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23)

天地并不以人的想法运行,自然也不以人的期待运转。

他们这些渺小却有庞大的人类能做的,就是与天争,与地争,势必要在这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世界里生存下去。

五月十六。

按照朝廷钦天监给的农时大致时间,以及当地安丘县农人的经验,长达半个月的夏收终于来来的。

用了新肥料培育的麦子,收获到底如何,就看夏收之后的称重了。

安丘县上下全都忙碌起来。

此刻不管是什么身份什么职位,都在关注夏收的动向。

作为安丘县的主粮收割时间,夏收的产量,代表了接下来一年是借债度日,还是勉强吃饱,又或者比较幸运能有余粮。

一切,就看夏收的收成了。

纪楚都难免紧张。

主粮若稳,那一切都稳了。

主粮要是有问题,后面的计划都要推迟。

个个村子抢收的间隙,不停有人来报。

“罗玉村!罗三叔家收完麦子了!他家十二亩田,一共收获三千八百四十斤麦子,六千九百一十九斤秸秆!”

一亩地的平均收成,竟然在三百二十斤。

去年也是丰年,曲夏州均产在二百八十斤一亩地。

多了四十斤!

衙门众人深吸口气,眼里都闪过激动。

他们各家也种田的,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众人难免躁动,好想回家看看,自家田地收获情况啊。

纪大人给的肥料知识,果然有用!

第一年便如此,以后学的更精细了,产量肯定更高吧?

“还是罗玉村,弓家二十七亩田,一共收获九千一百八十六斤!”

一亩地,产了三百四十斤!

比去年多了六十斤?!

别说衙门众人了。

消息传遍安丘县,整个县的百姓都沸腾。

六十斤粮食,便是一个人好几个月的口粮了!

今年的安丘县夏收,岂止单用丰收来形容?!

不少人还把目光看向夏麦跟油菜上。

那它们呢?

它们又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第14章

安丘县上下喜报频频。

一城一镇五村的收成比之去年高了许多。

这让更多人对纪县令写下来的肥料推广敬佩不已。

用对肥料,用好肥料,对产量的加成也太大了。

纪楚看着报上来的产量,同样难掩高兴。

各地情况虽有不同,产量最高的一亩地能有三百六十斤,产量一般的也有二百七十斤。

实际的均产基本在三百四了。

这个产量放在后世,基本可以评为欠收,但在现在来看,已经非常好了。

甚至在风调雨顺的曲夏州内,安丘县的收成也尤为突出。

就连外乡人都知道,他们今年粮食收成不错。

但,真的不错吗?

纪楚挑挑眉,对此并未回答,只让手下人帮着收粮,一定要赶在下雨之前,把夏收好好收尾。

衙门上下齐心协力,都扑在夏收上。

无论走到哪,都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粮食收成好,日子就好过。

到五月下旬,各家各户的粮食尽收仓内,衙门官田的粮食也差不多都收完了。

所有田产报上来,数字让人喜不自胜。

还处在兴奋当中的百姓们,稍微歇息几日,便又开始忙碌油菜地的事。

但油菜地根本不需要他们多照看,确实是极好种的。

这下更多百姓知道,纪大人都是计划好的。

先教他们怎么用肥料,增产主粮,又精挑细选可以简单种植的油菜,作为添头。

肉眼可见的。

只要今年一切顺利,那他们就算交了极重的田税,今年还是够吃够喝,不用担心冬日无粮怎么过日子了。

纪楚听着这些消息,只能稍稍叹气。

普通百姓所求的,真的不多。

不过今年到底交多少田税,还是要等曲夏州那边的消息。

他已经把安丘县夏收情况写成文书,递到上面去了。

写完之后,李师爷自然是最先看的人,他眼睛瞪得极大,半点没说出话。

怎么可以这么写啊!

但这么写,好像又没问题?

可要是上面查下来?会不会出问题。

纪楚却直接道:“不会的,只要大差不差,没人会管。”

再说了,有人比他还怕上面派人,就算觉得有异常,也会暗中阻止。

不管怎么样,等着曲夏州回复即可。

反正如今的安丘县,皆是一片和谐。

不少百姓少见地吃了几顿饱饭,只觉得日子快乐得很。

在这种气氛当中,从州城灰溜溜回来的一队人马,显得格格不入。

县学夫子跟差役回衙门交差,同纪楚禀告道:“纪大人,安丘县今年的五个学生,都没能过府试,愧对大人期望。”

赶来的县学教谕撇撇嘴。

纪县令什么时候对本地学子有期望了?还愧对?真不至于。

这个结果不出纪楚意料。

以本地学生的水平,过不了府试考不上秀才,十分正常。

至于那五个学生,先是落榜,又是赶了五六日的路,肉眼可见的垂头丧气。

其中一人,还是教谕的侄儿。

教谕眼见不忍,开口道:“纪县令,自您去年十一月到咱们安丘县,如今也有半年时间了。”

“整个安丘县风调雨顺,田地丰收,都是您的功劳。”

“只是,只是也不能厚此薄彼,忘了咱们县学啊。”

“平临国先祖劝学名篇犹在眼前,便是您纪县令也是科举出身,为何如此不重视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