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281)

放在之前,肯定有人说曲夏州百姓浪费钱。

谁让如今日子不同了。

尤其是沾桥县。

今年三月份那会,大家只知道颜县令要成立棉被服的作坊,还专门买了大型弹花机。

本以为他是浪费钱,谁料没过多久,纪大人便送来一笔大订单。

而且还让沾桥县全部吃下这份订单。

要说那会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整个沾桥县都在跟着忙。

可忙完之后,才意识到这十万订单带来了什么改变。

颜县令感触最深。

他有成立棉被服作坊的想法,就是知道这东西是日常必需品,更因为自己喜爱,所以天然向往。

随后的事情,就不受他控制了。

因为他就是被纪大人带飞的!

根本不用动脑子好吗!

颜县令的想法先放一边,要说生活改变最大的,则是棉被服作坊的女工们。

从开始到结束,一共有近两千女工接受了缝纫机的培训。

她们多是沾桥县本地人,知道县城作坊招工后,就陆陆续续赶到。

其中一个叫魏春雨的女子就是第一批来的。

跟她一起去的,还有嫂子跟娘亲。

要说缝纫的技术,她在三人里面最差。

可学怎么用缝纫机时候,十六岁的她却是机灵。

大家都是懵懵懂懂地跟着干活,第一件缝纫机做出来的棉衣却让众人都在惊叹。

太整齐了,让她用手缝,一辈子也缝不出这么整齐的针脚啊。

要说她家的情况,其实很不好。

她爹跟她哥早些年去世,家里只有娘亲,嫂子,还有下面三个侄子侄女。

倘若不是纪大人到了沾桥县,还给她们家发冬日扶济,她们一家人肯定早就卖身为奴,成为别人家的婢女小厮。

熬过了最难的几年之后,她们家一直在衙门的扶济名单上,逢年过节都有人过来看。

不仅如此,分田地的时候,更没忘了她们家。

有了地,有了人撑腰,日子渐渐好起来。

但不管怎么说,她家比其他各家过得还是差一些,谁让她那会其实也是半大孩子,全靠娘亲跟嫂子支撑家里。

现在好了,她缝纫机用得好,也能帮家里做事了!

刚开始进去的时候,县令就说了工钱,从开始学缝纫机开始算钱,但每日只有五文钱,管吃住。

等正式开始干活之后,每日二十文,每做成一套棉被服还有三十文的计件费。

这让手头快的她最开心了。

只是娘亲不适合这里,先回家照顾侄儿侄女,自己跟嫂子一组,嫂子备料,她用缝纫机。

她俩合作,每日能做快两套衣服!

两人加起来,一天能赚七十文,折合起来,一个月差不多二两五钱银子!

要知道,这可是纯收入。

因为被服作坊管吃管住,钱全部都能攒下来。

而且负责作坊的女管事还道:“给广宁卫做的棉被服利润低,故而计件费不高,以后会根据被服价格提高价钱的。”

魏春雨已经很满足了。

主要她还觉得,好像学到怎么用缝纫机才是最关键的?

反正在被服作坊三个月,她跟嫂子带了七两五钱的工钱,还有一两多的补贴回去的。

但刚到家还没坐稳,就有同村的富户找过来。

这些富户之前可是从来不会搭理她们家的。

现在找来,则是受人之托,想请她跟嫂子去永锦府教人使用缝纫机。

不仅包来回的路费,还有村长媳妇她们带着,绝对保证安全。

说是过去一个月,就有十五两的银子拿!

十五两?!

这么多?

“谁让你们会用缝纫机,全天下也就不到两千人会用。”

“若是能去江南巴蜀一带,那一个月能拿三十到五十两呢。”

不过她家不太合适,那些出远门的家里,基本是父兄带着的,更为安全。

她们家去趟永锦府也就差不多了。

魏春雨一家说要商议商议,但已经心动了。

只要去个两个月,回来便能修修房子。

还好她家没有答应得那么快。

因为沾桥衙门的差役下来说:“但凡有人请女工去其他地方教学的,必须在官府登记在册,保证大家的安全。”

“到时候由官府组织护送。”

“各地请老师的价格不一,大家注意甄别。”

说着,还说了去往各地的费用。

其他的先不看,但要是去永锦府教人用缝纫机,一个月至少二十两,普遍价格则在三十两上下。

多少?!

二十到三十?!

同村的富户说十五两?

肯定是在骗人啊。

还好她们没答应,否则就吃亏了。

现在十月份,魏春雨跟嫂子已经从永锦府回来了,拿着五十两银子回来的。

修房子!

把方子修得舒舒服服地!

她家开始修缮房屋时,也跟风买了挂鞭炮。

听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别提多高兴,她的家真的越来越好了,娘跟嫂子还给她留了嫁妆钱,说都是她的。

这样的日子可真好啊。

魏春雨凑到娘亲旁边:“娘,过年咱们也买烟花吧。”

这算不算浪费钱?

谁料魏春雨她娘道:“好啊,不过少买一点,咱们看个热闹。”

日子越来越好,这些花销称不上浪费,就是让大家更高兴一些的。

以后不管是出去教人用缝纫机,还是去县里的被服作坊做工,她都能养活自己,还能攒到很多银钱。

沾桥县有无数人家,都像她们一样,改变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