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当县令(60)

管不了纪楚,还打不了你们?

让你们是去办差的,吃什么酒!

一人四十仗,打得皮开肉绽才算行!

上午被安丘县老婆婆打的满头包。

晚上被沾桥县县令打去了半条命,还丢了衙门的差事。

他们都想去安丘县讨生活了!

至少那隔壁的差役不会非打则骂。

此刻的安丘县,纪楚看着一桩桩罪证,叹口气道:“把他们编入户籍档案吧。”

“做得隐蔽些,先并入亲戚家中,有了房子之后再做分家。”

这样就能较为合理。

“不过这些事要做得低调,不能大肆宣扬,更不能大张旗鼓做。”纪楚再次吩咐。

纪楚干脆说的更明白:“让他们该做工做工,该住下住下,先不提登记名册的事。”

谢主簿被吩咐做“假账”,还有点不适应。

但他们知道,这假账为何而做。

意思就是,明面上不记户籍,实际上衙门有登记就好,让新来的百姓若出事闹事有人可查。

也不赶他们走,该做工做工,该种地种地。

三年五载之后,自然而然就是安丘县的人了。

“王大人真的不会找麻烦吗。”谢主簿问道。

纪楚摇头:“放心,他不敢。”

小人都是胆怯的,就是因为胆怯,所以才会色厉内荏。

看着凶神恶煞,不过是纸老虎罢了。

为了前途,为了官声,为了名头,总之想要的东西极多,便会畏首畏尾。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说的就是这个了。

拿着这个罪证,迁徙个二三百户,对方都不会翻脸。

毕竟对方可是上县,开国初期,就有七千到一万户人家。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按正常来说,肯定在万户以上。

再说,有这些罪证,就能保证王县令不敢找事。

没办法,谁让对方小辫子太多,一抓一个准。

至于什么三年大考之年。

纪楚就是知道对方大考,所以有恃无恐啊,有本事就说出去。

谢主簿默默记下,旁边的李师爷,纪振再次感受到纪县令的“可怕”的性格。

真不要跟他当对手。

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投奔到周韩村的众人,心里忐忑了好几日。

但自从那日县令大人来了之后,只派了些人记下各家冤案,再详细登记各家情况,之后就没事了。

不赶他们走吗?

就让他们在周韩村住下?

甚至出去做工,也是没人驱逐的。

沾桥县的差役同样没出现过。

刚开始几日,大家还有些忐忑不安,生怕两位县令达成共识,让他们回家。

等着等着,心里总算安定些。

就连有户勤快的人家,攒了些钱开始盖房子了,县里下来巡逻的差役只当没看到。

韩村长长舒口气,大手一挥:“该做什么做什么,没事的。”

就说纪大人会管的!

这个插曲也不算了结,按照纪楚推测,等到夏收之后,还有一批佃户会来投奔。

不过那就是夏收之后的事了,更不是什么难题。

他手握那么多利器,根本不会惧怕。

纪楚把罪证收到书房当中,再次看起罗玉村制糖作坊的账目。

全都是娘子乐薇记下的,往来支出,进账出账,都有名目。

蜂蜜一批批送过来,送到作坊里制成糖,也跟州城那边的货商联系好了,他们吃得下如今的产量。

乐薇还让人送了样品过去,三种口味都很受欢迎。

在纪楚处理百姓迁徙的事时,陶乐薇飞速成长,按她的话说,在相公身边耳濡目染,也该学到不少。

她现在识字不少,已经能自己看书,经营作坊之余,也会从书架上取书去看,能学到不少东西。

纪楚越看越放心。

如果说周韩村那边是闹心焦心。

罗玉村则是稳定的发展。

平稳到看见他们账目,都知道这个村子井然有序,勃勃生机。

这就是好事。

能安安稳稳地发展,便是最好的事了。

今年蜂农蜂箱规划得当,本地十六万亩麦田,五万亩油菜田,两万亩其他农作物。

按照不同种类,蜂箱的密度也不同。

比如麦田,差不多要五亩地,才能养成一箱蜂。

油菜田则不同,一到两亩地,就可以放置一个蜂箱了。

也因规划的合理,各家蜂农矛盾比较少,再加上大家都学过,今年蜂蜜产量非常可观。

按照一箱蜂,差不多能产二十到三十斤来说,今年安丘县的春季蜂蜜产量,足足有一百七十一万斤。

别看其中油菜占比较少,却贡献了大半。

纪楚选油菜做推广,也想过蜂蜜的产量,但说到底只是油菜的附带产品。

没想到一点点推进,这个附带产品,收益竟然如此之高。

本地小孩看到蜂蜜不馋,果然是有原因的。

谁家还吃不起蜂蜜了?

等这些制糖卖出去,除去各项成本税收,竟然有近五千两的收入。

这可是纯收益。

可他并非商贾,不能只看纯收入,眼看各个环节上,有多少人因此受益。

先是蜂农,一箱蜂蜜的价格差不多是三钱银子,三箱以上,家里收入就不少了。

而且今年就算投入了成本制作了蜂箱,等明年就不必再做,是净利润。

此般利好不用多讲。

再是中间的工人,制糖作坊各项活计的女工们,以及负责长短运输的男工们。

每人每日按照工种不同,能得十文到五十文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