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我在乡下当媒婆的日常(215)
赵振信好奇:“妈,这个汤圆是啥子做的,咋个是红色的呢?”
林素娥专心捞汤圆,随口回答:“这个啊,是芝麻、红糖和糯米粉,因为放了花红粉,所以是红色的。”
赵振信:“哦。”
每人一碗热腾腾的汤圆,红咚咚的又圆又软,里面还有香甜的醪糟和蛋,让人食欲满满。
吃下去,胃里暖暖的,整个人都热乎了起来。
开启美好的一天。
关上门。
她说道:“东西拿好,我们去你们大伯和二伯家里拜年。”
“待会儿见到人喊人哈。”
小家伙们最兴奋,因为拜年可以拿到红包。
赵振礼:“晓得了。”
赵振信:“好好。”
“……”
一家人热热闹闹往老宅方向去,期间,和许多同样去拜年的彼此打个招呼,擦身而过。
一上午。
拜访了大哥、二哥和王哥家里,孩子们收获满满。
下午。
家里也不停来客。
第一个来的,是赵和平和陈素英小夫妻,提着两大袋礼物。
“三婆。”
“三婆,新年好。”
林素娥热情欢迎:“快进来坐。”
“……”
说笑间。
陈素英突然干呕了一声,林素娥一愣,接着惊喜发问:“和平,素英难不成是有了?”
闻言。
赵和平傻笑着点头。
林素娥笑容加深:“大喜事儿啊,几个月了?”
陈素英平复过来,脸颊微红,回答:“刚满2个月。”
林素娥由衷道:“恭喜你们要当爸爸妈妈了。”
“谢谢三婆。”
“……”
送走两人。
王新元和钱秀芝一起来了。
林素娥挑眉:“欢迎欢迎,小王,秀芝,快进来。”
三人进去。
她调笑了一句:“一起来的呀?”
钱秀芝脸颊绯红。
王新元脸皮极厚,自然道:“我先去钱家给叔叔阿姨拜年,正好和秀芝一起过来。”
林素娥:“哦~”
“……”
送走了王新元和钱秀芝,薛桂仙、赵和华和何家保、孙天美一起出现了。
林素娥只好一起接待。
“快进来坐。”
“……”
好在,两方都是性格好的,很快就熟悉了起来。
除此之外。
因为辈分大,村里不少人都来家里拜了年。
第182章 妹妹一家到来
正月初二回娘家。
这是全国统一的习俗,民间称为“姑爷日”或者“迎婿日”。
林家没有女婿。
但一大早便忙碌了起来。
林素娥:“春兰,屋子打扫干净了吗?”
“都扫了。”
赵春兰回答:“床也铺好了。”
赵振礼问道:“妈,姨妈他们什么时候到呀?”
除了赵振信,其他几个都很好奇。
毕竟。
他们都还没见过小姨一家呢。
自从林素娥和林素华和好,姐妹两人一首没有断了联系,林素华也时不时寄东西过来,还专门给孩子们寄了礼物。
因此。
孩子们都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小姨充满了亲近和好感。
闻言。
林素娥回答:“10点到火车到蒲县,你大哥、二哥驾了一辆牛车去接,回来怎么也得中午了。”
她原本打算自己去接的。
但是老大和老二自告奋勇去接人,她想着好好做顿丰盛的午饭招待他们,也就答应了他们。
吃过早饭。
她就开始忙碌起来。
今天。
她安排了新的菜式:松鼠桂鱼、北京烤鸭和京酱肉丝。
老少皆宜。
孩子们肯定爱吃。
其他的:回锅肉、干锅土豆片、东坡肘子,香辣蟹、油焖虾、腊味拼盘和猪肚鸡汤。
……
临近饭点。
厨房弥漫着让人口水泛滥的香味。
终于。
赵振仁他们回来了。
赵凤兰惊喜喊她:“妈,姨妈他们到了。”
林素娥一喜:“是吗?”
放下锅铲,擦了擦手上的水渍,大步迈了出去。
林素华刚下牛车,站在坝子外,看到她,立马笑着挥手:“大姐。”
林素娥大步迎上去:“素华。”
“佑军,小盛,小珠。”
“大姐。”
“大姨。”X2
“欸!
姐妹紧紧拥抱。
松开之后,林素娥牵住她的手,关切道:“坐了这么久的车累了吧?赶紧进屋里坐。”
林素华笑容真切:“还好,一路都坐着的,没有多累。”
赵振仁去还牛车。
赵振义自觉帮忙提行李。
赵振礼几人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林素华一家,但是都没说话。
邓盛看见赵振信,立马招手:“表弟,过来呀。”
“盛表哥。”
赵振信上前,乖巧打招呼:“珠珠姐。”
邓珠关心道:“伤养好了吗?”
赵振信:“好了。”
邓盛一脸亲昵,搂住他的胳膊:“那就好,我们第一次来,哪儿都不熟,就靠你带我们去耍了。”
“没得问题。”
进屋。
林素娥招呼赵振礼几人:“振礼,你们不是念了一上午姨妈他们,快喊人塞。”
林素华温和地看着他们。
赵振礼有些拘谨起来:“姨妈、姨爹。”
赵凤兰、赵玉兰几人也喊了人。
邓佑军:“欸。”
林素华首接掏出了一叠红包:“来,姨妈给你们的压岁钱。”
赵振礼顿时双眼一亮,接过红包,声音兴奋:“谢谢姨妈!”
赵玉兰小脸红扑扑,声音清脆:“谢谢姨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