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477)

先不说现代那种坑坑洼洼的路,放在古代乡下也是不错的。

再者,如今多用马车牛车,重量自然比汽车大货车轻多了,也显得格外耐用。

当然了,疾驰的马匹在水泥路上多有磨损,只能走老路。

不过并不妨碍水泥道路的大量铺设,毕竟对拉货来说,那可太棒了。

就连皇上也在夸水泥的作用大,这点更做不了假。

也就是纪楚自己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知州。

如果在京城,又或在其他繁华地方,估计日日都有人前去拜见。

偏偏是昌河州,让他们一腔“感激”无以表达。

所以在加军费这件事上,这个人抬抬手,那个人松松口,还真把事情办成了。

出来的结果,大家都面面相觑。

怎么回事。

怎么大家都默默帮忙啊?

这合理吗?

不管合不合理,反正文书是交上去了。

皇上看了之后,竟然也道:“那就这么定吧。”

皇上也不反对?!

坐在高位的皇上心道。

你们都不愿意驳斥纪楚,难道他就愿意了?

纪楚辛辛苦苦为着平临国做事,他难道还能阻拦?

昌河州的事情,他大概都知道。

那边还属于边卫,边卫能发展起来,自然是最好的。

皇上还有点期待,昌河州在纪楚手中,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还有他这人,完全不藏私。

那么多畜牧书籍,说送过来就送过来。

甚至滇州棉籽,同样能送到其他地方。

这对他的统治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故而,对他的请求,肯定能答应就答应。

不答应的才是傻子。

于是纪楚这份“不合理”的文书,竟然意外通过了。

通过得比想象中还要快。

没办法,谁让如今的朝堂上,都是“自己人”。

也就户部捏着鼻子给钱。

纪楚啊纪楚!

下次可不许这样了啊!

这次?这次肯定算了。

反正下次不准了。

纪楚收到同僚的回信,什么下次,下次再说。

有了充足的军费,也不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纪楚按照给朝廷的预算表。

一部分购买粮食,另一部分下各类兵器订单。

如今六月份,战事预计在九月份,也就是秋收差不多要结束的时候。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需要做的事情极多。

最先察觉军费变化的,自然是广宁卫的五万士兵。

肉眼可见的,每日饭菜比之前多不说,口味更多也更丰富。

再者,还能看到源源不断的粮食运到广宁卫的仓库里。

这些东西,都给士兵们充足的信心。

他们本就不怕打仗,看到这么殷实的后勤补给,心里更是不怕了。

有人还调侃回来训练的纪振跟李纹。

“是不是因为你们俩,纪大人才这般上心啊。”

纪振是纪知州的亲侄子,这点大家都知道。

李纹虽然是李师爷的儿子,但以李师爷如今的地位,还有纪大人的爱护,跟亲侄子没什么区别。

但不等两人反驳,就有人帮着说话:“怎么可能,纪大人不是这样的人。”

说话的人一向较真,这事上更是道:“当年董千户,也就是如今的董副将,如今的补给官,他跟纪大人可不认识,还不是帮咱们弄来那么多好物件。”

众人挠头。

想解释一下,自己只是调侃,可细想也是。

这么讲的话,对纪大人跟纪振李纹都不公平。

毕竟后面两人在战场上冲锋时,那可是一点也不含糊。

尤其是纪振,那火铳用的,堪称全军第一。

这么说确实不合适。

李纹反而笑:“确实不合适,但也没什么,纪知州是我叔叔这种事,难道不值得夸耀吗?”

纪知州啊!

不说他的官职,就说他的本事。

有这样的人当自己后台,难道还不够自豪的!

越是这般坦荡,大家越是想笑。

说得没错。

纪振那边比着手势,跟他比较熟悉的人,基本能看懂简单的哑语。

他说的是:“四叔会把大家都当子侄看待。”

这话可不能作假。

只看如今的吃喝,再有纪大人一定要填满的库房,就能看出大人的想法。

他知道要打仗。

所以要在打仗之前,尽量把物资给购置齐全了。

这样的官员,确实像努力对自己好的叔叔?

纪楚那边日日购买物资。

广宁卫十几二十出头的士兵们,就差一口一个四叔喊了。

今年不过三十二岁的纪大人已经有了一群“侄子”。

不过纪楚知道了,估计也不太在意。

昌河州如今的事情极多。

给广宁卫做好后勤很重要,畜牧司也重要。

就在这种时候,还收到家里寄来的家书一封。

五月下旬,接到快马加鞭送来信件的原化州楚家,全家欣喜若狂。

当真?!

悬在大哥大嫂心头的事情,终于有着落了!

两人对婚事嫁娶很有经验,只是不知道曲夏州的规矩,好在有乐薇在,帮着一起办喜事。

乐薇自然乐于帮忙,把她知道的曲夏州情况都说了遍。

她最近也不算忙。

除了照顾孩子之外,就是管着本地的水泥作坊。

那作坊是整个原化州第一座作坊,生产的水泥质量好,产量也稳定。

所以即使其他作坊开了起来,这边的生意依旧极好。

也因为这个水泥作坊,他们纪家村,甚至丰抚县,都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