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313)

再说最年轻的内阁成员许义许大人,之前得太子重用,现在得新皇重用,也是纪楚之前的上司,这次出狱极快,还能洗刷清白,就跟纪楚有关系的。

当年纪楚在曲夏州永锦府的棉花买卖上差点出事,也多亏了这位户部左侍郎开口澄清,听说这位等户部尚书一退,他就能立马接任!

文官有这两位,纪楚的前途还用想吗?

偏偏武官那边,人家也有人脉。

广宁卫的邓家父子,以及西北常备军岳将军,都领过纪楚的恩。

十万棉衣的事,有谁还不知道?

更因为这些,各地将领面对纪楚,都是有好感的。

再看看人家的个人能力,还用得着讲吗。

巴结他,就是巴结以后的前程。

听说新皇登基前后,总是找纪楚闲谈,朝中几项新政,也基本跟他们闲谈的内容相关。

其中一条,就是让滇州府一带寻找其他棉种。

以及让沿海船只多寻新粮种。

不出意外,新皇会在粮食产量上大做文章,找到更多好良种。

这点已经有专人负责了。

而纪楚领到的新政,则是发展军备。

新皇让他以数科联盟为基础,大力发展武备。

让他领曲夏州通判,更是为了此事。

所有人都看得明白,纪楚通判的位置,只是暂时的。

再看看人家的升职速度,六年前,还只是从七品的县令。

如今都是从五品的通判了。

焉知再等六年,人家又会是什么职位?

“所以咱们知州上赶着巴结啊。”

“这话说得,你不想巴结吗?”

“想啊!”

纪楚一行,五月底离开京城。

紧赶慢赶,在六月初九,便到了原化州州城。

按照原身的记忆,其实他也没来过几次这里,只有当年乡试时候在州城住了两个月。

那两个月对原身来说,几乎心力交瘁,考试之前的紧张,考上之后的欢喜,以及要不要立刻做官的抉择等等。

对于一个无甚依靠的年轻人来说,实在太难了。

纪楚认为,原身的离世,跟这些悲喜交加也有缘故。

他到州城之后,人还没坐稳,就被知州等人请去应酬。

当地不少官员乡绅,排着队要跟他交际。

纪楚看得好笑,见面可以,吃顿便饭也可以,再多的就不行了。

在州城稍稍休整,纪楚按照原身的记忆去买了不少东西。

原身想给母亲买的金簪,给父亲买的好布,以及专门给兄嫂一家添置的厨房物件,还有两头耕牛。

二哥二嫂同样如此,下面三个子女各有礼物,更有小侄女提过的州城糕点。

三姐三姐夫日子好过一些,主要靠三姐夫平日里会去做货郎,纪楚专门买了几双好鞋,又给她家即将出嫁的大女儿添置嫁妆。

这些东西,都是原身在州城时日思夜想的。

他想考上功名,回报家里人,如今也算达成心愿。

纪楚最后又买了不少文房四宝的,到时候给家里孩子们用。

乐薇的娘家那边,她四个姐姐都已经嫁人,唯独剩下六弟跟六弟妹,再有乐薇的爹娘。

各家东西都买齐全了,纪楚才准备回村里。

李师爷那边也在采买,但他买的东西并不算多,主要是给他娘子买的。

州城众人见送礼不成,只好亲自过来帮忙收拾行装,希望能给纪大人留个好印象。

不过看到纪楚穿着平常的衣物,忍不住提醒他:“纪大人,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啊。”

纪楚听了笑:“回乡看看而已,并非衣锦还乡。”

这还不算吗?!

您可是通判啊!

放在京城都数得着,何况在他们原州府,何况在下面的丰抚县?

纪楚并不敢领这些虚名,更多只是想帮原身尽孝。

不管怎么说,原身都死在科考,以及赴任的路上,不值得太高兴。

其实纪楚若不来,那不管纪家还是乐薇,日子都不会好过。

这也是原身对他极为感激的原因。

纪楚跟李师爷再次启程。

身边跟着的差役跟书吏,多是曲夏州人士,来到原化州之后还道:“说原化州沃土千里,竟然是真的。”

现在为六月份,这里也是收麦子的季节,大片农田的百姓都在收粮,一片丰收景象。

原化州,丰抚县,纪家村,便是这次回乡的最终旅程。

纪楚他们在州城采买好物件之后,一路直奔目的地。

而此时的纪家村,纪楚家中,早就被十里八乡,以及县城的官吏们围得水泄不通。

在得知纪楚已经到州城,并且不打算在县里停留之后,县里的官员便亲自来到纪家,又是帮他们修补房屋,又是帮他们铺设道路的。

短短几天时间,就差把纪家村全都给返修一遍。

事实上也不用如此。

因为这些事,前任县令已经做过了啊。

之前那个县令得知纪楚去往曲夏州州城当官之后,还很受当地知州信赖,便让下面人好好照顾纪家。

不说平日里应该给举人家的米粮俸禄,就说纪家种田需要买种子,用耕牛,县里也是能帮就帮。

不只是他们,十里八乡的乡绅地主,见了纪老爹纪老娘,都要喊一句老爷夫人的。

两个老人家十分无奈。

他们都是种地的,还什么老爷夫人。

再说孩子在外面做官,肯定很辛苦,他们绝对不能做有损他官声的事。

所以纪家人在老父亲老母亲的坚持下,该种地种地,该送孩子读书送孩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