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我在乡下当媒婆的日常(479)
这也就罢了。
他不想结婚随他。
可是,他不结婚,搞得下面3个弟弟妹妹以他为榜样,最小的老四都25岁了,还单着呢。
甚至更过分,相亲都不去了。
搞啥呢?!
她容易嘛~
别人家早就当婆婆,奶奶、外婆都当上了 ,她还没喝上儿媳妇一口茶呢。
这简首是成了她一块心病了,一定要让老大结婚,剩下三个通通发卖去相亲。
她死马当活马医,道:“试试吧,也许呢~”
然后。
迈开步子走向店里。
“你好,请问怎么称呼你?我是婚介所的所长,赵小英。”
朱三妹开门见山:“我叫朱三妹,赵、赵所长,我想给我儿子找个对象。”
赵小英笑着点头,指着林素娥:“这位是我们所资深的媒婆,要不,你们进去谈?”
朱三妹看了她一眼。
林素娥温和又自信的对她笑了笑。
见此。
朱三妹心里定了许多。
赵小英年纪小,刚才和她搭话的时候她都担心这人是媒婆,好在是白担心一场。
现在这个媒婆看着挺像样,一看就很会做媒的样子。
对面。
林素娥心里打定主意拿出所有本事。
这可是第一个客人,开门红,绝对不允许失败。
怀着这个心思。
林素娥很是热情,两人聊得很火热。
很快的,她就得到了朱三妹老大的全部信息。
看着手里的表格,林素娥一脸笑容:“朱大姐,你先回去,明天再过来,一定给你介绍个合适你家大儿子的对象。”
朱三妹点了点头。
实际上,和林素娥倾诉了一通之后,她己经冷静了下来。
自家老大这种老大难,怪不了媒婆没本事,是他自己的问题。
她心里生出淡淡的后悔。
但是,事情到了这个份上,迎着林素娥热情的笑容,她无法拒绝,强笑了笑:“好。”
“我明天再来。”
“这就先走了。”
林素娥送了一根红绳编的手链:“姻缘绳,朱大姐你拿着讨一个喜头。”
朱三妹愣了愣,缓缓接下:“谢谢。”
林素娥挥手:“明天见。”
朱三妹点头。
心里暗道:人家这么客气,还给送东西,不管行不行,她这趟必须得来了。
姻缘绳是林素娥建议的。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现在的人还很质朴,接了她的东西,一定不会爽约。
第402章 朱三妹
送走朱三妹。
她看了看店里,观察了一会儿,最后朝着几个在信息墙站着的大姐走去。
值得一提。
这信息墙是发动了林素娥的人脉关系做的,里面资料都是真实的。
只不过,有很多不是蒲县这边的。
“你好……”
“……”
一天下来,填写表格、留下住址和联系方式让他们帮忙说媒的不多,大部分都是参观的。
但是,因为前期宣传工作做得到位,也有好些真心实意来请他们做媒的,除了还在犹豫的,最后一共和5个家长有了初步合作,得到了5份个人资料。
其中。
林素娥拿下1份,王喜3人1人拿下1份,赵小英木着一张脸,居然也不声不息地搞成了1份。
算是好的开端。
下午5点,婚介所准时关门。
王喜她们高高兴兴地准备下班。
王喜笑容灿烂:“林姐再见,赵所长再见。”
她家就住在蒲县,虽然说县城人,但是家庭条件很一般,男人是倒夜香的,她没有工作,家里生了6个儿子,挤在2间房间里。
孩子太多,每个月男人挣得只够吃喝拉撒。
冬天厚裤子只有2条,孩子们只能要出门的穿裤子,其他人躺在有些硬、不怎么保暖的被窝里。
没办法。
孩子们越来越大了,她只能咬牙出来挣钱。
她是农村出身的,运气好嫁给了城里人,从来没有上过班,面对找工作天然的胆怯。
但,生活逼她坚强。
不过,工作不是那么好找的,她碰壁了10天左右,然后就看到了婚介所的招聘告示,年龄30岁以上、只要女的、吃苦耐劳,这她都符合,立马进去询问。
然后,就被录用了。
太过于顺利,让她都有些不可置信。
最后,回到家,她才反应过来,看着躺在床上的儿子们,高兴的哭了起来。
她能挣钱了,拿到工资就给他们一人买一条新裤子,还要送他们上学,买大房子……她觉得未来光明了。
刘淑芬语气尊敬:“林姐、赵所长,明天见。”
她家住在东兴镇上,离蒲县一个小时的步行距离,是属于蒲县管理最近的一个镇。
她丈夫是建筑工人,但是建房子的时候不小心被房梁砸到了脚,好在人没事,但是不能干重活儿了。
家里有2个在读书的孩子,还有两个老人要赡养,一时间捉襟见肘,于是硬着头皮去找工作,镇上没什么工作,只能去县里,运气好,一来就看到婚介所招工,顺利被录用了。
回到家,告诉公公婆婆、丈夫和孩子们这个好消息,全家久违的露出了笑容。
张二妮挥手:“明天见。”
她是个寡妇,丈夫去年淹死了,公公婆婆觉得她克夫把她们一家分了出去,她一个人带着一对儿女。
大儿子6岁,小女儿3岁。
她租了一个房子,顾不上孩子还小,让大的带小的,出来找工作。
她刚30岁,手脚麻利挺多人要她的,可是听说她的情况,要经常回去看着孩子,就都不要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