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1988(261)

作者: 雨霖咛 阅读记录

当初那丫头刚回向宁镇不久,就被宋盈君给带到卫家涌去了。

以前总觉得卫家涌那儿荒地一块,谁去谁就是往死坑里跳,哪成想风水轮流转,现在卫家涌发展得比向宁镇还好了。

“那……”赵友娣想了想,说,“让盈君跟小的那个说说呗。”

伍美梅摇摇头——

“听说宋盈君跟卫疆那重心都放卫家涌了,说是什么成功人士身系家乡,回乡发展旅游业了。”

“他们村租了辆小面包,那车装得跟正月十五的花车似的,车身的招牌写了一堆好话,在镇上四处游荡,开着大喇叭给那俩托大脚拍马屁。”

卫家涌村委会办公室。

“现在拆迁的事情基本定了,大伙儿生活不愁,但是大多数人也不种地了。”

“这不种地不行,粮食咋来啊?”

“他们有钱了,还愁粮食?”

“那让那些地荒着,也不好看啊!”

“那能有什么办法,村里的老人

干不动了,他们老一辈穷惯了,也不愿意花钱雇人来种。”

“也是,小年轻呢都往外跑,更不可能种地了。”

“盈君啊,你有什么想法?”

宋盈君是被村干部拉来提意见的,她正好要在村里起民宿,也不好推。

但这个意见,她还真不能提。

“是这样的,我自己也不种地,我是雇人种的。”宋盈君很为难,“我不方便说这个话啊,人家会说,你宋盈君都不吃这苦,还劝人家吃!怕被人骂。”

村干部们实在没招了。

“不是,盈君啊,你就直说,这儿说这儿散。”

“可不么,这儿又没外人。”

“对么!你就随便说说!”

宋盈君本来不想做这个丑人。

但是她觉得,自己在村里办民宿,村委会的一众干部那个配合,出力出人,她如果真一点建议都不提,在这儿干坐着也不适合。

她想起上辈子的后来,很多果园都种草莓橙子李子之类的,卖门票让游客来摘,体验农家生活。有些地方还开放了稻田,让客人体验割禾。

宋盈君明知道这事,她是忍不了不说。

更何况这事对村里的发展只有益处。

虽然她很清楚,这明显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毕竟大家的认知不一样。

对于她来说,上辈子她已经见过这种营利模式,她觉得现在可以趁没什么人做这个营生,就先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可是村民们不一样,他们大多连村子都不怎么出去,最多就是逢墟日到镇上溜达。

他们老一辈大多靠天天在地里累死累活种点粮食卖点钱糊口,现在你跟他们说,有人愿意付钱种地,对于他们来说这是颠覆认知的事情,他们不会信。

但是呢,现在村里条件好了,年轻一辈思想还是有不一样的。

要不然试一试呢?

宋盈君清了清喉咙,其他人立马停止交谈,满怀希冀地看着她。

宋盈君先开个头:“其实……农耕地,还是得种地。”

其他人心里一空,这不废话嘛!刚来的精神,又全退下去了。

可念及宋盈君这些年给村里做了那么多贡献,光是当年人家带头做的那个玻璃房温室,就让村里人种地,给村里带来了多少收入。

后来开饭馆,也不只顾自己挣钱,把自己的本事都教给乡亲们,让大家能做生意的都做生意。

村支记记着宋盈君这些好,决定打个圆场。

“那个……也是,耕地么,肯定是得种农作物,怎么种嘛,大家都想想,打起精神来!”

宋盈君继续说——

“但地还是让别人种,不用自己动手,还有收入。”

“村里不是搞旅游开发嘛,游客来这儿总得玩点什么干点什么,也不能光看景,有的人会觉得无聊。”

“这个地,正好就让游客种了,算是我们这儿的旅游特色一种。到时可以让田地的主人一起开个会,商量出一个合理的价钱。”

“反正愿意继续种地的就继续种,不愿意种的,就用我提议这种模式,把地开放出去。让游客体验种地。”

“游客们愿意到时回来收成,就在细苖那儿标记好游客的名字,到时让他们收自己的果实,但是中途如果他们不回来维护,就给我们维护费用。如果不想维护光想种,那也成,就按两种价钱就行。”

“果实作物种好让游客纯感受收成的情况呢,就更好办了,作物反正是人家处的,就让人家带回去,价钱当然又是另一个价钱,这个都需要你们定好价。”

“至于不愿意把地拿来做生意,自己也不想种的,那就还是让它丢那儿,反正自己不干,也不用眼热别人。你自己不干,没收成没收入,那就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

这会议开会,办公室里一众人都把手掌拍烂了。

要不说人家宋盈君生意都做到国外去了呢,人家那脑子,处处都能发现商机!

活该人有钱啊!

这次村委会会议就算是彻底把农耕地的利用问题给解决了。

村干部一开始给村里的人说的时候,大多人都不太卖账。

“开玩笑!谁愿意花钱种地?!”

“谁想的损招啊?”

“你们干部带头打个样呗!真能赚钱咱就干!”

村干部就又求到宋盈君这儿来了。

宋盈君想着,反正自己也是要做的,就爽快地答应了。

别的不说,“系统”给她发任务了,就是要让她给自家的几块田发展个新用途。

奖励的数目相当多,大概有六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