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297)

“廖知州做将军时,也曾是五王爷的手下。”

再多的,已经不必再说。

纪楚这样聪明,必然了解他此次前来的目的。

“纪大人,世子尚且年幼,即便太子妃手腕了得,但二王爷的身份在那,以后必然掌权。”

“等他掌权,幼年皇帝如何自处,又怎样防止二王爷野心膨胀?”

“让世子立即上位,不过饮鸩止渴,阻拦不了成年的二王爷。”

“到时候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难道是纪大人想看到的。”

“您想要火器重启,想要百姓安居乐业,还能实现吗?”

“远的不提,等二王爷稍稍回过神,您猜他第一个要报复的官员是谁。”

是许义许大人。

当年的仇怨早就结下,确实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纪楚在曲夏州做官,许大人帮他太多。

去年陷入棉花低价风波,许大人远在京城也在帮他。

再者,他们都看得出来。

世子登基,依旧阻止不了二王爷掌权。

唯有一个方法。

换个更靠谱的,而且绝对会对二王爷下死手的人,方能阻止这一切。

薛明成给了答案。

五王爷。

曾掌兵权,被先皇夺权给太子让路,随后赋闲在家近十年,近两年才能做些杂事的五王爷。

曲夏州的薛明成,廖知州,以及兵司主事,都是他的人。

说明这些年来,他虽被打压,但依旧有所经营,还特意派人到颇具潜力的曲夏州,甚至早就注意到纪楚。

这才有廖知州的赴任,廖知州想要的火器重启,跟曲夏州的数科太契合了。

薛明成摊开手里的密信,直接递给纪楚:“这是五王爷的给你的亲笔信。”

信件上的内容一目了然。

跟世子,二王爷,以及谁当皇位并无半点关系。

是一封准许火器重启的文书。

这封信并无日期,但落款竟然是漳启皇帝。

五王爷还未上牌桌,已经自称帝王。

这封信是五王爷的投名状。

拿着这封亲笔信,纪楚上可告知太子一派,让他们提防五王爷,下可威胁这位,让他不再生事。

又或者帮他完成心愿,从此火器重启再无阻碍。

只看纪楚此刻的想法。

五王爷,好魄力。

薛明成上前一步:“纵观平临国三位皇子,唯有五王爷可行。”

他一直都是五王爷的人,甚至许大人都知道一二。

当年消息灵通不说,还不站队,更是滑不溜手。

他这样的人,早就认准五王爷。

只是太子根基太深,先皇压制得又狠。

他们以为此生无望,只能暗地里做点事。

而且太子宽厚,等太子殿下登基,还会给五王爷机会,让他重整军备,再次被重用。

没想到,就在他们认命为太子做事的时候。

老天又给了机会。

倘若这次再不把握住,那就太可惜了。

纪楚不是他们唯一在招揽的官员,但却是名册上最重要的人。

这位见识本事都不俗。

让他站队五王爷,则此事必成。

薛明成少见激动:“纪大人,以你的聪明,肯定能看出来,京城的劫难才刚刚开始。”

“多犹豫一分,便多一个人受苦。”

就在薛明成还要再说时,纪楚家门又被敲响。

这次是沈通判的家丁前来,家丁面带惶恐,直接道:“纪大人,我家老爷请您前去议事。”

“是许大人,许大人被二王爷扣下了。”

“说要治他杀头的死罪!”

第83章

纪楚去沈通判家中的时间, 已经分析出曲夏州势力的大致情况。

州城衙门大部分人,基本是许大人留下的。

而许大人属于太子旧部,这点毋庸置疑, 在太子临走之前,对他一直重用。

这些人以沈通判为首, 都可以说是太子党羽。

剩下的一小部分, 甚至可以说中坚力量,竟然都是不声不响的五王爷手下。

在太子出事之前, 他们甚至也是太子的人。

但如今那边出事,五王爷的人便立刻泾渭分明, 开始自己的谋划。

这确实是个好时机,倘若五王爷想要成事,不把握此刻,那以后更难达成。

毕竟迄今为止,五王爷都不算是好人选。

倘若以情理来说,二王爷是正当人选。

只是他太过荒唐, 多数人都不赞同, 所以推世子上位, 也算勉强合乎情理。

只有五王爷。

无论哪里数,都轮不到他。

可偏偏他不仅有这个心思, 甚至敢直接以皇帝之名, 给他写火器重启的文书。

这便是表明他的态度, 不成功便成仁。

以此推断, 京城中的“三股势力”已经暗潮涌动。

太子一脉必然推选世子, 争取在三月登基,让大事定下。

到时候就算二王爷心里转变,他们也有转圜的余地。

时间拖得越久, 二王爷那边必然会起心思。

而二王爷身边的人,肯定也在活动。

第三股暗潮,那就是五王爷的人手。

他既不占人多势众,更不占礼法。

但要说毫无优势,那也不对。

五王爷今年三十六,年富力强,比九岁世子登基显然更靠谱。

比之二王爷,能力更是靠谱不少。

而且廖知州跟薛明成都不是蠢人,能让这两人追随,还在这种关口暴露身份,确实不容小觑。

总结来讲,五王爷身份不合适,但其他方面,却意外契合现在的情况。

但不管怎么说,在局势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就敢以皇帝自居,要么狂妄自大,要么颇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