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八零:我在乡下当媒婆的日常(478)

作者: 栀子花开十里香 阅读记录

房东来得很快。

差不多等了半个小时,一对中年夫妻匆匆赶到。

周晓庆:“是你们要买房子吗?”

刚才中介告诉了他们房东的名字:邹平和周晓庆。

林素娥:“是。”

周晓庆:“我们也不废话,一口价2000块钱,你看行不行?”

是行价。

但是,买房子不讲价怎么行。

她呵呵一笑:“少点儿,1888,一路发,凑个吉利,周姐,你看行不?”

周晓庆皱眉:“降太多了。”

绉平比较沉默寡言,也皱起了眉头。

林素娥看向了董志平。

中介的作用不就是帮讲价,否则请他干啥?

董志平立马开始说好话。

好说歹说,最后两方各让了一步,1950块钱成交。

立马过户付钱。

房屋所。

林素娥拿着崭新的房本,掏出20块钱递给董志平:“辛苦了。”

董志平有些惊喜:“应该的,谢谢林姐。”

“以后有需要再找我。”

林素娥点头:“一定。”

和他分开,林素娥看向赵小英3:“时间不早了,我们先去吃饭。”

“吃完饭去找施工队。”

她经常购置房产,因此认识好几个装修队。

赵小英:“好。”

当天敲定好施工队。

第二天,店铺开始装修。

同时,也贴出了招聘告示。

有不少人来问,最终定下了3个,分别叫:王喜、刘淑芬和张二妮。

这三人都是容易让人心生好感的长相,年纪平均在35岁左右。

她们都没什么学历。

一个月底薪30块钱,每做成一单能拿1成的提成,在86年是难得的好工作,虽然不知道婚介所是个什么东西,但是对于她们来说是顶好的待遇了。

当场签好合同。

婚介所还不能开业。

第一,需要装修;第二,这3个员工需要培训,婚介所她们说是媒婆,实际上凑对的权利在林素娥身上,她们得有一套固定的做媒流程。

双管齐下。

赵小英管装修;林素娥管培训。

王喜三个人十分珍惜这次工作的机会,因此非常认真。

……

一晃。

一个月过去了。

10月26号,大吉,易开张。

9点56分,良辰时分,“一线牵婚介所”正式开业。

鞭炮声中。

一队喜庆的舞狮翩翩起舞。

周围围满了看热闹的人,大多数都是为了看舞狮的。

如今娱乐活动少,杂耍十分吸人眼球。

林素娥也是花了大价钱的。

毕竟,现在舞狮这行不缺生意做。

也有一小半是专门过来的。

“这就是“一线牵婚姻介绍所”了吧?真的能帮人做媒?”

“看样子还挺有模有样的。”

“也不知道有没有宣传的那样好,手上有很多优秀姑娘小伙子的信息。”

“我托人做媒了好几年,那个媒婆人脉不行,总是给我闺女介绍歪瓜裂枣,我都看不起,更不要说我女儿了?”

“谁说不是,我家那媒婆给我儿子介绍的那些,我想想都要气死了,我儿子有这么差吗?”

“可不是,我都怀疑人生了,难道我家孩子只能配这种?”

“待会儿我一定得进去看看。”

“我是没办法了,要是这婚介所有看上去好的,我高低得给我闺女整两个。”

“我也是。”

“要是这婚介所真的有本事,我一定和亲朋好友们推荐。”

“我也一样,孩子大了,婚姻大事真是头疼。”

“……”

重活一世,林素娥明白酒香还怕巷子深的道理。

于是。

还花了大价钱宣传。

手段是:提前半个月雇人发传单,宣传“一线牵婚介所”。

店门口。

林素娥听着耳边的话,嘴角勾起一抹笑容:效果不就来了?

后世,婚介所为什么这么多?

因为抓住了中老年市场的心,父母长辈最希望孩子找个好的归宿,婚介所众多未婚男女资源击中了他们心坎。

心里这么想着,她给赵小英试了一个眼神:“小英。”

赵小英接受到,点了点头,深吸了一口气,拔高声音对众人道:

“各位尊贵的顾客朋友们,今天是我们一线牵婚介所开张第一天,千里姻缘一线牵,我们拥有大量的单身帅哥美女,还拥有实力雄厚的资深做媒专家,大家要是家里晚辈、兄弟姐妹有需要的,不妨来一线牵试一试。”

“开业前一个星期,不收费,免费接受咨询,介绍相亲对象,都来看一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

这番话一出,人群静了一瞬,然后,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

“真的假的?”

“这么自信?”

“婚介所,千里姻缘一线牵,原来是这个意思。”

“算了,我不感兴趣。”

“我就是来看舞狮的,走了走了……”

“……”

也有不少人心动。

但是,又心生畏惧。

“咱们进去不?”

“老王,你不是说待会儿一定进去看看,你先进去,我们跟在你后面。”

“凭什么我先进,你们先!”

“……”

这是对新事物不由自主的未知恐惧感。

朱三妹是独自一人,她不是专门来“一线牵婚介所”的,而是想着心事的时候不小心撞见,反应过来打算离开的时候被人挤在最里面出不去,被迫听完了全程。

此刻。

她却不想走了。

她烦心的事情正是大儿子的婚事,她今年50岁,老大32岁了,至今单身,到了现在一次恋爱都没谈过,相亲也不排斥,每次见了面都没下文,一问,就是不合眼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