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那黑夜来自星辰(350)

作者: 无烟之火Vineya 阅读记录

冬天可以送些什么呢?一时想不到礼物时,送花总不会错。

“让秘书帮我订一束玫瑰,要红色。”

“您这就要去见她了吗?”雷德身形不动,继续问道,“您确定施特恩上校阵亡之际,她愿意见您?”

舍伦堡脚步停滞,这到是个大问题。

“对,不要订花了,”他说,“我去看看她就好。不能着急。”

“难道您认为能一直瞒着她,让她以为您和施特恩上校的死毫无关系吗?”雷德又尖锐地问道。

雷德今天表现得很奇怪,这些似乎都在舍伦堡的意料中,他按了按桌子:“先生,我知道您为谁工作。但我认为您保护她有功劳,因此选择先不处理您的事。现在,告诉我把她藏哪了?”

“她不会愿意见您的,我说了。”

“她会的,”舍伦堡说,“我不会向她隐瞒,我会告诉她,希拇莱让我去前线置施特恩于死地,还派了帕蒂跟过去,但我不愿意那么做。于是回来了。只是元首给中央集团军的各防线都下了死命令,不允许擅自撤退,这一点我无能为力!”

他还要向她道歉,表达自己的内疚,在战争面前他的力量太小了。她会知道他说的全部是真的,他会把自己的心袒露在她面前,她会愿意慢慢接受的。

是的,这才是走进她心里的最佳方式,他明白得时机恰到好处!

“您真的要见,那就去公墓吧,”雷德说,“她在埃德斯坦先生旁边。您还一直没去参加她的葬礼。”

“您认为自己有资格跟我开这种玩笑吗!”

雷德面容冷峻:“也许希拇莱逼迫于她,于是她像沃里斯·勒内一样离开了!我一开始也不相信,但在医院三天,她一直没有心跳和呼吸,身体也是冷的!希拇莱先生下令火化的。”

舍伦堡面露怒容,他刚才的话似乎说得不够明白,雷德还不肯醒悟。

“她回不来了。她通过灵魂离体的技术,离开了这个世界。”雷德又说。

这话让舍伦堡产生了一丝恐惧,她确实经常离开□□,而且还提到说物质世界无趣一类的话。但他不愿意相信。

“您还不明白状况,”舍伦堡放缓了一点声音,“我的意思是,我知道您为莫斯科工作,甚至知道您对西贝尔有些不该有的情感。但只要您把她好好地送回来,这些我都不会追究。您可以离开第三帝国。”

是的,即使雷德是間谍,但只要能把她送回来,他并不介意给他留条活路。毕竟末日的帝国,也不值得他为之卖命。在蘇聯人那边留一点退路,也不是不可以。

雷德几乎笑起来:“是您不明白,我说了很多次,她回不来了!”

舍伦堡没有说话,就站在那里,盯着雷德。在将近两分钟内,雷德没有改口,也没有说其他解释的话。

一丝恐惧爬上来,也许西贝尔真的回不来了。

但另一个疑问冒出来:雷德到底想干什么?他应该知道自己暴露了,如果西贝尔真的死了,他就应该早点逃离,为什么还要回来柏林?

但很快,他就明白了。雷德从口袋里拿出一只钢笔,对准了舍伦堡。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笔式手槍。

雷德要复仇。

舍伦堡眯起眼,慢慢地坐回了办公椅上。

“如果没有您,她就不会去大本营。”雷德说,“很多事不会发生。您口口声声爱她,却在很多事情上利用了她,还不断攻击她的未婚夫。”

“一个布尔什维尔,同情起德國军人来了!”

舍伦堡还想说话,但雷德并不是那种会给敌人机会的人,他按动了扳机。但是舍伦堡早有防备,躲到了桌子下面。

桌子并不能真的保护他,雷德向前一步,还有一发子弹。

但是一阵槍声响起,倒下的却是雷德。舍伦堡按下了桌子下方抽屉边的一个按钮,从办公桌前方伸出两个槍口,同时射出数十发子弹。

雷德以前听说舍伦堡的办公桌里有机关,却没有想到是这个。

看着倒在血泊中的雷德,舍伦堡等待砰砰直跳的心平复下来。如果不是这个办公桌的设计,他就真的死了。有好几分钟,他没有叫人,他在想象,这个躺在地上的男人空间为什么连自己的性命也不要想给她报仇。他并不记得西贝尔有对他特别假以辞色过。

命人把雷德拖出去,他打算再去一趟西贝尔的墓地。以前他没有去,因为一直以为她没有死,现在,他必须认真地再去一回了。

他走到自己汽车前,思索片刻,然后告诉副官,给他换一辆汽车,并且让副官把汽车引擎打着几分钟,他才上车。

汽车没有去墓地,因为途中他认为那样不够安全,而是来到了威廉草地街。他没有马上进去,让副官带人把房子彻底搜索了一遍,包括那架老钢琴。

当一切都安全以后,他第二天上午去到了草地街的旧居。

“房门口的紫藤怎么不重新种植?”

“现在是冬天,大概还没来得及。”

“春天时给我种上,直接移植现成的。”

然后他走到二楼,去看西贝尔曾经住过的房间,拉开抽屉,里面有几页废稿纸,上面写着阿尔伯特的名字,以及几个划掉的字。显然是她给施特恩写信用掉的废纸。舍伦堡关上了抽屉,把几张纸扔在了地上。

大概10点钟,自行车铃声在外面响起,邮差停在门口。

“这里已经没有住户了!”舍伦堡的副官在外面对邮差说,“我们只是来检查房屋水电。”

“我知道,”邮差举着邮包看了看,“但这上面有个纸条,说是什么久不联系的朋友,给她的孩子寄了几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