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282)

听说被服作坊订单愈发多了,等她休息得差不多,就过去做工!

而县城的颜县令人已经麻了。

他跟州城的小宋训导表情差不多,说是被各地订单淹没也不为过。

整个沾桥县的棉花产业实在太过兴旺。

他以前那么喜欢棉花的人,现在都有点怕了。

尤其是冬天,大冬天的,这棉被服的订单就更多。

要说十分赚钱?

那也没有。

至少棉被服的利润,远没有卖甲乙等级棉花利润高。

做棉被服,更像是以工代酬,把棉花产业的利润再分给做工的百姓。

颜县令到底是大家族出身,知道棉被服或许不会官府迅速致富,但一定能让更多百姓穿上平价棉衣。

至于利润方面。

也根本不用发愁,有的是冤大头买甲等棉花,然后做死贵死贵的白叠子。

在他看来,这远没有棉衣来得实在。

只是颜县令还有点奇怪。

纪大人为什么让他买烟花庆祝啊。

说什么给当地百姓的娱乐活动,丰富大家的生活情趣。

这都哪跟哪?

颜县令虽然奇怪,但还是在照做。

反正沾桥县有钱,根本不缺这点的。

如今的沾桥县,确实坐实了上县的名头。

不管是名气,还是税收,以及人口,都是实打实是上县。

也就隔壁的安丘县能与之比拟。

颜县令甚至有点发愁。

每年符合扶济要求的百姓越来越少,这让他的工作很难干啊。

这样可不行,他要看看谁家需要帮助,一定要让这件事做得漂亮。

他最是知道,隔壁安丘县的县令,铆足劲要跟他比。

说什么,都从纪大人手中接过的地方。

他们县绝对不能落后。

还落后?

安丘县油菜种得多,棉花种的也多,平日里闷声发大财,以为大家都不知道吗。

他们县的学生也厉害,还有在翰林院做事的,还有在数科当学长的。

听说那边准备专门研究高产种子,已经偷偷做了一年时间,甚至想做温室大棚,目的便是可以加快种子的研发速度。

纪大人对此表示非常赞同,还介绍了几个厉害的人物,专门跟他们一起培育种子。

如果真让安丘县做成了,岂不是更要超过他们?

这可不行啊。

他们沾桥县绝对不能被比下去。

不说了,再去买点烟花。

虽然不知道纪大人为什么让他们买,但买就对了。

除了沾桥安丘之外的县,那阳顺县算是比较有代表的。

他们跟着这两个县,也是既种棉花,也种油菜,以及养蜂等等。

这几项加起来,便足以让本地百姓吃饱喝足。

加上今年的免税,各地百姓基本都有余钱。

整个曲夏州的风气都是欣欣向荣的。

可能本地人虽然能感受得到,却远不如其他地方的人来得震撼。

都说久居其室不闻其香,对于本地人也是这般的。

但每年过来买油菜的外地商贩,简直是一年一年看着曲夏州各地的改变。

每来一次,都会产生定居在此的想法。

能吃饱饭,有衣服穿,还有棉衣。

家里修缮房屋,需要扶济的人越来越少,每个人都有事做,每个孩子都在学习。

说出去,谁会相信啊。

这可是平临国最偏远的地方。

这些商贩们感受很深,但远不如从京城来的管事们更诧异。

从京城而来的管事们非常低调,甚至改自己的口音,不想让人知道他们是哪里人。

因为他们千里迢迢过来,只为偷偷买棉花。

原因自然不用讲。

棉花俗气的名声甚广,尤其在京城,更是深入人心。

这东西名声不好,可暖和啊。

也有老爷们想偷偷用,又不好意思买。

所以各个家族便让自家管事跑一趟,无论如何都要买点棉花回去。

最重要的是低调,一定低调,不能让其他人知道,自家在用。

他们从京城过来,京城那边还沉浸在老皇帝去世的消息里。

从六月三十皇帝驾崩,一直到如今十月份,每隔五日,大臣们都要前去祭拜。

京城内外更是不敢高声喧哗,更不敢喝酒聚会。

这让一向喜爱应酬的京城几乎憋坏了。

老爷们如此,管事们也差不多。

等出了京城才发现,其他地方早就跟往常一样。

尤其是这曲夏州,日子该过还是过,真好啊。

几位管事袖手站在客栈窗户旁,看着外面的烟花,感慨道:“半年没见烟花了吧。”

“大晚上的,也很少见这么多行人逛街。”

“这才叫过日子。”又有人喝口酒,还裹了裹身上的棉衣,准备在棉被里睡觉了。

可惜买完棉花,他们就要回京了,真不想回去啊。

太子还有完没完,赶紧听大臣们的劝,直接下葬就差不多了啊。

原本各家大臣去祭拜的时候,还是有些感情的,到底是君父去世,心里肯定会有感慨。

那也架不住长达半年时间,每五日都去一次,一去就要哭天抢地,否则太子肯定会有想法。

这件事纪楚也是知道的。

他跟京城当中的许大人,裴大人关系都有联系。

再说还有个在翰林院的林元志,几乎把京城大事小情都说尽了。

他们这些“实习生”日日都在忙先皇去世的事,简直把大小八卦都听得差不多。

好在年后就能了结,而且他也被分配了官职,过了明年正月十五就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