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35)

反正他们最不缺的就是力气。

安丘县其他各地也是如此。

甚至有些蜂农都打算明年不养了,毕竟养了也没收益,何必呢。

现在告诉他们,养,继续养。

只要你们有蜂蜜,县令大人就帮你们想办法卖出去,这还有什么理由不养啊。

弓春荣再次忙碌起来。

先由县令夫人他们教制糖,再由弓春荣等人前去收货,一并送到州城去卖。

第一批是二十两银子。

第二批便是一百两。

等到今年第三批,也就是今年最后一批蜂蜜糖送出去,价值整整三百两银子。

安丘县二百多户养蜂的人家,全都因此获益。

各家看着手中的银钱,眼里写着不敢置信。

辛辛苦苦一年,真的能挣到银子?

这些不是银子,是他们家人的衣食,是冬日的炭火,是终于能把家里的房梁修补修补,不再漏风漏雨。

对于他们可不是一点小钱,是让日子过得更宽裕的大钱。

八月初,县学门口挤满想要来学习养蜂的农户。

以前有人过来学,却不如现在这么多。

毕竟大家都看到好处了啊。

他们也要学!

他们也想养蜂,做糖果!

纪楚看着门口挤满的百姓,自己都傻眼了。

要知道,他推广养蜂,推广制糖。

只是种油菜的附属产物啊,只是为了让农作物授粉更充分。

赚钱只是顺带的。

现在好了,油菜还没收获呢,似乎就已经改善了不少人的生活?

李师爷正在感叹纪楚的厉害,就听纪大人道:“不好。”

什么不好?

“养蜂的人多了,农作物不够,那蜂蜜的产量就会降低。”

啊?

这是什么意思?

纪楚深沉点头:“跟和面是一个道理。”

农作物多,蜂蜜少,等于授粉不充分,粮食减产,农户们白做工。

农作物少,蜂蜜多,等于花粉不够,蜂蜜减产,蜂农们空辛苦一场。

这不就是另一种意义的面多了要加水,水多了要加面???

纪楚扶额。

别说了。

控制一下养蜂的数量。

以及继续开耕荒田吧。

此时再看向郊外的油菜田。

油菜附带的蜂蜜,二百多户蜂农因此获益。

而油菜本身,则是整个安丘县各家各户都在种的,等到油菜收获那一日,才是真正值得高兴的时候。

安丘县百姓今年能不能过个肥年,就看马上要来的九月了。

第20章

安丘县的油菜今年种了三万一千亩地,说不上精耕细作,但该施肥的都施了。

长到八月十五前后,已经进入发育成熟期。

这个阶段,角果发育,种子形成,油分开始积累。

再等半个月左右,就可以收获了。

如果说主粮意味着本地百姓今年能不能吃饱,那油菜收获,就意味着能不能吃好,所以纪楚让衙门上下看着,省得出问题。

纪楚打起精神,安丘县百姓们却已经上街采买了。

马上就是中秋,少见中秋能过得开怀,肯定要采买些物件,好好过个节。

养足精神,才能准备收油菜籽。

最先察觉到百姓们变化的,自然是县里的店铺掌柜们。

往日各家来买东西,那都是挑最便宜的。

如今说不上买最好的,却也能挑最合适的。

不仅如此,县里的泥瓦匠们还接到不少活,都是请他们去修补房屋的。

今年手里落了些银钱,终于可以把破旧的房屋给修缮好,等到冬天就不冷了。

点心铺里也多了买卖,说是中秋佳节,吃个月饼尝尝鲜。

放在繁华的地方,这些都不足以提。

但在他们安丘县,那可是不一样的。

往年谁会这样做啊。

说到底,还是今年丰收,田税还没那样重,一整个县的百姓都像活过来一样,日子松快不少。

“倘若油菜收获,那又会怎么样?”

“就看油菜的价格了,那收油菜的商贩早就来了,原本要跟农户们谈价,之后被衙门请走了。”

“衙门请走?”

大家都是做买卖的,瞬间明白过来。

纪县令插手,就是不让这些油菜贩子们压价,让本县有个统一的市场价。

那些贩子估计没想到衙门看得紧,只好灰溜溜过去听训。

如果说之前蜂糖好卖,并不出意料。

那如今的油菜好卖,更不用多讲。

油菜生长到现在,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收获油菜籽,然后榨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素油。

在这个年代,别说荤油素油,但凡是油脂,那都是好东西。

所以不用安丘县多宣传,自然有收油菜的贩子紧紧盯着。

大片的油菜田,是瞒不住的。

而且安丘县衙门早就打听过如今油菜籽的市价,不会让这些贩子占便宜。

百姓们热热闹闹准备过中秋,衙门上下则为油菜籽价格争得唾沫横飞。

其中一个从外地回来读书的书生对此感触最深。

他五岁开始读书,夫子便说他天赋极好,但家里没钱,中间断了几年。

之后还是外地亲戚觉得他可惜,所以把他接过去念书。

但同在曲夏州,各地的田税都很重,他在亲戚家日子也不算好过。

所以一听到老家县学免学费免食宿,他便立刻回来了。

其实回来的时候,心里还忐忑,既怕县里骗人,也怕家里供不起。

毕竟他在外面也听说了,说安丘县今年亩产不高,其他地方都是大丰收,就他们收获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