干脆直接道:“你的周家舅舅,他父亲是在曲夏州做礼司主事吗。”

“是啊,您很熟悉吗。”颜骥立刻道。

那可太熟了。

你在这大骂,说棉花不好人没眼光。

实际上,周大人就是说棉花不好的那个人。

这也正好能对上,周大人暗地里送了几百斤棉花到京城,给他爹娘用。

不过只给爹娘,没给儿女,所以周家舅舅还让侄儿年底寄几床棉被。

更因为知道好处,所以才让喜爱棉花的侄儿过来任职。

可这么一说,也有怪异的地方。

京城那边对棉花也有恶感。

竟然不是周家传出来的?

好在颜骥是个什么都说的。

“二王爷啊!二王爷说棉花庸俗不堪,是卑贱之人用的。”

太子同胞兄弟二王爷都这样讲,京城人自然跟风。

这也解决了纪楚一个大疑问。

怪不得州城那边,人人都对棉花排斥,原来有大人物“站台”。

不错不错,这是意外之喜。

纪楚笑的嘴角勾起,拍拍颜骥道:“好了,从现在开始,不要跟别人科普棉花的好处。”

“百闻不如一见,不如好好把棉花种出个样子,等到越来越多人用上棉花,就会有更多人夸赞。”

“咱们不辩论,只做事,你说呢?”

颜骥立刻点头。

好!

听纪大人的!

他们要种更多棉花,让更多人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