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我真是好男人(615)

作者: 只吃三碗 阅读记录

“行行行。”周队长感恩万分道,“指定给你送机灵肯干踏实的过来。”事关他们大队的生计,周队长也不敢糊弄。

因为帮助其他大队培养饲养员,在公社开会时,张队长又被公社的李主任夸赞了。

如今长云大队在李主任的嘴里提起的频率越来越高,以前张队长很害怕去公社开会,毕竟大部分时候他们大队都是被当做落后的典型,如今却觉得公社开会的次数太少了。

去年宋良荣用肥料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今年被允许划出一小块地来做粮种改良的试验。

若不是他们买了猪仔账上又有钱,还舍不得划出这么一块地来做实验。

养殖场那边的情况算是可以彻底放手,安景之的注意力全部在宋良荣这里,对方也确实是有些能力的,安景之借着检查进度的借口,时常会在对方陷入难关的时候,突然给他一句提点让宋良荣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关口。

被他特意培育的那片试验田,还没有等秋收就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差距,特意培育的这片试验田的麦穗都长得更加饱满,扁壳的更少,高度也长得比其他的高出五分之一。

宋良荣在培育粮食的事情队里的人都知道,要不是有大队长和安景之支持,大家肯定会闹起来。

那可是粮食怎么能糟蹋?但没想到对方好像还真搞出了一些名堂,每次路过那片试验田,大家总要蹲下来,稀罕的看了又看。

安景之和大队长也更加佩服。

猪仔出栏没多久,秋收也到了。

收粮食的那一天,就连公社的李主任也被惊动了,做试验田的事情也要知会领导。

最后测出,试验田的粮食比其他粮食多出了十分之一!

消息很快由李主任汇报上去,惊动了县领导。

宋良荣的粮食改良试验小组扩编了。

长云大队的日子越来越好,重新高考后,宋良荣选择了参加考试,去大学进修,最后毕业还是回到了这片地方,一辈子都在这里发光发热,而长云大队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产粮基地。

第542章 番外1-七十年代带领全村致富

“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采访的是咱们华国农业稻田专家,宋良荣宋教授。”一个女记者面前是一个扛着摄影机的摄像师,手持话筒对着摄像机介绍。

女记者微笑着说,“由于咱们宋教授时间有限,所以这次采访咱们得抓紧时间了,”她转头看到了在田间操劳的宋良荣,“宋教授还有事情要忙,咱们可能得稍微等几分钟。”

“在这等待的时间,我带着大家一起看看咱们宋教授是怎么工作的。”

随后女记者跟着摄像师一起来到宋良荣工作的田间。

观众们一边看着直播,一边发弹幕。

“宋教授一点也不像其他什么狗屁专家,完全就是一副老农民的样子,这才是为国为民的专家呀。”

“我的天哪,宋教授的腰居然能弯到这么下去?他都80多岁了,我一个年轻人自愧不如。”

女记者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幕,“咱们宋教授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好。”

等宋良荣在田间忙完上来之后,擦了擦手上的泥土,不好意思的说,“这些秧苗需要临时整理一下,不好意思耽误时间了。”

女记者摇的摇头,“当然要以稻种为主,宋教授您好,先给您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咱们华国一台的记者,余淑萍。”

又温文尔雅道,“今天是专程过来采访您的,感谢您百忙之间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

宋良荣摆了摆手,就站在田间接受起了采访,“我知道你,我也是看新闻的,你主持的很好。”

女记者微微一笑,“非常荣幸能得到您这样的夸奖。”

“那我们是现在就开始采访吗?”宋良荣四周看了看田间。

“如果您不介意的话,咱们可以一边采访您,一边给我们介绍这些稻种。”女记者说道。

宋良荣转头看向田间的稻子 ,看着那一块一块的试验田,就犹如看着他的孩子一般,目光充满了慈祥和喜爱。

但他的面部表情并不多。

“可以。”

【来了来了,真的很想知道亩产三千斤的稻种到底是怎么培育出来的?要知道高产的也就两千左右,还是少数!】

【重要的难道不应该是在那么艰难困苦的年代,要啥没啥,居然培育出了长云稻消除了全国大部分的饥荒吗?】

采访还在继续。

女记者进退有度谈吐有礼,说话让人感觉如沐春风般温暖,宋良荣的表情也渐渐柔和,开始与她交谈的更加融洽。

女记者笑着问道,“宋教授,大家都很想知道长云稻背后的故事,不知道您能不能说一说?”

他眼中闪过追忆,指着一片稻田,“那片就是长云稻的种植培养田,但这么多年已经经过了很多次改良了。”

“当初,我那是我下乡几年后……”

众人认真的听着宋良荣讲述。

“这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就算你身处农村,环境再困难,你也可以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也是因为他,才有了后来的长云稻。”

宋良荣说着说着突然嘴角泛起一丝笑容,“说来很奇怪,每次我在实验中遇到了问题时,去找他交谈,总能得到一些灵感,长云稻说是我培育的,但实际上有一半功劳属于他。”

女记者说道,“您说的这个他是谁?”

“他呀?是我的导师,是我的挚友,可惜,十几年前就过世了……”宋良荣的情绪一下变得有些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