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419)

估计是这些年事情极多,折磨得不轻。

纪楚道:“许大人还是要多保重身体。”

许义许阁老看着纪楚,眼神依旧温和,开口道:“你一路奔波过来,也要注意休息。”

旁边的裴大人叹口气:“纪楚,也是难为你了。”

许阁老的学生一开口,便知道他们师徒的态度。

裴大人还道:“你不该来我们这的,今晚去赴宫宴才好。”

省得皇上不喜。

不应该掺和到先太子跟今新臣之争。

可见他们看得出来,先太子的人再怎么挣扎,也是秋后蚂蚱,紧跟新皇才是最好的。

听到这,纪楚也不客气了,直接道:“既然如此,那许大人为何闷闷不乐,为何又会被闲诗所扰。”

知道先太子那边不行了,怎么还难过?

纪楚知道答案,可就是要问。

“先太子待我们不薄。”裴大人刚说,就见许阁老摆摆手,接过话道,“以前也同你说过太子的良善。”

一听到这,纪楚就道:“许大人,恕我冒犯,您以为若以先太子性格,会如何处置曹家。”

不用他们回答,纪楚继续道:“肯定跟当年的二王爷一样,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因为感念曹阁老的不容易。”

“但是许大人,这样真的好吗。”

纪楚起身拱手道:“大人,您明明知道,这样不行。”

“就像您在曲夏州平息指荒为田一事,帮他们慢慢遮掩一般,难道天下事,真的都能这样平?”

“按那种方法平息曹家倒卖矿料,只会养出更大的蛀虫。”

纪楚最开始表露的方法,就是跟许知州在曲夏州的方法一脉相承。

这甚至是曹家信任他的开始。

以后证明,纪楚虽为许大人下属,做事却跟他完全不同。

这并不是纪楚否认许阁老的为人,而是想说,对于烂肉来说,直接挖掉是最好的选择。

“可以慢慢来的。”裴大人皱眉道,纪楚怎么还指责上他老师了。

纪楚让李师爷把手中的文书拿出来。

“那他们可以慢吗。”

“他们已经慢了三四十年,还要让他们等吗。”

这份文书里,是曹家在原化欺男霸女,横行无忌,掠夺田产的罪证。

四家加起来,一共八万顷良田,八十万亩的良田,如今分给了八万多户百姓。

这几十万佃户重新有了田地。

四十年的时间里,几十万人失去自己的土地。

还要他们等吗?

再等到什么时候?

等到起义?

等到拿起锄头到“反贼”?

“太子的仁德,若只对看得见的人仁德,便不是真仁德。”

“他既然要做皇帝,就要对天下人负责任,但他看得到天下人吗。”

“是一个目光短浅,只信教条的酸儒,是让平临国走向灭亡的罪魁祸首。”

“大人,您看得出来,这不是太平盛世,这是有着顽疾的三百年王朝。”

“这种时候,真的需要一个这样的君主吗?”

先皇惩治的文官贪腐。

各地的武备松弛。

再加上平临国四邻蠢蠢欲动,以及士族兼并土地的严重。

这真的是太平盛世?

绝对不是。

只要连着两年有什么天灾人祸。

平临国衰落的速度,远比所有人想象的要快。

许大人看不出来吗?

他当然看得出来。

他只是觉得,这艘腐朽的大船还能动,还可以慢慢修补。

他心中的明君会做到的。

实际上并不行。

以他守孝半年,把自己累病累死的行为就看得出来。

许大人对先太子的愧疚,并不只因曹阁老的酸诗。

是因为他在心中,早就明白先太子不是明君,早就明白对比新皇,先太子的行为就是不合适。

今上或许不是明君,更不是个磊落的君主。

那太子更不是啊。

许大人愧疚的根源在这,或许在太子还在世的时候,他便已经不是个忠臣了。

这对自幼读圣贤书的真君子来说,无异于日日夜夜的酷刑。

纪楚送过来的文书,写着的是几十万人的生计,是平临国的顽疾,甚至只是顽疾的一部分。

一个曲夏州,一个原化州。

也不过是平临国偌大国土的几十分之二。

纪楚直接道:“大人,既然您已经不忠君了,不如爱国,不如把这份愧疚投射给百姓。”

“您不是在为皇上效命,是在为百姓请命。”

裴大人听得下巴都要掉地上了。

啊?

谁教你这么说的?

不忠君都无所谓啊。

让皇上听了,立刻砍你脑袋。

可后面那句劝,却又能说到人心坎上。

他们不是要选个明君去效忠,他们是在为百姓请命啊。

以裴大人对老师的了解,这句话对老师绝对有所触动。

果然,一直沉默的许阁老微微抬头,看着纪楚道:“好张巧嘴。”

“不只是巧嘴。”纪楚直言,“还有对局势的判断。”

“大人,下官今日不去宫中,却来您这里,您觉得皇上会惩罚我吗。”

不会。

许阁老心里默默回答。

新皇对自己认定的事,颇有些独断专行,对人也颇为狠辣。

但绝对不会计较这些细枝末节。

因为纪楚不可能喜欢先太子,更不可能是先太子一派的。

而且不管敬安如何想,至少他要做的事,跟新皇是一致的。

想到这,许大人忽然笑了。

是他钻牛角尖了。

再这样下去,就要步先太子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