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楚微微摇头,过来禀告事情的李师爷也道:“大人您说的没错,安丘县的县试并不是以学识取胜。”
“找到这个学生,让他不要去其他地方考试。”纪楚道,“县学这样办下去,好学生都要跑了,谁还敢来考。”
这简直是恶性循环。
原本县学的教学资源就差,选拔机制也不好。
只在家境好的人里面,选学习好的。
不就是矮子里面拔将军。
那家境差,学习好的呢?
又或者有天赋,但没有学习机会的呢?
别说出头了,机会都没有一点。
有天赋,或者学习好的人,只有两个出路。
不学了,或者去更公平的地方去。
果然,第二日李师爷过来回话。
说那个落榜的书生连夜收拾东西去外祖家了,准备明年在那边县试。
看来是被安丘县的县试选拔给吓跑了。
好学生走了,留下一群菜鸡互啄。
安丘县要是能出个考过州试,成为秀才的,那是怪事。
纪楚无语片刻,只好把目光投到油菜推广上。
昨日让人又去魏家镇,今日就有好消息。
魏家镇几家大户对此兴趣不大。
毕竟再怎么饿,都饿不到他们头上,大户们跟魏镇长想法一样,都想把精力放在子弟们科举上。
而且心里隐隐有些怨言,觉得以纪大人的能力,要是好好扶持本地科举,那才是对他们有利的事。
不过普通农户,则对学种油菜极为热情,甚至觉得他们学得慢了,会不会落后,会不会赶不上。
如果赶不上,那他们岂不是要种冬油菜,正好跟冬小麦重叠,到时候人力不足,只能错过一整年。
这种热情下,魏家镇的百姓,学得竟然最快。
一直到三月中旬,今年油菜种植大致数字出来了。
两万六千亩。
别管随随便便开荒的土地是不是农田,先多一份收入再说。
等到各家拿到油菜种子,心里怎么有点激动呢。
学了一个多月的种植技术,终于可以实践了!
路过的客商都觉得奇怪。
安丘县的农户们在干什么。
四月份在种什么呢,这地犁的也不好啊,是不是偷懒了,种什么都不成吧。
麦田旁边的空地上,粗粗翻耕的土地上,撒了油菜种子,只等着发芽出苗。
只要能减轻田税,他们不怕辛苦,也不怕劳作。
或许老天也知道安丘县百姓们的想法。
在各地陆陆续续种上油菜种子之后,天降好雨,滋润土地。
“果真是好雨知时节啊。”
有人感慨道:“今年多了油菜的收益,日子能好过些吧。”
纪楚站在雨上,眼里也充满期待。
此时,从乡下回来的谢书吏先说了另一个好消息,他兴奋道:“大人,你看到今年麦子的麦穗了吗,沉甸甸的。您给的那些肥料方法,真的太好了。”
第13章
四月份的安丘县,天气已经变暖。
去年九月十月种下的冬麦已经抽穗。
冬小麦要过冬,生长的时间更长,所以不管产量口感都比春小麦更高更好。
纪楚跟李师爷他们都是中原来的,他们家那边也种冬小麦,知道冬麦生长过程。
一般来说,会在年前种上,具体的时间,还要看当时的天气如何。
天冷的早,那就种的早,天冷的晚,那便再等等。
因为冬小麦种下之后,并不希望往上生长,需要利用冬日的严寒,种子往下扎根。
俗语说,麦无二旺,冬旺春不旺,说的就是这个。
如果冬天天气暖和,长得好了,那后劲就会不足,等到春天该长的时候不长,很影响抽穗。
这跟养花种果树一样。
想要开出更好看的花,结出更大的果,便要适当修剪枝叶,好让营养供给充分。
去年几场大雪下的好,一层层的雪如同被褥一样铺在麦地上,让地表保持温度跟湿润不说,还能在化雪最冷的时候杀死田间的虫卵。
不止如此,雪化成水时,还及时缓解了春日最常见的干旱。
都说种地要看天时地利人和,这可一点也没错。
稍微不注意,那一年都要白干。
在这基础上,开年之后,纪楚带着全县百姓一起科学制肥,在二月三月份,给麦子施肥得当,如今四月份已经看成效了。
什么样的田,配什么样的肥。
麦子不同的情况,追加不同的肥料。
虽说辨认起来麻烦了些,可这样的精耕细作,是会在田地上看出成果的。
纪楚听到谢书吏来报后,立刻跟着出城查看。
天气一暖和,麦子一日一个样。
今日过来一看,果然跟谢书吏说的相同。
沉甸甸的麦穗,实在是喜人啊。
只是麦穗便如此,等到收获的时候,只会让人更惊喜。
田间还有人惊叹道:“县令大人说肥料至少三次,翻耕时的基肥,下种子时的种肥,生长时的追肥。”
“做好这三样,定能提高收成,这话不是不信,而不是知道如此有效。”
“咱们这田地错过基肥种肥,只在年后按照县令大人说的方法,追了一次肥,都要比往年抽穗大啊。”
纪楚听到这话,都有点不好意思。
大家竟然把他书上的话,记得那样清楚。
这也是肥料使用手册写的通俗易懂,大家肯定能记住。
又听人道:“我家还种了春小麦,不仅用了上等种子,还用了肥料方法。”
“等到八九月份,看看它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