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夜,我求陛下赐避子汤(113)
剑指皇后,李端锦面色速冷,“贺九!来人,请贺大人出去醒醒酒。”
“太后娘娘”贺九跪下朗声道,“难道我泱泱大同,已经容不下说真话之人了吗?”
此刻,觥筹交错的谈笑停了,举杯换盏的热闹止住,就连歌舞丝竹之声都像是被封印了般,整个大殿安静极了。
众人的视线都看向上首三人,林家人俱是一脸紧张。于持面色悠然,实则是抱着看好戏的心态,相比之下,王荣钦却面色深沉,正在思索着什么。
而其他人都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却心眼相通,都在等着太后的反应。
太后面上不露丝毫,缓缓放下酒盏。
自贺九一开口,林攸宜便意识到,针对她的来了。她感受到了李端锦的维护之意,也小心观察了贺九的神态,不等太后答话,林攸宜说道,“既然事关本宫,贺大人请说。只是,既是谏言,便当说真话,若只是道听途说,贺大人未免有失职之嫌。”
贺九心里一堵,皇后果然有两下子,一开口就给他设了个套,若被证明说得不是真话,便是失职。
贺九不经意与于持对视了一眼,随即开口,“身为大同臣子,自当谏言让陛下明辨是非。”
于持将画像是如何在京城怡红楼出名,又有多少人看过画像皆可作证等讲了一遍,不但质问林攸宜,德行有失怎堪端坐后位,又弹劾林家丢失皇后画像,当罚,并当场提供了两份证词,是林家出来的仆人,证实画像是从林家流出去的。
林攸宜看过证词,质疑道,“贺大人仅凭两份证词就想治林家之罪?”
“臣还有人证,只要太后娘娘同意,便可召这二人对峙。”贺九道。
太后看过证词,面色略显不豫,她看向林攸宜,“皇后以为如何?”
“贺大人当众质疑儿臣,若不能自证清白,恐朝臣不服,请母后垂怜,允儿臣为自己讨回公道。”林攸宜不卑不亢说道。
太后看向李端锦,“陛下怎么看?”
太后向来注重皇家颜面,就算画像之事空穴来风,但皇后画像与青楼挂钩便已触及太后底线,太后之所以先问皇后再问他的意见,摆明了是想看林攸宜的态度。
李端锦看了看林攸宜,随后对贺九道:“若查明言不属实,朕绝不轻饶。”
得到上位同意,贺久便让人领来一男一女两名仆人。
林家人一见,正是此前被赶出府的栾春阳和卢家秀,林修然目光微沉。
栾卢二人哪里见过这么大的场面,腿抖得跟筛子一样。
“你二人无须担心,照直说便是。”贺久道。
“陛……陛下,我们是被逼的,是……是有人教我们这么说,来陷害皇后娘娘。”栾春阳颤抖着说。
栾春阳的话令所有人出乎意料,除了林家人和王荣钦。
最震惊的莫过于将二人带进殿的贺久,仿佛被雷劈了一般不可置信地僵在原地,还以为自己幻听了。
贺久看向于持,于持也是一脸震惊,手中的酒都洒了出来,滴落到桌上,他也没发现,而是极速去看王荣钦,眼中怒火甚嚣。
王荣钦这个老匹夫,竟敢背叛他!
当初画像之事一出,于持通过于双双得知是王姝妍的手笔,于是借此拉拢王荣钦。
王荣钦也一口答应,还将安插在林家的两名仆从送给他,让他安排进宫检举揭发皇后。
他费心算计,却没想到最后被王荣钦摆了一道。
于持的脸色很快恢复正常,见贺久看向他,他很快转头避开贺久的视线,心里快速思索着解决办法。
李端锦来了兴趣,好整以暇问道,“逼你们的是谁?”
“是,是于持于大人,也是他安排我们入宫的。”
所有人都诧异了,包括李端锦和太后。
于持脸色大变,立即出列喊冤,“可恶刁奴,竟敢污蔑本侯。”
他快速来到两人身边,趁栾卢二人身旁的护卫没防备,拔出护卫的剑,一剑就结果了栾卢二人。
鲜血顿时喷洒一地,另一位护卫这才拔剑准备抵挡,人群惊叫声不断,安多大喊护驾。
谁也没料到于持会当众斩杀二人,更没料到于持敢当殿拔剑。
李端锦脸色铁青,绷着巨大的怒气,但视线触及在安多喊护驾的那一瞬间就挺身挡在自己身前的林攸宜,心里却是
暖的。
102皇后巧施计
“安武侯,你想造反吗?”林攸宜厉声喝道。
这娇叱一声,似提神醒目的佛音,将众人的心神瞬间拉回。
而殿外守候的御林军纷纷上前,将于持团团围住。
于持原本想杀了人就丢下刀,假装是过激杀人,到时候向太后和陛下承认错误,顶多被斥责、罚点俸禄,却没想到林攸宜反应这么快,甚至李端锦都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林攸宜第一时间给他定下造反的罪名。
是以,于持进退两难,但还是要演下去的,他假装慌乱地丢下刀,正对着太后的方向跪下。
“陛下恕罪、太后娘娘恕罪,臣……臣方才是被这二人污蔑,气得昏了头了,断无不臣之心。臣是先帝指派的辅政大臣,又是陛下的亲舅舅,臣一心向着陛下,此心可昭日月。”
“于大人,你再气,也还要有分寸哪,殿前杀人,杀的还是证人,这不你的嫌疑不但没有洗清反而更大了。”一位胡子花白的大臣出声道。
于持一听是苏不沾的声音,气得肝疼,这老匹夫,怕他牵扯上苏缅,上赶着落井下石。
他之所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栾卢二人,就是想借此摆脱自己的嫌疑,让人无从可查,没想到苏缅一句话就把他的谋划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