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医院又穿了(258)
“而且,治理上游的水土流失需要很多时间,引水相对来说比较高效。”
“方沙城栽种的小树苗动不动就发焉,这里真的太干了,如果不及时引水,又会变成以前的样子。”
魏璋拿出景佑帝给的最详细准确的卫水滑州段舆图,仔细地算了一下:“哎,郭工,你还别说,滑州高,方沙城低,有地势差,说不定还真可以。”
“引水河道修好,滑州一有水患,水就往这边来,一举两得。我和景佑帝说一下。”
于是,魏璋拨通了景佑帝的手机,把郭工的想法详细说了一下,也把可操作性提了一遍。
手机连着蓝牙耳机,一只在魏璋耳朵上,另一只在焦指挥使耳朵上,三方都能听见。
焦指挥使作为祖辈曾生活在方沙城、自己却不得不逃离的孩童,听完魏璋的提议,眼圈都红了,如果真的可以那就太好了!
虽然飞来医馆的医仙们都自称医师,但他们真的为百姓着想。
感动的结果就是,焦指挥使的行进速度又提升了不少。
与此同时,景佑帝在会议室现场草拟了九道圣旨,一道给滑州附近的驻军,一道给赶去滑州的工部官员……
命令他们全力配合飞来医馆的调度,若有违逆刁难,按不敬上官重罚。
事实上,天武军在大郸任何地方都自带威压,一路行进,百姓见了自己避让,行商马车队和牛车队远远看到就开始避让。
所以,一路都非常安全,安全到魏璋和120抢人团都觉得自己有点多余。
不仅如此,队伍沿途经过的驿站,都接待得非常好,提供热水、相对干净的茅厕和床铺,对第一次见到的四匹铁马既好奇又震惊。
然后,更震惊的是,天武军护送的竟然不是当今陛下,而是飞来医馆的医仙们。
更夸张的是,四辆铁马在天黑以后,天武军和驿站都派了专人看守,生怕被磕着碰着。
就这样,天亮就赶路,天黑就住驿站,以最快的速度向滑州附近的德县荒地进发。
……
时间倒退一些。
邵院长和金老站在急诊大楼的天台上,眺望方沙城外的官道,直到车马队完全消失才转身,既担心又有些自豪。
景佑帝、大长公主和魏国公三人和仪仗一起赶回国都城,准备了更多的精美小礼物,和春日食单上的吃食,一趟又一趟地往飞来医馆送。
邵院长望着满满当当又空了的官道,忽然看向金老:“您说,这医院都穿第二次了,为什么?”
金老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这谁知道呢?
邵院长又想到如果这次也能顺利回去,岂不是又要写很久的报告、开数不清的会议?
这样一想,邵院长又不那么急着回去了。
金老见邵院长的神情变了又变,冷不丁有了一个念头:
“哎,你说,我们帮助平行空间里的大郢和大郸,是不是也有人或者一大群人在帮助另一个平行空间里的我们?”
邵院长就这么楞住了:“呃……放科幻小说里就是时空旅行,还真不好说有没有。”
金老又看向国都城:“不知道妇产科谭主任和裴莹教课是不是顺利?”
事实上,国都城每天都有飞来医馆相关的消息,或夸大或神化,一天传三版不重样,但最近倒不是流言,而是令人震惊的事实。
国都城的稳婆们都在太医院外上课,飞来医馆的医师们经常现场讲解,以至于最近临盆的孕妇们非常安心。
因为但凡有人要分娩或难产,家人快马加鞭冲到太医院门前呼救,稳婆就会和医师一起上门。
短短半个月,所有临盆的孕妇都母子/女平安,没有一例难产死的。
而大郸之前夺走无数产妇和新生儿性命的“七日风(破伤风感染)”,只要是请了听课稳婆的,都相安无事。
这是什么样的惊人消息?
飞来医馆对国都城百姓来说,只有神奇,更神奇,天爷啊,根本找不到其他语言能形容到位。
大前天,一名请了学假的稳婆接生,孕妇是富户人家,也是第一胎,胎大肚子也大,稳婆折腾了整整一天,就跑到太医院外求救。
谭主任带上器械箱就上了马车,到了孕妇家中,先判断骨盆和胎儿头部的适衬情况,确定是胎儿偏大卡住,眼看着孕妇的情况变差,直接侧切。
又一次母子平安!
稳婆听裴莹讲解如何做侧切伤口的护理,每天都要注意的各类事项……沉着冷静的老师好像会发光。
新生儿嘹亮的哭声从国都城南的街坊里响起,谭主任在给她做评分,然后温和地对家属说:
“抓紧时间休息,吃好喝好,孕妇和新生儿都需要观察,好好照顾,我们还要赶回去上课。”
第138章
等谭主任一行人回到太医院外面的教室时, 工匠们把按实样复刻的骨盆测量仪送来了。
稳婆们看到木制的测量仪激动不已,因为谭主任说过,再过两天会有一场考试, 考核优胜的前五名,就能得到测量仪和听筒(听胎心)。
谭主任和裴莹早就教过测量仪的使用方法, 木制测量仪既能考稳婆们的使用、又能让稳婆们试用出测量仪的准确度, 一举两得。
一番试用下来,稳婆们的测量方法完全正确, 木制测量仪得出的数值也相对准确。
稳婆们因为随堂小测顺利通过而高兴,如果后天能通过考试,就能得到奖励,一想到这些内心就忍不住地雀跃。
正在这时,谭主任的手机响铃忽然响起,看了一眼来电人,只能拿着手机对稳婆们说:“不好意思,接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