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然嗯了声,看薛琛用冰锥捣冰,指使他:“你也给我捣一些冰。”
薛琛本能就想反问一句‘为什么’的,待看到周湛舸看他时,他才想起他现在不是只站岗的御前侍卫,也的伺候季然。
“皇上,你要多少?”
季然把桌上的玉碗给他:“一碗,不要大块儿,要越碎越好。”
薛琛偏了下嘴想说什么,季然跟他道:“弄吃的。应该比你这样好吃。”
第91章
季然洗了手,剥桌上的荔枝,来到江南也有好处,虽然很热,但这边有很多的水果,荔枝、西瓜、桃子、山竹等时令水果很多。
刘公公要帮忙,季然不用有,他自己做,上个世界的时候学会了做吃的。
周湛舸在一旁给他扇着风,看他一个个剥的完整,嫩白的荔枝,猫爪似的山竹,一个接一个非常有规律的摆在碗里。西瓜挑出籽来,也一块块儿切的整齐,甚至都是一样大小的。
季然是有一点儿强迫症的,上一个世界种树,都要种的整整齐齐。
在这个古代世界,他们不知道这是强迫症,周湛舸还笑着问:“皇上,做这个比读书好是吧?”
在周湛舸眼里,这就是能拖延时间就拖延,能不读书就不读书。
季然本能的嗯了声,等听见薛琛笑时,才知道周湛舸又给他挖了个坑。
季然把薛琛捣碎的冰倒在他摆好的水果上,下面的两种水果都是白色的,倒上冰茬之后跟冬天的冰霜一样,冰霜之上摆上切好的西瓜,西瓜汁遇冰晕染开海棠色,在白玉碗里如画一样。
也如眼前人,冰霜做成的人却有让人移不开眼睛的惊艳。
季然端给周湛舸:“周少师辛苦了。”
谁说他是不想读书偷懒的?他是孝敬师傅啊。
周少师还能说什么呢,有谁的殷勤能比的过皇上亲自动手,有什么样的山珍海味比的过皇上亲手做的呢?
徐州知府美酒佳人,都没有季然素手做一份摆盘。
不是徐州知府不会拍马屁,是因为人不一样。
眼前人抵得过千千万万。
周湛舸接过了碗,先尝了一口:“好吃,来皇上尝尝。”
周湛舸把勺子抵到季然嘴边,季然也张口了。薛琛在旁边眼巴巴看着,跟着咽了下口水,这种吃法看上去是比他自己喀嚓吃冰好。
“皇上,我再多凿点儿冰,您再……”薛琛笑着跟季然说,言外之意是老家皇上再动动手。
刘公公笑着呵斥他:“胡闹,你还敢指使皇上了。”
皇上给周少师做,能给别人做吗?
他能跟周少师比吗?
刘公公虽然这么说了,但季然最后都给他们做了,每人一份,手掌大小的玉碗,分量不多,但就是格外好看。
周湛舸跟季然合吃了季然做的第一碗,也就不再吃他们俩的醋了。
他在旁边看着季然做,季然那做这些事的时候,神情没有一丝不耐烦,哪怕是给刘公公、给薛琛做,他都做的很细致。
如果可以,他想给季然一个太平盛世,让他可以安静的做他喜欢的事,不用每天学大道理,不用每天逼着他心里装着天下百姓。
周湛舸说不清他心里这是什么想法,最后只无声的叹了口气,剩下的时间他没有再逼着季然念书。
季然也就这一会儿好时光了。等明天,他就要带着他去吃苦了。
晚上的时候果然瓢泼大雨下下来了,船也驶入了南直隶边上,周湛舸只让船靠了岸,却没有上岸,没有去打扰南直隶的人。
周湛舸虽没有上岸,但各地的消息却传到了他手中。季然知道周家能做到这一点儿,毕竟在朝五十余年,全国各地都有眼线。
来的消息看样子不容乐观,周湛舸眉头凝着,在书桌上写信,写的飞快,字体龙飞凤舞,不再是他之前教自己时的标准楷体,于是季然就默默的看着他的字迹。
……国情如水,民意胜天,刻不容缓。
那个‘情’字如出一辙。
周湛舸果然是他,季然就这么确定了。
他没有再去跟233肯定,自己心里早就认出来了。
周湛舸写完信,交给来人,那人又飞快的走了,全程来无影去无踪。
季然没有多问,但周湛舸跟他解释了:“皇上,暗影送来的消息,汛期已至,各地水患严重,水寇趁机作乱,钱塘区战事一触即发,要皇上你跟我先行一步了。我们今晚就走。”
季然点头:“好。”
“我们是直接去前线吗?”
季然问道。
刘公公在旁边听着有些着急:“周少师,如果前线有战事,不能让皇上去啊。”
周湛舸看了他一眼:“不是去前线,去南淮,那里比前线还要重要。”
为什么重要,周湛舸没有再细说,只让薛琛去准备船只,他们只四个人走,大部队船只留在这边做掩护。
“刘公公,给皇上换上常服。”
季然换下皇帝的衣服,穿上了跟周湛舸一样的常服。
有刘公公帮忙,季然衣服换的快,刘公公去换衣服了,季然就帮周湛舸挂上荷包、香袋。
周湛舸腰上挂的就是他做的荷包,季然给他挂好,问他:“这个荷包好看吗?”
周湛舸心思在水患上,也没有注意到季然帮他整理衣服,听着他的话低头看了下,嗯了声:“好看。”
季然说:“那就好。”
外面薛琛已经准备好了,正在外面报备,周湛舸抓着季然手,定定的看着他:“皇上,这一路会很辛苦。”
季然已经知道了,他想起周湛舸还没有出发时,笑着说‘要他做好吃苦的准备’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