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婚夜,我求陛下赐避子汤(193)

作者: 纷雪冰纯 阅读记录

“害你被母后罚了。”林攸宜心疼地抚摸李端锦的脸。

“我最近确实耽搁了政务,只要你一有事,就算我是坐在龙椅上,也沉不下心处理朝政。”李端锦说,“我没想到母后会自戕,当时没反应过来,事后回想,这根本不是母后的作风,她只是在逼我回宣政殿。不用担心,等瘟疫过后,我会和她好好谈谈。”

“外面瘟疫如何了?”自己昏昏沉沉病了这么些天,两耳不闻窗外事。

李端锦叹气,“已经波及很多地方,虽然开放国库大量征用民间医者,但架不住感染的人数太多,现在情势不容乐观。”

还有攸县和北戎的隐患在,李端锦压力很大,但他隐下了这些,不想让林攸宜操这么多心。

李端锦来之前得知林恒快到了,没有在坤宁宫待很长时间,和林修然在安多的接应下快速回到宣政殿。

“这蚊子也太不讲武德,就是嫉妒我长得好,奥哟,痒死了。”

等到了光亮的地方,李端锦看到林修然一脸的包,嘴角微抽,“舅兄牺牲着实大。”

于是叫安多带林修然去休息,又寻来药膏,搬来15坛醉仙酿送去。

林修然走后,张敬来报,“陛下,林尚书求见。”

“传。”李端锦说完,赶紧检查了一下自身,半夜溜出去,要是被泰山大人发现,又得被规劝一番。

林恒马不停蹄赶来,事态紧急,都没来得及回去洗一洗,一身风尘仆仆,于是特意离李端锦有些远。

“参见陛下。”

李端锦朝林恒走来,“泰山大人请起,私下里无人,不用行此大礼。”

“礼不可费。”林恒说,“陛下请留步,臣身上脏。”

李端锦毫无停顿走到林恒身前,亲自将他扶起,“泰山大人为了大同奔走,辛苦了。”

一口一个泰山大人,一句辛苦了,让林恒瞬间忘了长途跋涉的艰辛。

“朕本以为泰山大人傍晚时就会进宫,可是遇到了什么事?”

“臣在京城附近遇到大量流民,皆是染了瘟疫之人,在往京城行进,阻挡了行程。”林恒说,“按照脚程,估计明日就会有大量流民进京。”

李端锦变色,“怎么没人报给朕?”说完,看向案上一摞奏折,心想可能是自己没有及时看到。

这是大事,大量流民进京,京城的治安是个大问题。

“泰山大人稍等。”李端锦传来安多,让他立即传口谕给兵马司和京城府衙,加强应对。

随后李端锦和林恒聊起北戎。

“陛下,臣探知北戎陈兵20万在边境,是因为他们的王拓跋进悄悄来了我们大同,微臣与欧阳将军猜测,拓跋进进入大同是为了探听我们虚实,有意出兵,我们不可不防。”

李端锦闻言,眉目顿时收敛、下沉,感叹道,“如今是大同的至暗时刻啊。”

这一晚,宣政殿的光一夜未熄。

林恒被留在宫里过夜,第二日,李端锦一早特邀林恒和林修然去坤宁宫用膳。

等到了坤宁宫,林恒才发现,自己的母亲、夫人、女儿、媳妇都在。

林攸宜下了床,和大家一起用餐,因为有李端锦在,林家人有些拘谨。

后来发现李端锦不需要人布菜,和林攸宜一样都是自己吃,除了一桌子自己人,旁边一个侍从都没有,于是渐渐放开了。

一家子其乐融融,林攸宜仿佛回到了一长公主府,脸上笑意晃人。

李端锦浅笑不断,心想,“原来这才是家人的感觉。”

170解结

从坤宁宫出来,李端锦望着外面蓝蓝的天空,心里仿佛特别广阔,他不由得吐出一口浊气。

昨夜思考了一夜,有些事该做了,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快刀斩乱麻稳定后院,才能腾出手来理顺攸县之事,防范北戎。

“摆驾慈宁宫。”

此时,太后正听着宫人讲述陛下对林家的细心,不但将林家人留在宫里过夜,还陪着一起用膳,想到他们最近一次一起用膳还是为了给她补过寿辰,但那次因当初揭穿陛下对她的欺骗而不欢而散。

她和陛下是亲母子,但现在两人却越行越远,想到此,太后就心酸不已。

“主子,陛下来了。”静巧来禀。

太后还在生气,随口道,“不见。”

这句话正巧被正要进来的李端锦听个正着,李端锦摆手,对宫人吩咐道,“都下去吧。”

静怡、静巧等人看了看太后,也希望母子二人能冰释前嫌、重归于好,带着所有宫人默默退了下去。

殿里只剩下太后和李端锦,李端锦在太后对面坐下来,问道,“母后因何生气?”

太后本是用后脑勺对着李端锦,见他有此一问,气不打一处来,转头数落道,“陛下这么能耐难道还不知道哀家生什么气?我且问你,你是什么时候收服郭德鲁的?”

郭德鲁是太后一手提拔起来的,太后于他有知遇之恩,还曾救过他的命,郭德鲁发过誓,这辈子一定效忠太后。

太后明明交代

郭德鲁,没有她的口谕,不能让李端锦出来,但见陛下没事人一样去坤宁宫,又来慈宁宫,分明是郭德鲁不把她的旨意放在眼里。

这说明,太后现在已名存实亡,无法掌控后宫,更别说现在陛下还和她对着干。

“儿臣亲政六年,若连皇宫都无法掌控何谈掌大同万里疆域?”李端锦淡淡地说,“母后自小教导儿臣帝王之术,郭德鲁这样的内侍监,自然是谁能掌他生杀大权,他就听谁的。”

“母后以为朕这么做是和您对抗吗?”李端锦问道,“恰恰相反,我是为了母后的声誉以及大同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