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克苏鲁小说都是纪实文学/无限读档,把末世扼杀在萌芽中(101)
轮到卧底仨的时候,他们也学着别人去引火,然后把蜡烛固定在合适的地方,成为符文的组成部分。等到最后一个人固定住蜡烛,格雷西·拉莫斯轻轻吟唱起来:“Night comes too late(夜晚姗姗来迟)㉗...”
由她自己起头,所有人都跟着吟唱起来:“Night comes too late...”
唱的是禁曲《人只有两只眼睛》!
注㉗:原为《第十三只眼睛》歌词,不过本文中歌名魔改成了《人只有两只眼睛》。
疯狂的、邪恶的歌声,在黑暗的古堡里回响,仿佛来自地狱怨灵的吟唱,让每一个活人不寒而栗。
忽然间所有蜡烛都凭空熄灭了,一片黑暗中,格雷西·拉莫斯撕心裂肺地尖叫起来。在持续好几分钟、仿佛要呕出灵魂的号叫过后,嵌在四壁的蜡烛忽然又亮了起来。
地上的蜡烛已经全部变成了柱状的黑炭,众人如有所感地抬头看向四面的藤蔓,果然被裹在藤蔓中消化的人,又多出了一个。
在这恐怖的一幕中,仿佛往脑门上拍了一张“思维清晰”,洛书一瞬间想清楚了很多事情:
为什么身为铁路员、怎么看也不是神秘学专家的老奥尔能成功为亨利·奥尔举行仪式,为什么“快速止血”变成了“召唤黑山羊幼崽”……
之前她先入为主地认为,老奥尔是在看了《治疗咒》之后,制定了召唤邪神子嗣、依靠子嗣强大的恢复能力拉住亨利·奥尔的生命这一计划,但现在她忽然意识到,老奥尔可能根本看不懂那本书,而那些纸人或许其实是亨利·奥尔生前的收藏。
老奥尔可能只是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病急乱投医,找到了这个“真理密会”。
正如由她行使烂柯的权柄,会污染历史一样,由混沌来行使青铜神树的权柄,也会产生扭曲。
眼前这诡异黑暗的一幕,就是扭曲。
第94章 巴别塔真理密会(下)
洛书不确定那些挂在藤蔓上的人,在被“消化”完全之后,是不是就能孵化出类似“黑山羊幼崽”的生物;也不确定作为“材料”的人跟孵化出的怪物还有没有关系——如果亨利·奥尔确实是这种仪式的产物,他看起来多少还是认识父亲的。
而黑袍们显然就没有这样的疑问和忧虑,只需真心实意地欢呼就好。
祭祀永远是把集会推向高潮的最佳手段,而这种自愿的、以前往神国为目的的献祭,尤其能够凸显信仰的“神圣”。黑袍们手舞足蹈,差点把不够狂热的三个卧底给凸显出来,好在暴露之前,亚历克斯·玫瑰山再次举起了左手:“兄弟姐妹们!”
这次费了一点功夫,才让狂欢中的群众平静下来听他说话:“我知道大家意犹未尽,但我们还不到蒙主征召的时候。子夜要到了,我们羸弱的人类身躯还不能承受主的力量,必须得离开了。”
然后他高举左手,重复那个标志性的手势,带头喊道:“走出洞穴!”
洛书:噗——
这是什么鬼口令啊!
黑袍们随之高喊:“走出洞穴!”
卧底仨连忙跟上,这还真就是口令,随着大家“走出洞穴”,眼前的黑暗古堡在最后的狂欢中晃动起来,像幻灯片切换一样溶解消失,最后回到光明的宴会厅,洛书手里的叉子上,还叉着那块南瓜蛋糕。
蛋糕最后也没吃掉。
乘上离开玫瑰山古堡的马车时,洛书特意观察了一下,有些宾客离开时面色红润,神情兴奋,看起来多半是“黑袍玩家”;而那些一脸失望不虞的,大约就是被混沌版黑暗古堡拒之门外的“外门玩家”了。
当然,还有不少像卧底三人组这样,喜怒不形于色的,则不好下定论。
临近子夜的阿卡姆被薄雾笼罩,以往这个时候街道上应该空无一人,此刻却是一幅车水马龙的景象。但鱼贯而出的马车却又都很安静,良好的保养把车轮摩擦声降到最低,连马儿都不敢随便打响鼻,仿佛害怕吵醒了黑暗中的怪物。
对于洛书来说,可怕的却不是古堡和混沌,而是这些马车里的人。
第N+1次调查员会议。
来自不同机构的绝密报告源源不断地汇总到连山问题委员会,然后整理发送到与会者的电子设备里。
“巴别塔真理密会,”安宁教授面色凝重,“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在大秦,晚明时开始在华夏活动,本土称‘真理教’,第一次扫除封建迷信运动时就曾被记录在案,但因为其明面上宣扬科学,无大型集会活动和极端教义,并未被重点打击。”
“相关记录不多,”安宁:“我们的同志曾卧底其外围组织‘科学青蛙会’,除了有极端优绩主义倾向,宣扬‘唯科学论’以外,没有神化首要分子、控制成员和非法集会的特征,未被标记为邪教。”
但有了从阿卡姆玫瑰山古堡带出来的情报,再回头重翻这些尘封的历史档案,看到的信息又不同了。
安宁教授叹息:“看来此科学非彼科学。”
“科学青蛙会”宣扬的不是人类的科学,而是邪神的禁忌知识!
事实上,无论“科学青蛙会”还是“真理教”,对于连山学者都不是新鲜名词。之所以没有特别关注,恰恰是因为邪教太多了!
古往今来,无论华夏还是大秦,正宗的(指崇拜一个真实存在的邪神)和不正宗(崇拜的神纯属创始人捏造)的邪教如过江之鲫:
北魏大乘教之乱几乎动摇了王朝的统治,中世纪起家的“玫瑰兄弟会”聚众吸血长达数百年之久,据说至今仍然与北亚美利加的血库紧张有关,可以说是吸血鬼文学的始祖级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