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36)

但真的回到家中,看着家里给他蒸的热腾腾馒头,一下子哭出来,边哭边道:“爹娘兄嫂,何必破费。”

家人好说歹少,拉着他去看了自家粮仓,这才让他止住眼泪。

外面说安丘县今年穷得很。

其实并非如此。

反而比往年情况要好?

再等蜂蜜也丰收,他读书的时候还能吃到糖时,心里再次感叹,这还是他家吗?

读书间隙,他也去油菜田帮忙,看着黄澄澄的油菜花,更是觉得日子跟往年不同。

期间还有同窗给他写信,说起安丘县跑上百里去卖蜂蜜糖的事,都在说他们县穷得厉害,问他那县学免费是不是骗人啊。

听他家在户司的长辈说,户司的官吏,都怕安丘县交不上今年余下的税款。

这书生眼睛一转,竟然模棱两可回了过去。

他虽未见过新县令,却已经明白纪大人的想法。

让那些人说去吧!

他们安丘县自己得了实惠才是真的。

八月下旬一到。

这书生都换上旧衣,下地收油菜。

不仅他家,整个安丘县上下都忙起来。

相比夏天基本在收麦子,秋天收获更是多种多样。

从本地最传统的牧草,各种红豆绿豆,以及勤快人家种的春麦。

再加上今年新添的油菜。

走到田间,就能感受到丰收的气息。

这是西北寒冷冬天前最后一份收获了。

衙门上下也不得闲,一个是要统计各地的收获情况,二是防止百姓们私自低价售卖油菜,扰乱价格。

还要防止粮食贩子们骗人。

唯独有一点让人放心,那就是不用担心匪贼抢粮。

听说一到冬日来临之前周边几个稍微富裕的县,都难免有匪贼,守备军都要派人过去帮忙。

谁让安丘县穷名在外。

纪楚听了都觉得好笑又无奈。

秋收从八月二十开始,到九月上旬基本结束。

油菜的收获着实让人惊喜。

不愧是纪楚精挑细选,适合本地的农作物。

即使种在刚开耕的土地上,依旧长得不错。

按照各地的统计,最低一亩地产一百五十斤油菜籽,最高产了三百一十斤,可见油菜的潜力还有多大。

李师爷喜滋滋地道:“全县三万一千亩油菜,亩产在二百零四斤,按照如今的市价一斤四十三文算,咱们今年欠户司的税款,绝对能结清。”

“不仅如此,百姓手里也能多些银子。”

油菜籽跟主粮不同,各家除去留种,自家吃的,其他都可以卖出去。

也就是说,基本上全都算作收入。

还全都是百姓们的收入。

富的是农户本身。

纪楚大大松口气。

年初大力推行种油菜,若不成的话,那就是他的过失了。

现在知道油菜收获不错,他终于可以安心。

纪楚这边是松口气。

百姓那边则是喜笑颜开。

那书生更是认真算数,兴奋道:“咱们家种了四亩油菜,除去税收,种子,自家留的,差不多能余二十三两银子。”

多少?!

全家都傻眼了。

二十三两!

自家赚的!

多少年了,什么时候见过回头钱。

一整年的辛苦劳累,在这一刻终于值得了。

要说这一年,不可说不辛苦。

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忙。

本以为吃饱就好,现在告诉他们,不仅吃饱了,还能落下银子?

如果说之前的蜂蜜赚钱,只让少部分人获益。

现在油菜的收入,则是直接提高所有人的收入。

之前推三阻四不想种油菜的各家大户就差直接喊纪大人为财神爷了。

他到底怎么选的,就知道油菜能有这么大的收益啊。

甚至有一家人都放起鞭炮,庆祝自家多了收入。

整个安丘县再次欢呼。

农田上都是农户们打招呼的声音。

你家油菜田收获如何?

我家很好啊,你呢?

油菜价格没被压吧?

谁敢啊!咱们都听县令大人的!

谁能想到,去年同样是丰年,安丘县百姓还在想着怎么熬过这个冬天,怎么借钱买粮种。

不到一年的时间,整个安丘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子真的好起来了。

各家各户不约而同飘起油香。

平日里做菜都不舍得放油的,现在不一样了,他们要用油直接烙白面饼子!

纪楚从田间回来,都觉得肚子咕咕叫。

没办法,今年的新麦磨成面粉,再配上菜籽油烙饼,谁闻谁觉得香。

而这样香的饼子,安丘县各家都吃得起。

即使是最穷的人家,也因为今年田税减少,收成增多,能吃得到了。

这样的日子,好像有些不真实。

纪楚回到衙门,在指荒为田的册子上记了一笔。

油菜收获,就证明这三万一千亩的田地不再是荒地了。

安丘县实际田地,从十六万亩,增加至十九万一千亩,距离账面上的三十一万亩地,还差十一万九千亩。

相信以今年的丰收。

更多人会选择开耕种油菜,这些数字很快就可以填上。

这可不仅仅是数字,更是当地百姓更好的生活。

到那时候,本地的田税,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那时候的日子只会更好。

纪楚非常期待那一天。

所以别闲着了!

赶紧规划规划冬种春耕吧!

蜂农要有多少户,主粮要种多少,油菜地再分多少。

不能真的面多了添水,水多了加面啊。

纪楚埋头做事,外面却为一则传言吵翻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