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们医院又穿了(237)

作者: 流云南 阅读记录

……

事实证明,景佑帝哭归哭,吃归吃,像天降力士率领众人,坚定不移地推进民生事务的进程。

其中,自然也包括稳婆培养和学习计划。

飞来医馆的邵馆长同意女医们到国都城来教学,并且会带着特有的器械和教具来。

拿什么当谢礼呢?

景佑帝把这桩事情交给宁温书办理。

文德殿上的官员们反复撤换了大半,但礼部侍郎宁温书站得稳稳当当。

之所以这么稳当,原因有二,第一当然是他没有贪赃;第二,是他特别能揣摩景佑帝的心思,又了解飞来医馆。

可是,飞来医馆只收米面粮油和吃食,偶尔收些小饰品,其他的还真不知道能送什么?

宁温书琢磨了整整三天,想到上巳节出游时,医护们对舞伎舞服和乐器特别有兴趣,忽然就有了好主意。

国都城三月三十

天已经蒙蒙亮,但国都城夜禁还没开,救护车又悄无声息停在万胜门。

万胜门打开,救护车缓缓驶入,放下三个保温箱,这次在禁军的引领下行驶到太医院门前。

太医院门前也搭了很大的军帐,因为郑院使和部分太医还在飞来医馆,所以这次由太医院丞徐智率人在帐前迎接。

救护车门打开,魏璋和王强先下车,中医科谢瑾,妇产科谭主任和裴莹,三位女医先后下车。

双方互相点头示意,走进帐中,三位女医明显楞住,这么多人? !

飞来医馆在国都城本就名声在外,上巳节无差别救人,前两日又派车队到国子监转运平民考生……对城中百姓而言,是如同菩萨般的存在。

所以,当“飞来医馆女医教授接生术”的告示贴遍城内大街小巷,各街坊的稳婆们争先恐后地跑到太医院报名。

谭主任、裴莹和谢瑾面前,是国都城内所有的稳婆,高矮胖瘦,各年龄都有,除了生病下不床、正在接生的,全都来了,共二百九十七人。

裴莹先在大帐里挂起了妇产科专用的解剖图,摆出了分娩用的模型,护理用婴儿模型以及常用的、大郸也能使用的妇科器械,和木质胎心听筒。

裴莹把器械箱交到徐院丞手中:“尽量请工匠们按实放打造,以后都会用得到,尤其是脐带夹和剪刀。”

徐院丞恭敬接过,直奔太医院专属工匠们待的院落。

三位女医把各种各样的图挂了一面墙,模型摆了整整三张桌案。

因为都是专业人员,所以裴莹先讲解怀孕到分娩时,胎儿的大小和变化,分娩前后的准备物品以及剪断脐带的注意事项。

裴莹有讲课的经验,每到难懂的知识点都会询问,尤其是如何尽可能地保证分娩过程清洁,以及后续处理,对提高新生儿和产妇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如何正确处理脐带、照顾产妇,尽可能减少“七日风”的发生,只这一项就至关重要。

稳婆们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踏实听讲,一堂课结束以后还能根据自己攒的经验和教训提问。

在国都城讲课有很多好处,比如稳婆们都有预产期临近的孕妇,遇到棘手的可以直接提问,有时候课堂讲不清楚,可以直接去孕妇家中。

甚至有时候正在上课,外面忽然有人来请稳婆,家里的孕妇忽然要生了……

有人严格指导的实际操作,最能提升经验。

不论是产前量骨盆尺寸,还是预估胎儿大小,稳婆们的能力迅速提升。

高兴的不止稳婆,就连最近快要临盆的孕妇们也格外安心,稳婆在学习,飞来医馆的女医仙也在,还有什么可怕的?

夕阳西下,第一天讲课结束,约定了七日后讲第二课,稳婆们依依不舍地行礼准备离开。

万万没想到,内侍官忽然带人到达太医院,当众宣读圣旨:

“飞来医馆医师的接生学习结束以后,稳婆将与大郸医师一起参加年底考核,连续五年考核为优的稳婆,将进入太医院成为女医,数量不限,列七品。”

稳婆们听完都呆住了,觉得一定是耳朵出问题了,三教九流,稳婆最下流,怎么可能与医师相提并论?

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优胜者可以入太医院成为女医,列七品? !

天爷啊!

这,这,这……是真的吗? !

内侍官高声提醒:“还不快快谢恩?!”

稳婆们七嘴八舌地谢过恩以后,激动地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而太医院丞和太医们的脸比锅底还要黑,文德殿的老臣们都不反对的吗?怎么可以让陛下颁布这条圣旨? !

但面对手段凌厉的景佑帝,太医院上下都没这个胆。

内侍官清了清嗓子:“太医院丞徐智何在?”

“徐智在!”

“自明日起,你每日未时正,在太医院门外的大帐内,教稳婆们认字,学不学由她们自愿。”

“微臣谨遵陛下口谕。”太医院丞硬着头皮领口谕,气得快把牙都咬碎了。

国子监从不收女弟子,太医院也从来没有女医,偏偏他这个太医院丞竟然要教稳婆们认字? !

这分明是奇耻大辱!

徐智这样在太医院混水摸鱼这么久的人,立刻暗下决定,每天都能找出理由不教或少教。

内侍官特意走到徐智身旁,吐出几个字:“有人看。”

徐智像被人点了xue位,怔得一动都不敢动,怎么会这样?

内侍官又轻声说:“你不教,有的是人来教。”

为什么是徐智留在太医院值守?为什么不在飞来医馆学习?

这厮如果连这点事情都看不透,太医院丞也就当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