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318)

可惜没有如果,当时都在往后躲,自然没有这种机会。

倒是工司景大人最为可惜。

原本他也是要去的,但因为工业作坊园的事,只好留了下来。

景大人对此倒是坦然:“我过去又有什么用,做不了什么实际的事,还不如把作坊园建起来。”

说起这作坊园,从动工到现在,已经一年多的时间,如今终于初见规模。

只是纪楚一直没有时间过去。

回曲夏州之后,不仅户司工司的事情要交代,沈大人的职务也要接过来。

不仅没去看作坊园,连数科还没正式去过。

等到九月二十,送走沈大人,才算松口气。

纪楚也换上从五品的浅绯色官服。

一般来说,能穿着这种颜色官服的大人年纪都不小了,也就纪楚如此年轻,又穿如此明亮的颜色,颇有些像戏文里的俊秀官员。

廖知州还调侃:“都是官服,怎么纪楚穿上这样不同啊。”

众人都笑。

州衙门各部主事都坐在一起,互相看看彼此。

衙门人员变动结束,在这场风波里,他们曲夏州官员能够保全自己,也算不错了。

同僚们脸上带了真切的笑意。

先皇去世的余波到现在,终于结束了。

廖知州议事厅里,知州自然坐在最上面,副手则为纪楚,以及州学学政,后面站着左右训导。

下面六司主事,主事身后站着左右都事,再加上三班捕头。

整个曲夏州的人员已经齐备了。

这次召大家过来,既然是汇报各部的事情,同样也是见过新通判纪大人。

要说纪楚的品级跟六司主事平级,但他却身负监督官员之责,隐形上要比大家高上一截。

可纪楚原本的上司户司卓主事非但不在意,反而笑着道:“以后要仰仗纪通判了。”

工司景大人也笑:“是啊,纪通判以后要多多照顾。”

众人自然是开玩笑,跟纪楚交好的刑司右都事刘大人,以及学政等人,也是笑着摇头,气氛更加轻松。

都是熟人,以后更好做事。

而且新朝新气象,听说新皇是个有想法的,他们这些官员好好做事,肯定能被看到。

再聊到今年各处的税收。

在其他地方,除了商业最为发达的江浙,其他地方的税收,都是田税占了大半。

他们曲夏州则不一样。

户司卓主事道:“油菜籽,棉花,这还属于经济作物,也是田税的一部分。”

“可咱们卖的棉被服则不一样,其中的税收已经占了不少。”

“但如今税收占比最高的,在官学。”

在官学。

众人都看向州学学政,但刘学政根本不管这些,直接让宋左训导去讲。

官学税收最高,说出去谁相信?

谁家学校不是吃银钱的大户,每年拨款都要多少了。

也就曲夏州官学不一样。

准确说,是曲夏州数科不一样。

人家扩建之初就说了,自负盈亏。

当时多少人还笑话。

现在好了,看看人家盈利了多少?

“工业作坊园建起来之后,产出的物件越来越多,其中缝纫机,链条车最为热门。”

缝纫机不用讲,对于纺织行业的进步,可以说肉眼可见。

可链条车的火热,却在各个行业里都有体现。

就说一句话。

谁家买卖货物不用车?

就连官府押送税银,那也要用车马啊。

链条车这种节省牛马体力,增加载重的好东西,不流行才叫奇怪。

单这两项的税收,就已经占了曲夏州税收的一半。

这对多数传统官员来说,冲击力极大。

主要以前没见过啊。

自古以来,田税都是朝廷财政的主要来源,谁能想到其他收益能超过田税?

正因如此,本地农户的日子轻松不少,衙门税收不再只指望他们,各家交田税的时候,也就没那么苛刻。

只是大家的注意力,基本转到官学数科上了。

现在来说,主要在工业作坊园。

如今还未正式营业,已经有如此成效,倘若全都发展起来,又会如何?

现在的作坊园,主要是工司跟数科一起运营,所以大家看向他们的时候,都带着震惊跟惊喜。

户司卓大人继续道:“照这样来看,明后年官学的税收,按理说占比会更高。”

这让在场官员喜笑颜开。

本地税收好,意味着他们事情做得好,自然是高兴的。

可工司景大人跟官学宋左训导却对视一眼。

他们听出卓大人的潜台词。

按理说应该更高,但没那么高,是为什么?

卓大人其实是在说另一件事。

官学管着技术,工司管着原料,自然是景大人开口。

“只怕不成。”景大人直接道,“工业作坊园大体已经落成,如今产能不够的原因,并非人手不够,也并非没有订单。”

“是没有原料。”

景大人看向廖知州跟纪通判,继续道:“这地方对煤矿,铁矿消耗极大,本地已经供应不上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都工业作坊园了。

没有足够的煤,没有足够的铁矿,什么都做不成的。

毕竟如今的产能,对这两样原材料的消耗可谓巨大。

作坊园一年的用料,抵得上之前十年的消耗了,自然会原料不足。

之前拨给工司的铁矿煤矿,已经不够用了。

若不是景大人强行留下一部分,都不够火器研究的。

现在也正因为他留下的这些东西,各方都有点不满,明明有材料,却不造缝纫机,链条车,这不是有钱不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