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554)

不管叙州还是宣新府都在浙东地界。

故而他还没过去,宣新府士族以及当地官吏已经抱团。

即使他作为皇上心腹过去,也备受排挤。

这就算了,就在薛明成花费大量力气,重整当地府衙时,噩耗传来了。

至少对薛明成来说是噩耗。

“你知道吗,我累死累活忙了半年,有人告诉我,我在叙州重新安排的官员也开始兼并田地了。”

薛明成把贪官污吏弄走。

自己安排过来的人,也是贪官污吏。

而且前后不到半年时间。

“我气得差点没背过气啊!”

要说贪钱这种事,薛明成是很能理解的,只要手底下的人,做得不是很严重,他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即便是纪楚做官,他不允许贪污,但会给手底下人发奖金。

不管在哪做事,只要财政有盈余,这是必发的。

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大家都明白。

但你这水也不能太浑了啊。

叙州官员贪污,并且还被举报这件事,大大挫伤了薛明成的锐气。

在宣新府本就举步维艰,后来就更难了。

直到皇上把他调回京城做钦差,薛明成的精神才好些。

薛明成整个人跟蔫了一样。

看来是被折磨得很惨。

“其他地方也就算了,那是叙州啊,我辛辛苦苦整治当地情况,但凡坚持个三五年,我都不说什么。”

可刚调上去,就给他玩贪污,还让他怎么做?

这也是薛明成没有信心的原因。

太难了。

当地百姓也太难了。

他前脚把土地还给他们,当地士族大户,就有各种理由,再把土地弄回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好像土地兼并之事,永远没有尽头。

他们想要富百姓,也是无稽之谈。

用不了七八年,大量财富还是聚集到少部分人手中了。

这也是薛明成为何会说出:“不知道做这些事,有什么作用。”

就像是家里的家务一样,今日做了,明日还要做。

好像无穷无尽,没有尽头。

这种疲惫又看不到成效的琐碎事情,日日夜夜消磨人的精神。

所以,做这些有什么用。

即使薛明成这样的人,都会产生疑惑。

薛明成叭叭说了半天,就等纪楚开解他呢,谁料纪楚一句话也不讲,反而自己说完之后,心里就好多了。

确实,这种话对谁都不好讲。

对皇上说?

他疯了吗。

对家人跟下属吗,大家都指望他呢,他要是塌了,其他人只会更没信心。

想来想去,也就只有一个纪楚。

可纪楚不搭理他啊。

纪楚道:“你觉得折腾一圈,没有成效,那想要什么成效。”

自然是百姓安居乐业,大家都有田种。

薛明成知道这样不大可能,但尽力去做就好。

只是不代表,等他一走,那田地就被卖了啊。

“对方无论因为什么原因,卖了田地,得到银子了吗。”

这倒是得到了。

毕竟风声紧,就算是贪官污吏,也不能压榨百姓压得太狠。

“那不就结了。”纪楚骑在马上,越往灾区走,越能感觉到什么是干旱。

草木枯黄,土地干裂。

受灾最严重的浩州等地,已经整整五个月没有下雨,至今也没有雨水的迹象。

这种情况下,土地兼并如果还很严重,那就彻底完蛋了。

薛明成同样在马背上,却一时间顿住,眼神带了深思。

让百姓多了份卖地的钱,就行了吗?

自然不行。

可至少这一番折腾的,日子好过了一点点。

想要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本就是懒惰的想法。

万事万物,都是一点一滴铸就的,所有烦琐的事情如同家务一样,不能不管,不能不做。

都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处理一桩桩事情,也跟家里的事情差不多。

纪楚正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不会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产生怀疑。

认真做好自己事情就行,何必管那么多呢。

就算只帮了一个人,那也是帮了,那也算成了。

薛明成叹口气,还是摇摇头,显然并未想通。

纪楚见他骑马追上来,想了想道:“说也是无用的,咱们不如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对灾民们来说是最好的。”

薛明成自然点头,这正是他的想法。

心灰意冷归心灰意冷,手头的事还是要做的。

不是纪楚不愿意多讲,而是这种事情,讲是没用的。

若凭借他几句话,就能让薛明成重新振作起来,那他还是人吗,应该神吧。

纪楚薛明成出发之前,就已经定好巡查的路线,现在按照路线走即可。

十二州府,从受灾最轻的往里面走,只有实际看过情况之后,才知道哪里要先运粮。

所以最开始这段路必然是最辛苦的,还要提防沿途官员们的瞒报,以及当地百姓的情况。

等这些了解得差不多,纪楚跟薛明成还要分头行动,一个去外地买粮,一个在当地征粮。

这种情况下,人脉更广的薛明成肯定会去买粮,纪楚大概率留下来征粮。

两者的难度相比,自然是后者更难。

还不等薛明成愧疚,纪楚就道:“放心吧,大家各司其职。你尽量用平价买来粮食即可。”

听着纪楚的话,薛明成当年的干劲终于回来了一些。

他也是傻了,把纪楚当之前那些同僚,生怕话说得不对,生怕抢功,又或者背锅。

李师爷看着他,甚至觉得他有些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