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32)

夏税该给的已经给了。

剩下的都压到秋税,差不多折银两万七千两。

再加上秋日应该交的人头税以及杂税,基本差户部三万一千两银子。

“欠”人家这么多钱,怪不得上司不高兴。

纪楚安慰道:“咱们都是按照县里情况报的,并不贪功,也没什么不好,各县的情况自己知道。”

总比那些打肿脸充胖子的地方好。

差役们都是本地人,嘿嘿一笑。

就是,他们安丘县的实际情况,可好着呢。

其他地方在衙门当差的,要么俸禄不及时,要么上官非打则骂,出去转一圈百姓都是骂的。

他们却不同。

安丘县的百姓看到他们,都笑盈盈的,那感觉完全不同。

再者,各家都有田地,给朝廷的田税是不多,可自家留的粮食多了啊。

范师爷还带来前任张大人的信件。

这位张推官算是纪楚在曲夏州唯一的“人脉”,肯定要多多联系。

张推官信上的内容,跟差役们说得差不多,都讲州衙门对安丘县的收成有些不高兴。

但知州并未多说,顶多是户司那边不满多些。

不过这信的最后几句,倒是斟酌再三,承诺道:“若有所需,必当竭尽全力。”

这话说的很郑重,看来知道纪楚是在平荒田的账目,并且领了这份大恩情。

纪楚对此倒是不意外,他辛辛苦苦平账,这些人要是不领情,那就是傻子了。

他就知道,只要报的均产不离谱,肯定不会有人过来查证,说不定还会暗中帮他隐瞒。

所以说,他这一关也算过了。

看完信件,吃过饭的马书吏求见。

“县学需要的书本笔墨都已经买齐了,价格都在这里。”

“还有其他需要的物资,都在库房等着清点。”马书吏说着,把清清楚楚的账册送过来。

纪楚寄给振儿,让他跟李师爷去点数。

这些都是次要的。

最重要的事还没讲。

马书吏继续道:“带过去的百十斤蜂蜜没什么人买。”

那九十斤蜂蜜被分装成十八个小坛,正好运到州城,找找需要蜂蜜的买家。

一路上虽然小心谨慎了,但还是破了几坛。

到州城的时候,只剩十六坛了,坛口黏黏糊糊,清理了再清理,才能送出去。

有几家铺子倒是说他们蜂蜜不错。

但要说跑到五六日距离的安丘县去买,那又不划算,他们也买不了多少。

张推官知道这件事后,倒是让相熟的铺子购置几百斤,等到秋税送过去的时候送去即可。

不过这就是纯粹看在人情上购买,大概率不会有回头生意。

纪楚听着,总结出问题所在。

一,不好运。

二,路途远。

马书吏道:“其实也不用一定卖出去吧。”

“咱们县的老人小孩都喜欢吃,自家养点蜜蜂,当个零嘴。”

纪楚摇头:“如果没有合适的收入,那明年就会少很多养蜂户。”

不是他一定要赚养蜂的钱。

可蜜蜂授粉,是农作物生长很关键的一环。

如果授粉不充分,肯定会影响所有农作物的产量。

到时候油菜这个副业没搞成,主粮先给耽误了,岂不是本末倒置。

外面人以为他们亩产低,甚至笑话他们,那都是小事。

可实际情况不能这样啊。

到时候养蜂的精力跟收入不成正比,肯定很多人不再养蜂,继续种田。

蜜蜂太少,授粉不够。

产量直接下降。

再说,能把蜂蜜卖出去,还能提高本地人的收入。

纪楚忍不住道:“难道大家不喜欢甜食?”

这不可能啊。

马书吏也立刻道:“谁会不喜欢吃糖啊,别说老人孩子,大人们也喜欢。”

是啊,安丘县的百姓都喜欢,外面的人也喜欢。

问题就在于距离州城远,来往的商贾又少,带不出去多少。

纪楚把这事放在心上,让马书吏先回家休息。

忙了这么多天,肯定很辛苦。

前面的事情忙完,纪楚慢悠悠往内宅走。

陶乐薇刚从厨房出来,她做了些蜂蜜薄荷糖,用蜂蜜加上薄荷汁水做的,听相公说夏日吃薄荷糖最舒服了。

纪楚看着糖块一愣。

好方法啊。

他怎么没想到。

把罐装不好携带的蜂蜜,做成糖块,那不就好带了。

他们安丘县不卖蜂蜜,卖蜂蜜硬糖。

甚至还能卖多种口味的硬糖。

到时候让乡勇弓春荣他们攒够一车拉到州城,就不信没人买。

纪楚下意识拉住陶乐薇的手:“娘子,多谢你了。”

纪楚目光灼灼,让陶乐薇一惊,她做什么了?

等纪楚反应过来,娘子的脸颊指尖都是红的,他立刻收回手,不好让古代女子觉得自己轻薄。

但过了会,又心道这是他娘子了,拉拉手,应该没什么吧?

等躺到床上,纪楚还在想蜂蜜糖的事,陶乐薇扭头看看他,又转回去,更是不安。

纪楚开口道:“娘子。”

“怎么了?”陶乐薇有些紧张,想知道相公要说什么。

“我看你做糖有些不同,是不是有什么技巧。”

原来是这事。

陶乐薇点头:“小时候跟我娘学的,蜂蜜想要做成硬糖需要一定火候跟技巧。”

“明日开始,你带着李娘子一起做蜂蜜糖如何?”

“本地蜂蜜卖不出去,也不好运输,咱们就做成糖块,既方便保存也方便运输。”

纪楚讲起这些事话便不少,短时间内已经拿出确切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