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如克苏鲁小说都是纪实文学/无限读档,把末世扼杀在萌芽中(104)

作者: 鱼绯 阅读记录

排查需要时间,每当出现隐没在历史中的模糊线索,洛书就会去探查,需要人手的时候,就使用“大纸人召唤术”。

但随着时间不断接近9月30日,洛书却产生了焦躁。原因是,在已经做了这么多以后,当她再次前往9月30日,程玖祈祷的那个时间点,发现仍然在安宁教授的葬礼上。

9月30日凌晨,安宁教授前往图书馆,后疑似遭遇蠕行阴影袭击而殉职。

图书馆封印有大量隐器,偶尔发生混沌气息的泄露,因而引来一两只怪物并不奇怪。如果事情就是如此简单,那么解决方案很多,譬如提前检查图书馆,干脆不要前往,或者由洛书去“代打”——但她怀疑怪物本身不是根本原因。

换而言之,即使没有怪物,安宁教授仍然可能会因为别的原因殉职,就像洛书没有去诺玛修女的老宅投宿的时间线上,诺玛修女还是仪式出错死掉了;又如她处理林晓葵和李志磊的问题时,固然可以读档把事件本身蝴蝶掉,但隐患始终还在那里。

她固然可以跟安宁教授约定一个祈祷时间,然后自己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但她怀疑根本原因,其实是历史的惯性。

如果自己污染了历史,那么这些污染也会形成新的惯性,所以每一次行动都要审慎。

在上次前往阿卡姆调查玫瑰山古堡,取得线索以后,洛书一口气把时间倒回了使用“大纸人召唤术”之前,那么照说在居民的记忆中,苏菲·陈和鸣·李应该从未出现过。

后来经过仔细打听,确实没有镇民提到这两个名字,但阿卡姆却多了些奇怪的传说,比如“三个华夏留学生受邀前往玫瑰山古堡”和“墓地亡者归来”——尽管在这条时间线上,这些传说都不是事实。

更重要的发现是,即使洛书回档抹掉了自己探寻的足迹,安宁的梦游症依然存在。

第97章 阿卡姆的失忆症(上)

随着洛书的行动,安宁的日记也在发生变化。因为那支用于记录的水笔是隐器,写下的文字能够对抗平行宇宙对历史的修正,于是当历史发生改变的时候,矛盾和扭曲就暴露在了日记中:

“我的梦游症始于从埃塞洛克斯前往阿卡姆的群山之中。”

“我不记得自己是怎样穿过群山的。格莱德·梅尔尼克非常惊讶,他说只有资深调查员和邪神的眷属能够穿越群山。”

“鞋底破洞了。不像走山路磨破的,更像沾上了某种腐蚀性液体,有一股残留的腥臭味。”

“全身肌肉酸痛,衣服和裤子出现多处脱线和破洞,也溅上了腐蚀性液体。这不是单纯爬山能够造成的。我怀疑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但身上没有任何伤痕。”

“这不像是我能做到的事情。在密大的格斗训练中,我再次确认了这一点:即使练到筋疲力竭,我也不可能让全身衣服脱线——恐怕要一些非人类的姿势才行。”

“最近我都泡在图书馆,翻阅与‘失忆’‘梦游’词条有关的典籍,试图找出线索。”

“《马孔多的失忆症》提到一种由失眠导致的失忆,作者是密大博士奥利维娅·沃森。她认为布恩迪亚家族与马孔多并非是完全虚构的,而是一座已经坠入亚空间的小镇㉘。”

注㉘:“布恩迪亚家族”“马孔多”皆出自《百年孤独》,其中一个经典片段是马孔多居民被丽贝卡传染了失眠症,后来发展到失忆,甚至需要把物品的用途写成标签贴在上面(我终于把迫害的魔爪伸向了马尔克斯!)

“奥利维娅·沃森提出了一种独创性的解读,她认为在孤独中不断循环的马孔多和一代一代使用相同名字、仿佛死而复生的人㉙,并非是一种单纯的文学象征手法,马孔多居民身上时间和命运的循环也并非仅仅是艺术表达,更是现实的写照。”

注㉙:《百年孤独》中,几代人经常起差不多的名字,老阿尔卡蒂奥刚死,儿子阿尔卡蒂奥又登场了,小时候看不懂,常常一头雾水:这人不是死了吗,怎么又活了?

“她认为,马孔多是研究坠入亚空间过程的宝贵素材,而‘失忆症’则是居民逐渐受到神的意志影响的关键征兆。”

“克学界普遍认为,亚空间是神国,也是神作用于现实的通道。当亚空间与现实的界限开始模糊的时候——造成这一点的原因不明,据说《理智之书》中存在大量关于亚空间裂隙的预言,譬如‘群星归位之时,拉莱耶从深海浮出’预言了一道裂隙出现于海上。”

“当裂隙已经出现,亚空间的气息泄露出来,附近的人就会开始受到邪神意志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得他们失去对身体的操控,产生混乱的行为,用华夏的术语来说,就是‘夺舍’或者‘鬼上身’。”

“在亚空间中,时间不是一条永远向前的河流,历史也并非一成不变。人类无法勘破平行宇宙,多种现实同时存在的亚空间,到了人类的眼中,就成为了时间和命运的永恒循环。”

“在我身上发生的事情,非常近似于受到邪神意志影响而产生的梦游。但我还不能理解,奥利维娅·沃森口中‘多种现实同时存在’的亚空间,指的是什么?”

翻阅《马孔多的失忆症》时,安宁刚到阿卡姆不久,还没有发现日记与记忆的矛盾之处。

后面随着时间线的频繁变动,日记中的口吻愈发不安起来:

“那种程度的梦游没有再发生。但教授说我经常在课堂上神思不属。”

“日记和我的记忆对不上。我好像经常记错一些喝咖啡还是喝茶之类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