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如克苏鲁小说都是纪实文学/无限读档,把末世扼杀在萌芽中(169)

作者: 鱼绯 阅读记录

我意识到自己站在重要的分叉口上。如果我继续隐瞒神的所作所为,那么祂迟早会如愿以偿地控制所有人。为什么我还没有上报?是因为我潜意识里并不相信祖国吗?

神明显并不深谙心理学,也不屑于采用任何迂回的话术——祂不需要。祂只需要偶尔展现‘神迹’、轻描淡写地把过去和未来混为一谈、那种仿佛历史可以随意扭曲的近乎于‘实验’的态度,已经足够令人战栗。

我给自己找到了借口。即使我选择上报,神也会像阻止我自裁一样,把业已发生的事情抹消掉。”

复活教众对变异者的集中工作还没有彻底完成,但洛书对历史的微调已经开始了。

第一件事就是清点自己的子弹:

安东·谢尔盖耶维奇,在洛书没有污染过的历史上,原本为3号反应堆操作员,因为被4号反应堆爆炸波及,参与了后续事故处理,在事故后死于放射病。在“第二场献祭”的力量下,死后回归禁区,被复活教困在阵法中。

2号反应堆机械工程师娜塔莉亚·索科洛娃,并未直接死于辐射,但受到了间接影响,数年后癌症去世。她葬在基辅,但即使相隔几百公里的距离和数年光阴,禁区的力量还是没有放过她。

谢苗·普罗斯库里亚科夫,4号反应堆实习工程师,在事故后赶往反应堆厂房,试图手动插入控制棒来补救,从此失踪。

尤里·霍杰姆丘克,涡轮机操作员,爆炸发生时被混凝土块砸中。

注:人名的姓氏大多沿用自历史上的切尔诺贝利事故,但名字替换以示架空(剧情需要,不一定完全符合史实)。

……

这些事故的当事人和死难者,有的已经失踪了四十多年,直到被复活教众在禁区中找到(尽管除了通过洛书,身份已不可辨认);有的从事故中幸存,又活了若干年,但在死后却依然被某种诡异的力量禁锢在禁区;还有的像齐姆、奥卡加布琳娜和帕维尔那样,在诡异力量的作用下陷入了一种非生非死的状态,再也无法融入社会生活。

所有这些被“第二场献祭”捕获的人,仿佛在灵魂上穿了一条来自地狱的锁链,即使被安葬的地方距离切尔诺兹克千里之遥,在亚空间的维度中,他们也从未真正离开。

他们从未逃离切尔诺兹克。

那些“死而复生”的人已经失去人类的理智,洛书无法再征求他们的同意,只能擅自借用他们的身份,但愿能将他们从这样的宿命中解脱。

就像对安东做的那样,洛书正在试图用各种方式,把他们全部调入4号反应堆操作班组,以求把这座屎山代码级的反应堆、苏维埃历史上的巨大bug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然后就是其他需要格外注意的人员:

首先就是4号反应堆控制室主管格里戈里·迪亚特洛夫。在事故后,他又活了二十多年(因渎职被判十年监禁),理论上死后也会回到禁区,但现在还未找到。

有道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果这个主管鲁莽轻率,那么操作员的技术再怎么无懈可击都是白送。如果在禁区实在找不到人,那就算写政治黑报告,也得想办法把他弄走。

除此之外还有核电站站长乌里扬·布留哈诺夫,总设计师维克多·斯拉夫斯基,前者同样还没找到,而后者当年不在事故现场,不可能在禁区里找到人,那么洛书的影响力就有限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巨大变数,就是那些可爱的实习工程师们,他们的“历史稳定性”太差,很容易在洛书的蝴蝶下改变人生轨迹(比如去了别的电站),于是表现出令人头秃的随机刷新特征……

第159章 春天(十三)

在切尔诺兹克禁区度过的第四个早上,别人照例在萎靡不振地补觉,洛书则在日出的时候准时地获得了某种能量的补充,恢复了精神奕奕,正在用程玖的平板电脑研究核反应堆模拟器。

早在洛书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历史战争之前,复活教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就包括由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一群博士开发的核反应堆模拟器。他们甚至把这做成了一个非常真实的游戏,其经典模式正是苏维埃的RBMK(石墨慢化沸水式反应堆)。

在这款游戏中,RBMK的安全缺陷被反复鞭尸,玩家不得不在补燃料、调水阀、压控制棒等等操作中焦头烂额,然后口吐芬芳地迎来花式爆炸。

而洛书正在做的,就是输入从切尔诺兹克收集的第一手数据(不仅仅来自那次爆炸,还有许多是日常运行数据),校正游戏内置的参数拟合曲线。

与此同时,模拟器的开发者们也在紧锣密鼓地赶工,把游戏改成一个可移植到80年代计算机上的Fortran版本——这是计划的一部分,仅靠洛书遥控所有人,可以渡过一些危险的历史节点,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是时候让80年代的操作工程师感受一下现代模拟软件的魅力了。

正全神贯注工作时,伊凡敲响了门:“你们醒着吗?”

黎鸣霄没睡死,爬起来去开门——尽管这几天的并肩作战下来,与伊凡已经建立了些许革命友谊,但眼前的场景还是让他产生了把门关上的冲动:伊凡带来一个高个子斯拉夫少女,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她背着一口棺材!

“这是阿格拉菲娜·迪亚特洛娃。”伊凡简短地介绍。

黎鸣霄拿不准“背棺出征”是不是一种神秘的斯拉夫仪式,就听洛书喃喃道:“这名字我在哪听过?”

俄语不能在四天练成,洛书仍然不太习惯阴阳词尾,反应了一会儿才想起来:“格里戈里·迪亚特洛夫是你什么人?”