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555)

当年多意气风发的人啊。

现在呢?

做个事还瞻前顾后的。

或许,这也是纪大人执意要离开京城的原因?

不过有纪楚带着,钦差队伍很快投入差事。

除了明面上的巡查之外,还有暗地里去调查的人手,总要彻底摸清情况再说。

灾区情况复杂,从三月十五出发,一直到三月底。

派出十几批人,再加上他们自己,终于掌握大部分情况。

受灾十二个州府。

其中四个州,两个府,位置比较边缘,差不多有五分之一的人受灾。

这种情况下,这种情况下,先从本州府拨粮最合适的。

可这六个地方里面,那两个府,也就是远河府,东封府土地兼并情况严重。

他们地方的五分之一百姓,早就两天只吃一顿。

毕竟每年都给地主打工,自己家是没多少余粮的。

再加上当地还没下雨,现在想要有饭吃,要么高额借贷,要么卖儿卖女,已经到了这种程度。

倘若不是朝廷几次三番下令,不允许这种发生,情况只会更严重。

所以这受灾不严重的两府,必须列入重点名单。

还有三州三府,旱情严重程度都差不多。

不过这六个地方的百姓,却各有不同的。

主要分为两类。

一个是原化州,以及另外两个府,这三个地方受灾严重,可当地兼并不算严重。

加上两地知州以及知府以及跟当地士族商议过了,陆陆续续开仓放粮,以及开放自家的水塘,水井。

甚至有几家大户,把原本属于他们的园子内湖开放,算是缓解大家吃水困难。

像这种情况,受灾虽严重,可大家守望相助,不会有太过悲惨的事情发生。

另一类是浩州,安济府为首。

这两个地方,整整六个月无雨,存粮早就耗尽。

佃户们的抗风险能力本就更弱,加上士族力量太强,当地官府跟他们还有勾结。

这种情况下,已经有抢粮的情况发生。

至于这几个地方的粮价,基本也跟各地情况持平。

灾民处置妥当的地方,粮价就没那么夸张。

越是处置得不好,粮价越高。

所以总体看来。

旱情不算严重的远河府,东封府,为重点。

再加上旱情严重的浩州,安济府更是重中之重。

薛明成看着安济府冷笑:“我所在的宣新府跟安济府不算远,这两个地方果然差不多。”

纪楚他们也主要跟着四个地方接触。

“远河府,东封府两地,让他们当地官府跟士族去赈济,就算逼,也要逼着他们把粮食拿出来。”纪楚直接道。

薛明成也是这个意思。

当然,他们也不能不拨款,只是排序来看的,以当地救济为主。

这还只是大致的分析,细究下来,每个地方情况都不一样,必须一一处理。

所以纪楚他们一行,睁开眼便是处理各项事情。

总算把前期事情做完。

薛明成也要启程去买粮了。

而纪楚选了安济府作为“据点”,浩州情况严重,有距离其他地方很近,在那办公最为合适。

“老天还是快点下雨吧,再不下雨,就有更多人要遭灾。”

听着官吏们这样讲,纪楚跟薛明成心里也是差不多想法。

可看着天气越来越热,只觉得雨水无望。

这样的旱情,实在让人揪心。

“事情都安排得差不多了,明日我便启程去买粮。”薛明成道,“先去叙州,再去扬州,一路过去,应该能买到不少粮。”

话是这样讲,可他们总共也就四百五十万两银子。

纪楚道:“算起来,周大人应该也到江南了,有他们帮着周旋,应该会好些。”

这个确实。

审核工业作坊园的暗棋早就布下,等薛明成过去,就能派上用场。

可薛明成心里还是不安,他主要担心纪楚。

安济府说是虎狼之穴都不为过。

他们跟自己任地宣新府的顽固程度差不多。

不过那宣新府算是运气好的,兼并那样严重,今年受灾也躲过去。

否则就会跟安济府一样。

薛明成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纪楚:“安济府主要有两家人,季家跟安家。”

听听安济府名字,再听听这些人的名字,就知道他们家族在这地方有多久了。

那边良田四千多万亩,其中绝大多数,都在大大小小几百家世族豪绅手中。

安济府内受灾最严重的几个县,几乎家家都是佃户,一个个大家族把持着上好田地,把持着水源的。

原本就跟宣新府一样顽固,如今更是死守自家的水池,不肯让旁人靠近半步。

“他们手里握着大部分粮食跟土地,眼睛已经盯着有地的平民。”

没错,占了大部分土地,却还不知足。

准备趁着天灾再捞一笔。

颇有些趁人病要人命的感觉。

一个人家里本就遭了灾。

正常人肯定想着帮一把,大家一起渡过难关。

也就这些人,想着趁着他家正脆弱,好好赚一笔。

这种情况下,还能说穷人不努力吗。

本来就没几个钱,还被人死死盯着,不穷才奇怪啊。

纪楚点头,这些情况跟他打听来的差别不大。

为官多年,纪楚自然也有自己的人脉。

但不管怎么样,他们还是要尽力去做。

做了才有希望,做了才有成果。

薛明成其实还陷入之前的迷茫。

做了那么多,这些人死灰复燃,卷土重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