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如克苏鲁小说都是纪实文学/无限读档,把末世扼杀在萌芽中(156)

作者: 鱼绯 阅读记录

伊凡·康斯坦丁诺维奇显然是个聪明人,没有提及任何与政治相关的诉求,一切围绕核事故:“这些年来,我们搜集了事故几乎所有的回忆录,调查了事故前,几乎每一个在核电站工作的人,他们的姓名、生平,推演了数十种事故发生的可能方式。”

他拿出平板,打开一张关系网图,里面是密密麻麻的人名和照片,从切尔诺兹克核电站总设计师到每一名一线操作工人的排班表,谁是谁的上级,谁是谁的班长,谁有缺勤和违规操作记录……

当然还有各种为了节约成本造成的安全漏洞,包括但不限于缺失的混凝土保护罩和那该死的石墨控制棒。

其中一些人是洛书熟悉的,在帮助安德烈清扫邪教活动的过程中,她不是跟这些人打过照面,就是干脆降临过他们;而另外一些则是她不曾接触的,现在看来,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定时炸弹。

“我们做了一切可能的准备,唯一缺失的,就是向帮助过安德烈的神祈祷的方式。”伊凡:“无论这位神是不是‘安魂’,有什么目的,祂既然帮助过我们一次,就有可能帮助我们第二次。”

“安德烈把事故拖延了一年,那么如果有十个安德烈呢?如果有一百个、一千个呢?”

“我们已经征集了一百多名尚在人世的、切尔诺兹克事故的幸存者,以及上千名虽然并非事故亲历者,但愿意前往普布利亚拯救祖国的志愿者。”

“目前在您的帮助下,已经有人得到了‘安魂’模糊的回应,我代表所有人,向您表示感谢与敬意。如果您还有关于‘安魂’的信息,请告诉我们——这对我们至关重要,我们愿意用所有能拿出来的东西交换。”

测试成功以后,洛书就只回应了寥寥几人的祈祷,当有人使用“加亿点力量与体质”时,她似乎也有模糊的感觉,但没有探究,反正是“自动审批”模式,于是当伊凡说有一千多个安德烈备选排队准备拯救祖国时,她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什么让人头皮发麻的工作量……

伊凡:“事实上,随着北亚美利加的衰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自由民主的骗局中醒悟,选择加入我们。如果不是我们在1985年还未出生,愿意参与这项伟大事业的,远远不止千人。”

洛书立刻想起“大纸人召唤术”,心道当时没出生也没有关系,但很快叫停了这个想法:工作量不能再加了!

但问题是:这真的可行吗?

如果依靠洛书过去那种一个一个降临的低效方式,不难想象多半会跟埃塞洛克斯那次一样,摁下这头翘起那头,在蝴蝶效应中刷新出无穷的幺蛾子,然后在反复失败中形成强大的历史惯性。

或许她可以尝试同时降临多个人,但她直觉在人类躯壳的限制下,意识的“功率”是有限的,无论如何也会存在一个上限。

但这时候,洛书再次想起了在“5号位”遇见亨利·奥尔的场景:在亚空间中,一个人的一生像一本翻开的书。

如果所有的志愿者都进入亚空间,那么洛书的工作效率将得到指数级的提升,一个人一生中的细节可以在瞬间完成调整!

但每个人的人生又是相互交错、相互影响的,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对所有人同时进行调整。

做得到吗?

即使可以,要沉入什么深度才能实现?

一定要进入时间已经被“铺开”的“5号位”吗?

安宁教授说过,调查员能够进入的亚空间最深处是“3号位”。她没有提过深入“5号位”的后果,但观亨利·奥尔,也能想象一二:那或许是一个一旦进入,就再也不能做回人类的深度。

沉默了不知多久,洛书才开口问:“你们愿意付出什么代价?”

问完她才发觉,这句话可真像邪神。

伊凡说:“一切。”

洛书:“包括变成怪物、再也不能做回人类吗?就像那些——”她指了指楼下的灰烬,这里每个人都知道那是什么。

伊凡朝楼下看了一眼:“这是与邪神的交易——我们早有觉悟。”

洛书很想说不是邪神想要你们的灵魂——但这种解释毫无意义:“那你们愿意进入禁区吗?”

伊凡说愿意。

洛书又问如果要深入比禁区更深的、难以想象的亚空间深处呢?

伊凡说愿意。

“好吧,”洛书:“那我没有别的问题了。”

第147章 春天(一)

“北亚美利加人口中的‘克苏鲁’,是一种久远的信仰。

根据伦道夫·克劳斯的说法,其久远程度甚至早于《圣经》。早在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的时候,就在石板上刻下了《克苏鲁旧约》——但那些虔诚的东正教徒或许不会同意。

北亚美利加提出引渡伦道夫·克劳斯,高层不允许克格勃对他进行太过激烈的审讯,但伦道夫·克劳斯本人却非常配合,交代他潜入苏维埃的目的是观测即将发生的‘第二场献祭’,而散播邪曲只是为了引起本土克学者的注意,没想到大失所望,引来的都是不学无术的角色。

不知道帕维尔和奥卡加布琳娜听到他们推崇的学者的这一评价会作何感想。

‘献祭’的预言当然引起了克格勃同事们的不满,如果不是外交保护罩,他已经被揍得满地找牙了。

伦道夫·克劳斯交给我们一本《克苏鲁旧约》,反复叮嘱一定要仔细研究,并且生怕我们不听他讲似的,连续不断地交代了三个多小时,直到口干舌燥再也讲不下去为止——我从未见过对交代罪行这么积极的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