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医院又穿了(243)
“使团管事是北狄枢密使萧益,此人智勇双全,对大郸极为了解,是不可小觑的人才。”
“陛下,微臣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宁温书在礼部多年,见多了各式各样的使团。
景佑帝的眼神一闪:“你想说,萧益是故意的?”
宁温书垂了眼睫:“陛下,微臣想到此事。但伤寒传染性很强,他们若是故意,只怕已有不少大郸百姓染上伤寒,这可如何是好?”
景佑帝还是有些底气的:
“大郸各州府郡县都已经收到修建熟水铺的文书,按医师们所说,只要不吃生食不饮生水,就可以杜绝许多疫病。”
宁温书点头称是,却还是提醒:“可是陛下,天气渐渐炎热,大郸百姓都有吃冰消暑的习惯,尤其是农田劳作、房屋修葺的这些人,一定只喝生水。”
“国都城内的茶肆已经摆开漉梨浆、皂儿水、乳糖真雪和蜜沙冰这些,每日生意都极好。”
“酒肆的雪泡梅花酒也已经开售,制作时加入冰屑直接入口,清凉解暑,品尝的人络绎不绝。”
“前些日,在飞来医馆的郑院使和太医们,还派黑骑送了书信到太医院,嘱咐他们要特别注意吐泻的病人,一样嘱咐要喝熟水吃熟食。”
景佑帝沉默片刻:“宁温书听令。”
“不论用什么方法,不能激怒萧益,把使团送去方沙城,让里面的病人去飞来医馆检查。若能出色完成此项重任,下一任礼部尚书就是你了。”
“是!”宁温书行礼退出去。
景佑帝又对内侍官说:“备车,孤要去太医院走一趟。”
“是,陛下。”内侍官立刻准备。
第130章
使团一行,马车二十四辆,牛车三十二辆,官员及随从一百多人,马三百多匹……声势浩大。
“萧主使,”在前面探路的护卫来报, “万胜门城门紧闭, 城楼巡防是平日的三倍。”
萧益皱眉,闭门羹?
大郸小皇帝好大的胆子!
“萧主使, 礼部侍郎来了。”另一名护卫来报。
宁温书带着礼部随从骑马绕行到万胜门外,又骑了些路,终于成功把使团堵在进城前。
出使前的萧益对大郸国都城的情报了如指掌, 出发了半个月后,消息越来越少, 反而不断收到细作被抓的消息。
又过了七日, 使团终于行进到离国都城最近的滑州时, 忽然音讯全无,萧益在滑州借口身体有恙休整十日后, 才费尽周折地得到参知政事被抓。
一道晴天霹雳!
参知政事是北狄在大郸埋的时间最长埋得最深的细作,怎么会?
起初是借口,但万万没想到, 消息发出没多久,使团就有人真的上吐下泻。从一人到五人,现在有十二人。
萧益是见惯生死的人, 行军打战水土不服的大有人在,但前日死了一人,昨日晕厥两人,这时他就有些纳闷。
出使大郸不是第一次,随行人员也是精挑细选的,怎么能病得快死得也快?
今日一早,上吐下泻的人更多,临到通往国都城的官道上,萧益也不得不直奔草丛泻了一次。
“疫病”二字就萦绕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诸多不顺就这么横在萧益眼前,现在万胜门紧闭,而礼部侍郎明显是从其他地方绕过来拦路的,隐隐的不安袭上心头。
萧益知道礼部尚书位置悬空,礼部侍郎宁温书亲自来接,已经是大郸迎接的最高规制,自己再不下车就有怠慢的意思。
但萧益是谁,堂堂北狄枢密使,也是出使官员的最高阵容,怠慢一下又如何?
宁温书见萧益没下马车,视线在护卫和牛马之间反复打量,客套地说了长篇迎接的话,带着职业笑容等他下车。
但等了十来分钟,萧益还是没下车。
宁温书不得不再次邀请:“主使为何不下车?”
萧益坐在车里,只是派人传话:“国都城万胜门紧闭,这是迎客之道么?”
宁温书平日固执又死板地恪守礼节,但为了大郸,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功夫也练得如火纯青,特别恭敬地回答:“主使是这样,国都城都亭驿暂时停用,以后接待来使都在方沙城。”
“今年陛下特意翻修了方沙城,作为新的都亭驿,客舍全新,场地更大,住得也更舒适,还有跑马场。”
“请主使调转车头,跟随本官前往。”
萧益出发前还不知道飞来医馆,半路收到消息,只觉得是细作胡言乱语。
滑州到国都城的官道,离方沙城有些距离,只能远远看见。
方才经过,看到压在方沙城祭坛最高处的建筑,萧益瞠目结舌了好一会儿。
这……怎么可能?
这到底是何方神圣?
但作为使团,临近国都城,也没有中途再进一座城的道理,所以只是泻了一下又重新上车。
萧益琢磨着,那高高在上的建筑是大郸能造得出来的?
怎么可能? !
分明是飞落而至,所以才叫“飞来医馆”。
但飞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又或者是不是人?
不过,那座破烂方沙城确实修得不错,既然宁侍郎如是说,萧益也没有理由反对,刚好去瞧个究竟。
“带路。”萧益传令。
事实上,飞来医馆这座空中花园似的建筑,不论是大郸还是北狄,又是大郸的其他邻国,只要来人都会惊叹。
毕竟,琉璃这物件不论在哪国都是贵重物品,而飞来医馆就是完全无所谓地拿来做窗做门,随便镶嵌。
远远望去,空中花园还闪着玲珑剔透的光,仿佛什么仙人的法器悬空,带着令人向往的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