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许大人一手提拔的手下,他对纪楚的感激只能道:“我沈家欠你一个人情。”
纪楚却道:“沈大人,京城的情况您应该也知道,新皇无论如何都会放许大人的。”
“是会放,但不会那么早。”
若等朝中一切尘埃落定,再把许大人放出来,那就赶不上这一茬了。
京城是混乱,但乱中又有机会。
错过这个机会,许大人的身份就尴尬了。
就连他也是沾了这次的光,得以调往京城,还是被调到吏部。
很难不说,是跟纪楚,以及许大人他们这派关系有关。
至于接任的纪楚,沈大人无比满意。
在他看来,没有比纪楚更合适的人了。
这可是纪楚啊!
怎么看怎么顺眼的纪楚!
不过他还有很多话要交代。
沈通判看看廖知州,又看向纪楚:“最近两年内,平临国必有大战事。”
什么?!
这让纪楚有点意外。
虽说刚刚回曲夏州,但这里的情况他也大致了解了。
没发现这点异常啊。
在纪楚看来,不管是西北常备军,还是广宁卫,以及沿海一带,基本是小摩擦。
远远没有上升到大摩擦的地步。
肯定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事。
这事说起来,跟京城那边的消息还有关系。
自从新皇登基之后,京城安稳下来,各部各司都在调整。
也就是纪楚回家这段时间,各部逐渐恢复正常。
正是这期间,让刑司发现京城一处异常。
自先皇走了之后,朝中事情虽然都没处理,但没什么大混乱。
可太子没了,二王爷掌权期间,闹出不少幺蛾子。
其他的事就算了。
让人没想到的是,二王府府中一个幕僚竟然跟西北关外异族勾结,收了对方不少金银,向二王爷进谗言。
提到这,纪楚产生不好的预感。
“二王爷要把岳将军调回来,说是以为岳将军跟太子妃勾结。”
“实际上是被府中幕僚诱骗,那幕僚的本意,就是内外勾结,把岳将军调回来,随后劫掠曲夏州!”
也就是说。
趁着平临国内乱的半年时间,异族想趁机闯进关内,劫掠金银粮食,杀戮平临国的子民。
说到这,廖知州更加严肃:“幸好京城乱子平息的快,新皇登基的也快,否则真能让他们得逞。”
都说帝国多亡于内部。
倘若平临国二王爷,五王爷,世子,真因为皇位再挣个三五年。
真的会给关外机会。
事实上,趁着这段时间,关外明显集结一大批兵力,对关内虎视眈眈。
纪楚回了老家一趟,对此并不知晓。
这些消息,也是邓成带回曲夏州,以及西北常备军的。
邓成紧急回来,正是因为此事。
“广宁卫外部落更多,他们那也?”纪楚直接问道。
廖知州点头:“也会出乱子。”
世人都知道,草原上的猛兽是不能虚弱的。
但凡有虚弱的痕迹,便会有无数野兽乘虚而入,分而食之。
平临国的内乱,确实给了他们机会。
只能说幸好只乱了半年。
但凡时间长一段,后果都不堪设想。
即使如此,关外的心思已经起来,他们必须予以还击。
所以廖知州,沈通判,以及岳将军断定,两年之内,平临国必有战事。
就看是哪里的战事了。
纪楚拿出新皇批准的火器重启文书。
这件事突然变得紧迫起来。
就平临国现在的武备,真的打起来,只怕吃不消。
纪楚深吸口气,廖知州拍拍他肩膀:“别那么大压力,咱们都有防备了,不会出大问题的。”
曲夏州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太有钱了,物资太多了。
而且位置还在边关,实在让人垂涎三尺。
隔壁一批饿狼,你家粮谷满仓。
对方不眼红才奇怪。
这种时候,必然要加强军备。
刚回来就知道这么大的事,纪楚也来不及休息,准备去找工司主事景大人,聊聊工业作坊园的事。
只是沈通判拦着他道:“那边一切顺利,你还是先了解如今的职务吧。”
他要赶紧交接工作,然后去京城啊,京城那边也有赴任的时间,不能太迟了。
京城新皇登基,朝中职位多有变化。
下面各地同样有变动。
曲夏州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的曲夏州,依旧是廖知州作为最高长官,监督的通判则变为纪楚。
下面三班六房稍有变动,但都不是重要岗位。
想来,还是因为曲夏州一直很稳定,再加上边关之事,他们这里还是不能大动得好。
最大的变化,还是纪楚。
去京城之前,他是户司左都事,工司右都事,为正六品官员。
从京城回来,则升为曲夏州通判,从五品官员。
放在地方上,已经是一方大员。
只比廖知州低一级就算了,他的奏章还能直接送到新皇面前。
他这升迁速度,谁看了不说一句极为快速。
但对比人家的本事,似乎又没什么好说的。
就说去京城这样危险的差事,人家说去就去,当时谁有这魄力?
说起来,当时去京城的两个官员,一个纪楚,一个薛明成。
纪楚成了曲夏州通判,整个平临国都没有这样年轻的通判。
薛明成则在朝廷吏部做侍郎,还很为新皇重用。
他们当初怎么没这心气,直接承担责任啊。
倘若承担起来,说不定自己也升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