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季然会去摘一些其他的果实,秋天的木薯、野生芋头都可以挖出来了。
季然还摘了一些柿子做柿饼。秋霜挂着指头,打过霜的柿子甜的满口余香。
但柿子一顿不能多吃,所以大家都晒柿饼,季然娘教了季然怎么晒柿饼,季然摘回去后都晾晒在竹扁里。另一边的竹扁里已经晒满了红薯干。
晒到半干之后,洒上面粉再晒一段时间,这样就能软硬适中了。
秋末、冬初,季然更喜欢在树林里,他感觉自己跟那些动物一样,也感觉到冬天要来后,森林就萧条了,趁着这一段时间赶紧出来疯玩。深深的呼吸着森林的气息。
树叶几乎都落光了,季然踩在厚厚的树叶里捡榛子,这个烧火很好,松香味满屋。
李淮山给季然打了很多的松子,不用动手,等晒干后种子自动就出来了。
两人会在要下山的时候,各自捡上一筐。
李淮山已经开始编竹筐,所以在冬雪地硬前,要提前备下一些竹子,季然跟着他挖冬笋,冬笋藏在地下,也要在冬雪来临前刨出来,要不过了冬就直接烂在地里了。
冬笋要比秋笋好吃,无论是炖汤还是清炒都好吃,李淮山打了很多的猎物,不好养的都已经制成了腊肉储存起来了,冬天用来炖汤整好。
而且冬笋好保存,有很厚的外衣,完整的能存一个冬天,比土豆还要好。
就是冬笋藏在地下不好找,季然找不准,大部分都是白刨,李淮山砍完了竹子来帮他。
“不好找是吗?来,我教你,这还是爹教我的,”李淮山跟他笑着说,季然爹常年跟竹子打交道,是挖冬笋的好手,之前看他挖,就教给了他诀窍。
“你爹说冬笋是顺着竹鞭长的,所以要顺着竹鞭的走向挖,然后你在看竹子的长势,竹叶青翠茂密的才容易长冬笋,就跟这一棵一样,照着这里挖保准能挖到。”
李淮山扛起镢头先刨了几下,果然不多会儿就露出笋尖来了,然后他就扩大范围深挖,几下之后就把一个完整的笋挖出来了,个头还不小,在李淮山的大手里躺着看着格外饱满,季然眼睛亮了下:“哇,这一个就能吃一顿了。二哥真厉害。”
二哥被夸奖后,更得意了,伸手一指另一丛竹子:“这一棵保准也有,”
季然立刻道:“我来挖。”
“好,你慢慢挖,它们藏的不深,你先刨出表层来,不用费大力气。”
李淮山也不在意季然为什么没有继承他爹的手艺,跟他一块儿挖冬笋,有了诀窍后,季然也挖出来不少,一个上午挖了一背篓。
季大哥上来帮两人运竹子,还惊讶了下:“这是你们两人挖的?这么多?”
季然笑了下:“对,大哥你一会儿带回家一些。我们吃不完。”
季大哥财迷似的说:“咱们家还有其他的菜呢,这个冬笋品相好,咱们不如去集上卖掉,镇上的人也喜欢这个,能买一个很好的价钱。”
“行啊。”季然不甚在意的说,他就是刚才刨上瘾了,跟寻宝一样,他喜欢的是刨的过程,至于刨出来之后的事反而不怎么在意了。
再说他的菜园里也要丰收了,菜是足够吃的。
李大哥笑着道:“那就成,整好明天赶大集,一起卖掉,咱们家菜园子里白菜、萝卜都能收了,明天正好一起带着去卖了。对了,我正好去给你们俩看看,你们俩种的菜是不是也得收了。”
李大哥回去后给看了,说长的还不错,这片地正好在院前空旷地里,阳光充足,周边还有森林做挡风墙,所以这块地儿还挺暖和,李大哥说让他再长两天,下雪前收了就行。
“对了,二弟是不是今年最后一次卖山货了啊?”季大哥问到。李淮山一边把家里的猎物往板车上放,一边嗯了声:“是的,过几天就下雪了,猫冬的时候了,就不再打猎了。”
猫冬季节到了啊,季然帮着把处理好的皮毛整齐的放在包裹里,这些比猎物更值钱。
等收拾好最后一板车货,李淮山在货物上面的笼子上盖上蒙布,一是让猎物安静下来,二是不想让村里人眼红,每家每户都有生存之道,李淮山家地少,粮食少,但村里人却每次在看到他拉着猎物时还是眼红。
拉出门口时,李淮山又从菜地里拔了一筐白菜、跟一筐萝卜给他装在车上,李大哥不要,嫌弃道:“二弟,虽然你家白菜卷叶了、萝卜头也有手臂粗细了,但咱们家里的更大,你这个卖不上价格去。”
李淮山说:“不是让你卖的,是让咱娘尝尝我们俩种的菜。”
李大哥看他已经搬车上去了,也只好道:“那行吧,我们也尝尝。”
把一板车货全都装好后,李淮山用麻绳结结实实的绑好了,然后跟季然一起送李大哥下山。
只送到山下,这还是下午,李大哥说不用他们俩再送了,两人也回山上去了。
李大哥回家的这一路遇到了不少村民,中午头有出来晒太阳的,冬天闲着了,看他拉着一车东西都上来看。
“这么一大板车啊!都是淮山那小子打的猎物吗?这得买多少钱啊?!”
李大哥看着他们要上手掀布,皱了下眉,看到了板车尾上的两筐菜时,他自己用手虚虚的掀开,笑着道:“哪里都是猎物啊,我二弟在山上开了荒,种了菜,让我拉着去买,就是不知道这么小能不能卖上价。”
村民也不好使劲动手,在没能掀开后,看着那两筐菜也都没那么眼红了,跟他道:“这么小恐怕是卖不好,这山上种的菜就是不如地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