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22)

周围人看向说话的农夫,忍不住道:“你要累死不成?冬小麦要种,春小麦也种,还开耕两亩油菜地,今年是想做甚?”

“糊口啊。”这人大大咧咧道,“只要能喂饱全家,我不怕累。”

纪楚看着田地里的麦穗,再看向说话那人。

他的方法很重要。

当地百姓更为重要。

方法再好,没人去用,那也是废纸一张。

而田间农夫的勤劳,才是这麦穗不同的真正原因。

或许是他目光太过灼热,闲聊的众人瞥见田间的人,定睛一看,这是官府的差役吗?

放在往日,他们肯定是怕的,最近却大着胆子道:“可是官府的差爷?县令大人是不是又有文书宣读?”

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期待。

他们想听纪县令的文书,肯定能给他们带来好东西!

纪楚听出话里的意思,笑着摇头:“暂时没有。”

这口音不对啊,不像本地的。

等大家走过来,看着中间的官员格外年轻,哪能不知道这是谁,连忙拜见。

“纪大人,下个月夏收,您可一定要来。”

“我家第一拢麦子,想送给您。”

“您看着麦穗,应该没辜负您的期望吧?”

眼看大家七嘴八舌说着,纪楚笑着点头:“已经很好了,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能收获,一定能有个好收成。”

这也是大家的期盼!

同时大家也知道。

这有大半都是肥料的功劳。

用好肥料,就能事半功倍。

而这一切,都是纪大人带来的。

别看纪县令来了还不到半年时间,可他们已经完全信任他了。

不管是年前的冬日扶济,还是如今尽心尽力的肥料使用。

甚至帮着他们种油菜不算田地。

都实打实在帮着他们吃饱饭。

安丘县不少农户,一边看着沉甸甸的麦穗,一边伺候即将发芽的油菜,总觉得日子充满希望。

只要这些都收获了,那他们今年就不会挨饿了。

整个边关小县,都因为麦子抽穗抽得好,变的鲜活起来。

还有人唱起当地的农歌,仔细去听,都是期盼丰收的歌声。

农户们的高兴,跟县学里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

偌大的县学里,已经没有多少学生在认真读书了。

学不会,考不上,又有什么用。

收拾收拾回家再请夫子吧。

此刻在听到农人们纵声高歌,恨不得堵住耳朵。

真是耽误他们用功。

李师爷的儿子李纹来县学的时候,脚步都顿了下。

里面都是十五,二十的少年,青年人,为什么这般死气沉沉啊。

十四岁的李纹觉得进了这里,人都要没精神了。

不过他也有些昏昏欲睡,别看他爹李师爷是秀才,但他真不是读书的那块料。

所以来了安丘县之后,拖拖拉拉到现在,才愿意来县学读书。

等他进了学堂,不少人都看过来,明显知道他的来历。

“师爷的儿子,也来这里读书?”

“县令都不管的地方,还有心腹要来啊。”

这两句话说的怪声怪气,但跟着的教谕竟然也不斥责。

看样子整个县学,对纪大人都有很大意见。

一下学,这话立刻到纪楚耳朵里。

别问为什么告状!

谁让他爹就是县令大人心腹啊!

这段时间安丘县的变化,谁都看在眼里,若这话传到农户耳朵里,估计会跟县学的人直接开骂。

纪县令也是你们能说的?

纪楚算着前去州试学生的路程,对李师爷儿子道:“别跟他们起冲突,再等等。”

李纹跟他爹李师爷,性子更像他娘李娘子,稍稍有些跳脱,他立刻答是,又嘿嘿一笑:“四叔,您还有什么后招啊,能不能提前说说。”

“还不回去读书。”李师爷立刻赶人。

还攀关系喊四叔,真是没大没小。

这些日子,李师爷已经真心把纪县令称为大人,也真心敬佩他。

就安丘县这些事,换做他来,肯定不如纪楚的。

纪楚倒也不计较,笑着道:“等夏收之后就知道了。”

说着又问了最近的天气,眼看天逐渐炎热起来,距离夏收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进入五月,日子一天赶一天似的。

放眼望去,金黄的麦子看的人眼晕又欣喜。

别说其他人了,纪楚没事都要往郊外看一看,等到时机成熟,便能进行夏收。

要说种地离不开雨水。

可马上夏收的时候,又最怕雨水。

这段时间若是天降暴雨,那即将成熟的麦子恐怕会烂在地上,直接发霉发芽。

想要种好田可太难了。

播种的时候盼着天冷一点,麦苗长的慢一点。

过冬的时候,希望雪大一些,杀虫保温储水。

开春之后,既盼着下些雨,又盼着不要倒春寒。

好不容易熬到麦子即将成熟,此刻又盼着不要下雨,让大家收完麦子,晒完麦子再说。

稍有不慎,便会减产,便会有损失。

再严重些,等着挨饿吧。

这也是纪楚焦急的原因,种地太看老天爷的脾气了。

如今是丰收的,可以本地的田税来讲,稍微遇上灾年,日子便没法过。

天时好的时候,认真储粮,那样才能渡过未来的难关。

不过若真有老天爷,估计也要犯嘀咕,你们种个地,还要老子规规矩矩该下雪下雪该降温降温,一会要雨一会不要雨的。

但老天没有意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