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今年,是他这个新上任的知州,以及如今的邓融邓将军两人负责。
想来,这消息肯定是瞒不过草原部落的,他们必然已经知晓,也会探探如今这两位长官的虚实。
所以这一仗,只能胜,不能败。
否则以后双方的日子会更难过,草原部落必然得寸进尺。
现在已经六月份。
广宁卫也要开始练兵。
纪楚则要负责广宁卫所有物资供给。
保证好后勤,就是保证战力。
昌河州的官田种植,以及新建的畜牧司,还有官学的畜牧学科,刚刚走上正轨。
又一件大事来了。
在军民府当知州,却是一刻都不得闲的。
纪楚虽在州城,但跟广宁卫的邓融将军,以及卫所里的后勤官通信频繁。
所需各类物资,以及补充兵器,冷兵器的运输,热武器的制作。
再加上催促朝廷快点打钱。
一时间,广宁卫明显紧张起来。
让纪楚意外的是,昌河州其他十二个县,倒是跟之前一样,百姓们丝毫不紧张。
不就是打谷草吗,他们已经习惯了,反正也不会全都抢完,官府还会给点补贴。
再加上这几十年里,都是如此过来的,也没什么。
“几十年里?打谷草是这几十年才有的吗?”纪楚问道。
晁同知立刻答:“大人您忘了,这里本地人都是渔猎为生,以前种地的人不多。”
也就是这几十年里,种地的人多了,所以打谷草才兴起。
纪楚一愣。
那以后来昌河州种地的人越来越多,打谷草的人,岂不是越来越猖狂?
昌河州有了棉花,以后人口必然会增多,新来的人口也肯定会种田。
这样不行啊。
内地人辛辛苦苦过来种田。
然后全便宜草原部落?!
想想都觉得心塞。
纪楚幽幽道:“本官看那草原也是水草丰美之地。”
啊?
晁同知跟李师爷立刻看过来。
纪大人您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
就是觉得,平临国缺个养马地,缺个天然屏障。
否则年年如此,总是让人心累。
不过此刻也就说说。
就以如今昌河州的人口,就算打下来,那也占不住,只是枉费心神罢了。
纪楚,晁同知,兵司主事,李师爷,继续聊后勤补给之事。
今年的补给,一定要给足了。
省得让对方以为新知州是软柿子。
事实上,对方肯定不会觉得纪楚是软柿子啊。
纪楚的名字,别说平临国了,关外众人都不算陌生。
这样的对手,草原部落拿出十二万分的精神,明显也要全力以赴,探探虚实。
纪楚跟邓融将军的书信来往明显更加频繁。
这些消息也是广宁卫的探子探听到的消息,绝对不会作假。
怎么回事。
突然开始军备竞赛吗?
纪楚无奈摇头,看来双方都把这一场较量放在心上。
既然这样。
京城那边,是不是应该多给点银子啊。
就这么点,够用吗?
纪楚一封封文书送到京城。
刚开始内阁众人还没什么想法,无非是昌河州在秋收之前要银钱,要兵器。
每年都是这么一出,兵部跟户部早就拨出预算。
可一看上面的数字。
昌河州知州,你在想什么呢?!
你要多少?
再说一次你要多少?
要的银子跟兵器,几乎是去年的两倍了。
他们知道,给广宁卫的武备一向不多,加一点也可以。
但能加这么多吗?
内阁众人刚要打回去,再看看那落款。
忘了,现在昌河州知州是纪楚。
而且他也不是只写一封文书,是多封文书一起。
总之是从各个方面,分析如今昌河州需要多少银钱,以及今年的情况如何。
以纪楚的口才,写这些文书完全没问题,还不让对方找出漏洞。
“要说文采嘛,也就平平,但观点写得很好。”其中一位阁老道,“不过纪楚要的东西也太多了。”
“昌河州今年确实不一样,邓老将军不是也说,草原部落肯定会多番试探。”
当年邓老将军头一年去广宁卫驻守,同样有这么一出,就是要给新来的平临国官员下马威。
所以这一仗确实很重要。
不过纪楚明显在这基础上有夸大了啊。
有你这么要钱的吗?
换了其他官员,直接打回去就是。
可这是纪楚,众人只好斟酌着回复,也给他一个面子。
至于增加军费的事,那就多多少少加一点,再给他一个面子。
别看纪楚人不在京城。
但跟朝中不少人关系都不错。
但凡是曲夏州,原化州出来的官员,对纪楚印象都很好。
如今还要加上滇州府。
只有这些还罢了。
这天底下,但凡吃了数科好处,在水泥上获过利润的,都会对纪楚心有好感。
可如今的平临国大部分地方,大部分官员,全都沾过这两桩买卖的光。
尤其是水泥。
从去年开始,水泥铺开,到今年六月份,已经一年多的时间。
各地水泥作坊,基本运行良好。
不少人发现,不管是修路还是修河堤以及家里盖园子,全都用得上。
之前水泥价格昂贵的时候,这个优点还不明显。
等如今价格下来,其廉价实用耐用的特点,则格外突出。
尤其是各地的道路,用水泥来修,再合适不过。
放到现代,只用水泥修路,没半个月就会被汽车压得坑坑洼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