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纪楚,许大人此刻终于能说出心中那句话。
“先太子不适合做君主。”
此话一出,直接在京城掀起轩然大波。
都说人死为大。
人家都死了,你还这样说?!
许义!
你到底有没有良心!
这话当然是曹阁老气急说的。
可许义后面还有其他话等着。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什么是好的君主呢?
对百姓有利的事,就算是再小也要去做。
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革除。
这句话,既是对先太子纵容二王爷,以及众人想象中会包容曹阁老的最好反驳。
同样,也是对如今君主的要求。
许大人承认那位不适合做君主,可也没说这位就一定合适。
否则,咱们就按照顺应民心的标准来看看。
什么,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信。
什么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等等等。
总之一句话。
好君主标准,是要对百姓好。
其实这话,由一个大臣说出来,颇有些不好。
君臣君臣,哪有臣子指责君上的,这还评价上了。
谁让这个时候特殊。
先太子的事困扰皇上许久,而且皇上这得位也有问题。
还有一点是。
他不在乎。
皇上可不在乎这些,他年富力强,有的是时间精力,打造一个更好的平临国。
这些小节,先放放吧。
而许阁老不知道这些话很危险吗?
他也知道。
但不在乎啊。
继续为先太子“守节”他做不到。
直接效忠新皇,他也做不到。
那就只能做这件事了。
一句话,别想了,好好做事吧!
醒来之后思考一下,自己为百姓做了什么!
纪楚这边,则终于要进宫面圣。
是要把最近的事做个总结啊。
第111章
纪楚在原化州的情况, 薛明成自然跟皇上说了。
私下见许阁老的结果,肯定更加明了。
这次面圣,就是专门给赏赐, 以及皇上想再看看纪楚,想知道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要说如今已经是漳兴二年, 他见过的臣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可纪楚这样的还是从未见过。
见得越多, 越清楚他这样的能臣,能得一个, 就是自己的荣幸。
更可贵的是,能臣的想法只有一个, 让百姓过好日子。
对于这样的臣子,即便是不算明君的皇上,心里都是没意见的。
作为正值壮年的皇上,他十分需要这样的大臣,需要他为平临国,为天下百姓做点什么。
所以对他很多大不敬行为, 基本当看不到。
这种时候, 皇上还会觉得自己很大度, 很开明,是个圣明君主。
故而这次面圣, 皇上给了大大的体面, 让满朝文武都知道, 他是个明君, 是个大度的好皇帝。
或者说, 只要为百姓好的,他就一定支持。
这般做法,确实让皇上赢得不错的名声。
而许阁老也已经回到朝堂, 带着先太子一派,明显有了新的立场。
为民。
他们的目的,就是为民请命。
什么站不站队,都太俗了。
不管这是不是借口,也是不是重新给自己一个新的定位,总之这口号喊出来,总是没错的。
两派都选了一个共同点,作为休战的理由。
为了百姓。
勤政殿里,皇上,薛明成,纪楚,许阁老,岳将军等人,聊得其乐融融。
从如今的水泥铺开,以及西北关外番邦朝拜,说得十分开怀。
水泥铺开不用再说。
平临国各地已经开始响应,响应的速度,甚至超过大家的预料。
谁让这东西确实赚钱,人人都想快点分一杯羹。
甚至连矿料价格上涨的事,朝廷都能抑制住,可见其本事。
这就要说到西北关外的番邦来朝了。
如今已经从边关退下来的岳将军笑呵呵道:“岭鞍部落的南门金确实是个聪明人。”
南门金回到关外之后,带着一腔仇恨,很快集结残部,先开始向关外复仇。
那些趁着他被抓,肆意侮辱自己族人的部落,就是报复对象。
用他自己的话说:“平临国的人对付战俘,都没有关外自己人狠。”
说实话,他们也算不上自己人,本就是不同部落。
之前有合作还好,看到岭鞍部落首领没了,就毫不犹豫地咬下去。
从回到关外之后,南门金无时无刻不在打。
直到把刺头都打得元气大伤,各部落开始和谈,这才算结束的。
至于吞并那些部落?
南门金如今既没有这个实力,也知道平临国岳将军不会允许。
所以打得差不多了便直接收手。
因为他想做那矿路的买卖。
他老婆孩子都在曲夏州安丘县,听着他们在那边的日子,再看看边关附近,去修城墙的关外百姓的日子。
要怎么选,似乎不言而喻。
只要能过好日子,所有人在所不惜。
等打完仗,南门金主动请求,作为平临国的附属国前去京城朝贡。
这事岳将军自己做不了主,还找了当时曲夏州廖知州,商议过后,再同京城去说。
谁料南门金一开口,其他部落立刻跟上。
只允许你拜山头?
那我们怎么办?
数到最后,二十多个部落都要朝贡,最后挑挑选选,去了十几个中大型部落,还有几个跟平临国关系不错的。
这对皇上来说自然是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