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夜,我求陛下赐避子汤(47)
这日,李端锦刚下朝,安多一脸喜色地上前,“陛下,皇后娘娘给您的回礼。”
李端锦瞧着安多手上的小食盒,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看来那个金丝楠木盒她喜欢,只是不知她瞧懂了他那句诗的涵义了没有。
打开盒子,桂花的香味儿扑鼻而来,里面是四块小小的桂花糕,做得十分精致好看,面上印着一只胖胖的玉兔,十分可爱。
“哟,娘娘还知道陛下喜欢桂花糕,真是有心。”安多夸道。
李端锦面上的笑容又扩大了几分,林攸宜应是向许嬷嬷打听到他的喜好,说明她是在意他的,李端锦感慨,她身上那又紧又重的蚌壳,终于是被他撬动了一丝小口。
李端锦拿起一块桂花糕,咬了一口,不甜不腻,恰到好处,是他喜欢的口味,比许嬷嬷做的口感还要好些。
吃完一块,才发现盒子最底下有一张纸条。
李端锦取出纸条,将盒子递给安多,只见上面写着一句话:“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李端锦失笑,好你个林攸宜,居然还嫌弃朕所赠之物,有什么底气敢把这几个桂花糕比作琼瑶。
“送东西的人可在。”李端锦问。
“怕您要问话,没让他走。”安多颇有先见之明。
“叫他过来。”李端锦吩咐。
很快,和顺来了。
“朕记得你是御膳房的小太监。”李端锦说。
和顺激动不已,“回陛下,是,奴才叫和顺,现在在皇后娘娘跟前当差”。
提起和顺这个名字,李端锦便认出了就是为他和林攸宜传信的小太监。
“不错,有赏。”李端锦道,“你主子今日都干了什么?”
“主子一大早就跟许嬷嬷进了厨房,说是要亲自做点心,待了一个半时辰,据说失败了很多次才成功,不过奴才吃了觉得蛮好吃的。”和顺说。
李端锦诧异:“你们也有?”
“主子说那些做残了,让我们吃了不要浪费。”和顺解释。
李端锦明白了,原来自己这一盒便是林攸宜的“成功”品,果然是费心了,当得起琼瑶。
李端锦此时再看那盒桂花糕竟有些舍不得吃了。
礼部尚书欧阳纯自慈宁宫出来,心里有些忐忑,太后娘娘竟然答应让陛下亲自迎亲,这着实有些出乎意料。
欧阳纯招来左右侍郎,传达太后的意思,“为了陛下的安全,娘娘让我们保密,虽然御林军会负责陛下安全和沿途排查,但我们在人手安排上还是一定要仔细再仔细。”
“谨遵大人吩咐。”左右侍郎领命下去后,欧阳纯去了宣政殿。
42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时日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很快就到了大婚的前一天。
宫中张灯结彩、一片喜庆,御道上铺设红毯,门神、对联焕然一新;午门内各宫门、殿门皆是红灯高挂;太和门、太和殿、宣政殿、坤宁宫悬挂上双喜字彩绸。
銮仪卫陈设法驾卤簿、中和韶乐、丹陛大乐,设皇后凤舆,凤舆内摆放金如意一柄,太和殿内设节案、册案、宝案,太和门外阶下工部设龙亭,一派繁忙景象。
李端锦遣大臣分别到天坛、地坛、太庙,告祀天、地、祖宗。
懿长公主府,林攸宜招来许嬷嬷。
“谢谢嬷嬷回护,攸宜感激不尽。”许嬷嬷只埋头做事,却从不到林攸宜跟前邀功,以皇后之身回到公主府,还能让她过了如此自在、如意的五日,都是许嬷嬷的功劳,林攸宜真心感谢。
哪有皇后自称姓名感谢奴婢的,显然是极没有规矩,但许嬷嬷却心里熨帖。
“皇后娘娘严重了,都是奴婢应该做的。”许嬷嬷深深看了林攸宜一眼,这些日子她也算是看出来了,皇后娘娘是性情中人,难怪能投陛下的眼。
林攸宜拿起旁边一个锦盒递给许嬷嬷,“这是一对冰种翡翠镯子,不是顶好,胜在水头足、颜色好,嬷嬷皮肤白,配嬷嬷正好。”
许嬷嬷瞧了一眼镯子,她跟随李端锦多年,自是见过不少好物的,那镯子十分不错,日后给女儿做嫁妆是顶好。
许嬷嬷心里也明白,这是皇后娘娘对她的认可,忙谢恩收下。
“我身边两名侍女此次会随我入宫,还请嬷嬷找人教教他们规矩,日后坤宁宫的一切事务就仰仗嬷嬷了。”林攸宜以坤宁宫事物相托,算是当许嬷嬷是自己人。
许嬷嬷哪有不懂的,“多谢娘娘信任”。
这晚,林家准备了丰盛的晚宴,宫女、内侍监、禁卫军等都吃了宴席,领了荷包。
有内侍监打开荷包一看,喲,足足一百两,脸上笑容深得都瞧不见皱纹。
林攸宜和家人在正厅摆了一桌,林濯首先为母亲懿长公主夹菜,又为夫人石语蓉夹菜,林恒随后,为王婉夹了她最爱的虾,转头就见王婉一脸笑靥温柔的看着自己,两人相视一笑,眸中温情无限。
林攸宜如远归回来,给家里众人都带了礼物。
“嫂子,这是我给未来的小侄儿、小侄女做的衣衫。”林攸宜拿出一套十分喜庆的小儿衣衫递给贾嘉柔。
贾嘉柔十分激动:“你已经送了许多东西,怎么还亲手做衣衫,太费眼睛。”
“这几日给我们送这送那的,你是待嫁的姑娘,要好好歇会儿。”左珊道。
“你们给了我这么多添妆,小妹只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我的心意,再说,大家都有,自然不能落了这未出世的小家伙。”
因为林攸宜成了皇后,贾嘉柔和左珊在之前准备的添妆上又加了一倍,林攸宜看了,都是好东西,她想劝嫂子们收回去,兄长们让她收下,嫂子们的嫁妆有他们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